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其师信其道,一定与老师保持和谐,沟通无障碍的关系。培养孩子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就是一种专注,认真,坚持,就有一种不怕困难的锲而不舍的毅力和勇气,持续发力,直至取得成就!有兴趣就有一种不用扬鞭自奋蹄的效果。
首先要让学生学有所得,认为学有价值,值得学习。
![](https://img.haomeiwen.com/i9097409/e5ec9b21fdf3e5b2.jpg)
近日有关学生学习困难的报道非常多,全国很多城市,很多儿童医院都开设专科门诊,每天前来就诊的家长和孩子络绎不绝,甚至达到一票难求的地步,为什么这么多孩子有学习困难,怎么解决学习困难的问题?能不能通过治疗或者调整,让一个成绩不理想的孩子发生飞跃,成为学习天才?
在很多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书籍中,都会谈到提升学生成绩方面的内容,比如培养好习惯,研究好方法等,在采访门诊专家的时候,也常常提到这些问题。不过很多人忽视了一个影响学习最核心的因素,就是情绪。有人可能不了解,影响成绩的核心因素应该是智商,怎么又说情绪,我们举例说明。
在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在东北农村,有一个小男孩,他的邻居有一个比他大几岁的男孩,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每天不出去玩,就在家学习,当时考上了师范专科学校(大专),全村羡慕,乡政府又奖励500元,当时500元是全家一年的收入,这个小男孩特别崇拜这个邻居的哥哥,毕业以后分到乡里的中学教初中物理,这一年,这个男孩正好上初一。
小老师开始上班,每天早晨走着去学校,小男孩就在后边跟着,过了几天,小老师发现有人跟着,也认识,就停下来,问为什么跟着我,小男孩说想和老师一起走,但是不敢,老师说那就一起走,以后每天一起去学校,老师就利用这些时间讲一些物理知识,小男孩听着认真,基本都能记下来,等到了初二,正巧是这个老师讲课,过了一学期,小男孩得了一个外号“二老师”,物理成绩在年级绝对领先。
转年开春,两家因为打院墙发生矛盾,两个孩子的父亲打了起来,老师也帮着父亲,推倒了小男孩的父亲,从此再去学校就不一起走了,老师并没有介意,等到了期末考试,小男孩只考了80分。这是一个普通学生成为天才学生,又从天才状态沦落为普通孩子的经历,我们看到的是什么?
我以前做过一个个案,一名985工科学校的学生,当年以优异成绩考完中考,高考,到了大学害怕高数和有关学科,连连挂科,如果补考不过,就不能毕业,形成比较严重的抑郁症,经过调整,把一学习数学就焦虑的思维模式,转变为一学数学就积极的情绪状态,在短时间补完挂科,顺利毕业,原理一样。
很多学生,经过调整,都可以调整到一个天才状态,把讨厌学习变为喜欢学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