美文网首页读书读书读书志
“知识世界”里,为何难见中国身影

“知识世界”里,为何难见中国身影

作者: 钱多多在简书 | 来源:发表于2019-01-29 07:12 被阅读6次

在教育上,放眼世界,恐怕难有哪个国家能与中国人的注重相比。当下的中国孩子,自识字始,就有无穷无尽的学业负担。学完语文学数学、学完书法学绘画,简直片刻不得闲。

即便于千军万马中杀进大学,也并不能由此松一口气。要成为高标准、全方位的人才,光修习本专业的知识还不够,许多人还跨专业去研究。

庄子有言:人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现在也有大白话:知道得越多,发现自己不知道的越多。

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发展了多少门类的学问,终我们一生,恐怕也难以全部了解到。

日本理学博士、脑科学家茂木健一郎通过其著作《通识:学问的门类》一书,向读者开启了一扇初步了解各个学科的大门。

在《通识》一书里,茂木健一郎向我们展示了各个学科的基本发展情况,他将纷繁复杂的知识大致分为四大门类: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及文化艺术。并将隶属于不同门类的36个具体学科从时间发展脉络、主要代表人物、学科发展关键成果等方面向我们做了展示。

这本全学科导读图书无疑可以给在知识海洋中遨游的人们一个清晰的脉络,也让正在打破文理分科壁垒的学子们一个俯瞰整个学科世界的宏观视角。

通读全书,很遗憾在各个学科的创始人中,难觅我们中国人的身影。

茂木健一郎虽在他的另一本《如何用阅读改造大脑》里,通过对其本国作家夏目漱石的推崇,质疑过日本的“明治维新”,但在这本《通识》里,他对学科的所谓“国际视野”,实则深受“明治维新”的西方学识与思想影响。

在《通识》里,茂木健一郎对学科的分类与概述,基本上是以西方中心的。

“知识世界”里,为何难见中国身影

一、亚里士多德是“万学之祖”。

茂木健一郎认为,直到古希腊,人类才首次客观认识到了“将自然对象化了”这一意识,也就是说开始了思考的自律性。

柏拉图奠定了西方学问的基础,其后,亚里士多德运用柏拉图所建立起来的思想框架,首次尝试着对知识进行了体系化的分类。由此,亚里士多德可称“万学之祖”。

在《通识》里,无论是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还是文化艺术,处处可见亚里士多德的身影。

哲学自不必说,古希腊哲学确实也称得上是诸学科之母,亚里士多德作为古希腊哲学家,与其师柏拉图及师祖苏格拉底可称古希腊的“吉祥三宝”了。物质与意识、实在与理念、感性与理性的二元论于彼时确立。

政治学亚里士多德也多有著述,其《政治学》是政治学真正意义上的开创。

不要误以为亚里士多德的“万学之祖”是白叫的,他不仅在人文和社会学上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在自然科学里,他也让人刮目相看。在生物界,亚里士多德正是博物学的创始人,并撰写了《动物志》一书。

到文化艺术这一类目,亚里士多德的身影又强势再现:诗学,始于亚里士多德,在欧洲的文学研究中始终处于中心地位。

好吧,“万学之祖”亚里士多德的英姿一时描绘不完,他是妥妥的学霸没跑了,许多学问确实从他那里生发出来。

我只是不服气,那我们的孔孟呢,诸子百家呢,很多先贤还早于亚里士多德,难道古中国就是没文化的?还是茂木健一郎如在前言里所表述的,只是学科创立古希腊拔了头筹?

古代东方文明确实在经验性知识的积累上有远远凌驾于古希腊之处,但不可否认的是,自然与人类的关系都存在着某种明显的断绝?

二、以欧美为首的西方发扬光大了各个学科。

“知识世界”里,为何难见中国身影

按照茂木健一郎对各个学科捋的脉络,除了古代西方对学科的创设之功外,其细分发展也是以西方为中心。

好吧,论自然科学,中国确实是停滞过的,现在顶多算是后起之秀,这且不论它,但在文学上,尤其是诗学上,《通识》对我们的诗经一字未提,未免有些缺憾呐。好在历史学中,司马迁被提过一笔,聊可安慰。

当然,阅读本就是为了开拓眼界,在《通识》里,各个细分学科,其他国家都走在了前面,这确实会引起不在其中的国家的奋起意识,也是不错的觉悟和体验吧。

比如心理学的发达程度,甚至有了心理物理学科,这好似已经超乎了我们的直观体验呢。

又比如地理学,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泰勒从经济法则的角度对城市聚落的分布进行分析,提出了中心地理论,成为了新地理学的理想模型。我们呢,不知是这方面的报道少还是我的学识不够,总之,好像只有《徐霞客游记》的印象啊,这还没收到《通识》里呢。

在各个学科的发展概述中,茂木健一郎还夹带了不少私货,他很清楚,日本也不好妄称诞生了多个学科,但在学科发展过程中,他却花了不少篇幅来介绍日本。呵呵,窃以为,茂木健一郎写这本《通识》,开始的目标受众,只是日本人吧。

当然,在介绍“世界知识”的时候,茂木健一郎也说了,本书主要以介绍西方学科为中心,但学科的发展当然并不仅仅出现于西方,了解西方以外的学科的发展历程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的理解是,这算是给中国身影在“世界知识”中的缺席作了一个注脚吧。

相关文章

  • “知识世界”里,为何难见中国身影

    在教育上,放眼世界,恐怕难有哪个国家能与中国人的注重相比。当下的中国孩子,自识字始,就有无穷无尽的学业负担。学完语...

  • 为何难见紫薇树红色的身影?

    大鹏烈士陵园,松柏挺立,环境幽静,此为散步佳境。一踏入陵园,立刻被一丛红叶吸引。近前端详,细小的枝桠,椭圆的叶子,...

  • 中国如今为何难见尚武精神?

    尚武精神,大到民族精神、国家善战,小到枪支文化、民间武术,涵盖了很多议题。有人说古代的汉族或者中华文化有尚武精神,...

  • 贾秀全暴露带女足秘诀!输赢都看一点做得好不好,是国足发展方向

    法国女足世界杯终于开战了,中国球迷最开心的是中国女足也出现在了世界杯里,我们能在世界杯看到中国足球的身影。中国女足...

  • 点绛唇.春分来时

    点绛唇.春分来时 [中国]胡昆彬 春分来时,唯见泸州花依旧。 江水渐瘦,烟雨半城柳。 天地多情,奈何难相守。 分别...

  • 冷冬一记/诗

    花休雪落夜,身影两相随。 欲过山河路,奈何难独行。 醉慕他人桥,卧看北斗...

  • 历史话题贴016:中国没有尚武精神?

    简书作者天芒云在文章《中国如今为何难见尚武精神?》中说: 说到尚武精神,是春秋战国时贵族修习六艺,善骑射以期征战沙...

  • 世界,身影,生活

    世界 形形色色的聚合体 身影 摇晃。车身疾驰 冷寂的柏油路 老树颤巍着 顷刻焕姿 枝头月光拍打枝桠 孤独 冷 空洞...

  • 心情随笔

    点击微信打开朋友圈,看到的是中国人充斥世界著名景点的身影,在国际航班上,每一架客机里坐着的都是中国人,在世界各地的...

  • 简读32-《中国思想史》(三卷本)

    《中国思想史》初版为两卷本,即《七世纪前中国的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第一卷)和《七世纪至十九世纪中国的知识、思想...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知识世界”里,为何难见中国身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gyt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