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你是否和我一样:
跟一个人聊天时,可以畅所欲言,侃侃而谈,
跟两个人聊天时,说的话就会被砍掉四分之一,
跟三个人聊天时,再被砍掉四分之一..............
直至一群人聊天时,选择沉默,一句话也不说,尤其是这群人中有比你辈分高的人的时候。
这是我这几年参加社会活动、参加各种聚会所得出的结论。
在外向理想型主导的社会,这应该是一种社交障碍。但当我发现王小波和我一样时,心里竟然有点窃喜。不同的是,我身边有和我一样的,也有和我性格相反的。
“在我周围,像我这种性格的人特多——在公众场合什么都不说,到了私下里则妙语连珠,换言之,对信得过的人什么都说,对信不过的人什么都不说。起初我以为这是因为经历了严酷的时期(“文革”),后来才发现,这是中国人的通病。”
——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
根据王小波的论述,再加上我的理解,像我这种性格的人在公众场合选择沉默一般有三种原因:
其一,面对的是比自己年长或比自己阶级高的大多数人,导致话语权不在自己手中。话语即权力,权力越大的人,说的话越多,越有份量。而且有一点非常奇怪,当长辈出现时,就多了很多输捐上税的话。如果说交税是国家向民众征收保护费的行为,那么说话也需要交保护费,这是一种义务,但不能保证纳税人都是心甘情愿的。这样一来,聚餐就多了几分奇怪的氛围,你不能去破坏,如果不喜欢,只能选择沉默。
所以,更多的时候,聆听者这个配角更适合我。
或者更准确的说,这是一个群演角色,名叫“吃货”。
因为有人说,真正的吃货在聚餐时都一声不吭,只顾自己埋头吃。其实这一点并不是很赞同。或许把它形容成一个不停夹着面前不爱吃的芹菜、却不敢转动圆盘的“聚餐型吃货”更为准确。如果你只干坐着聆听,像僵尸一样没有任何动作,未免有些尴尬。而这时,你会拿起手中的筷子,象征性地夹菜,不管是你爱吃的还是不爱吃的,只要大家看到你在忙,没闲着就行。这就像大扫除时,别人忙着擦玻璃、扫地,而你因为没有清洁工具只能呆呆地站在门口一样。
当然你是领导就除外了。
其二,面对的是自己不认识或不熟悉的大多数人。如果说面对自己的长辈没有话语权,那么面对自己不熟悉的人则是不愿意话语权在自己手中。
记住是“不愿意”。
在不了解与会人员时,更多时候不愿意过分暴露自己,而选择谨慎行事,先观察后行动。
王小波就是这样。
“幼年的经历、家教和天性谨慎,是我变得沉默的起因。”
——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
这就像是一个潜伏在敌方的地下党分子,最开始要先当演员,但不同的是,等熟悉了之后可能会卸下面具。或许说的话越多,就越容易暴露,自己的处境就会越危险。这种情况下想发言,就是在考验说话的艺术了。见过有像余则成一样鸡贼的,也有像翠平一样大大咧咧的。说不清哪种好,毕竟交际不是战争。
但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人都会有这种警惕感,这是我们受到的教育导致的。因为小时候父母总会和我们说:不要和陌生人说话。这句话也能从思想道德课本里看到,还经常举一些拐卖儿童的案例作为反面教材以作警示。
不得不说,这种思想已经在我们脑海里根深蒂固了。
过去我会怪曾经对我说过慌的人,觉得这是不真诚的表现。但仔细想来,对我说过慌的人也分很多种。有些人真的是骗子,而有些人只是为了防备。事后想想,别人跟你不熟,对你没有完全的信任,怎么会跟你说掏心窝子的话?怎么会告诉你自己一个月挣多少钱?又怎么会真实的表露自己的情感?这种情况下选择沉默或者撒个慌都很正常。我在慢慢原谅这些人,因为我突然发现自己也是个演员,只是有时候演技不好让人一眼就看穿了。
说到面对陌生人的沉默,还有一种沉默,让我很害怕,也很痛心。那就是遇到多年未见的老朋友却一句话也说不上来,尤其是在智能手机如此猖獗的这个时代。因为越长大,越能明白——没有人能陪你走到终点,他们只能陪你走一段路,时间到了就各奔东西,分道扬镳,彼此间成为过客,连最亲的人也不例外。当经历了没有彼此的一段时间后再相遇,该怎样填补这段空白?是旧事重提的欢愉?是分享新鲜事的惊喜?还是选择沉默?
相信选择最后一种处理方式的肯定不是真爱,或者是移情别恋,彼此间变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这是我最不愿意见到的一种处理方式,但又避免不了。曾经有段时间很害怕自己见到老朋友却连基本的寒暄都说不出口,毕竟感情是需要经营的,分开太久就会变淡。至今都记得有一次和老朋友聚会,我俩走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却一句话也不说,就这样沉默着走了很久很久...........
是啊,这几年你的生活中没有我,我本想拿出过去的面包与你分享,却没想到早已过了保质期。
可现在,对重要的人,我突然很想延长这个期限。换言之,我喜欢上了另外一种“沉默”,那应该是一种“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沉默。在和对自己重要的朋友聚会时,我会刻意放下手机,哪怕没有话说也想仔细看看她的变化,记住她现在的样子,生怕下一秒看手机的时候就不记得她长什么样了。
其三,面对的是与自己三观相左的大多数人。起初我并不觉得这种沉默多见,因为在一件事情上出现分歧,双方应该据理力争才是。但后来我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在这种情况下选择沉默。
记得有位名人说:与人达成共识是件很累的事,而且有时并不能得到你想要的结果。
换言之就是——强扭的瓜不甜。
记得有一次和朋友聊起择偶观,她说想嫁个有钱人。
我说:有钱而且要对你好才行啊。
她说:有钱最重要,其次再看其他的。
我接着跟她说了我的想法,希望她不要以“有钱”这个标准去砍掉那些真心爱她的人。她沉默良久,应了一声:知道了。
过了没几天,她又问我以后想找个什么样的老公。
我问她:那你想找啥样的?
她思考了两秒,说:有钱的。
我知道,这次该轮到我沉默了。
经过这件事,我意识到:人的思想是自由的,你无法将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别人身上。
与其反复地说教,不如妥协。尤其是在对方很强势的情况下,这种妥协更为常见。
认识我的人都说我很随和,没什么脾气。除了练字的原因外,可能更多的是在发生矛盾与冲突时会下意识的妥协,选择迁就对方而不是固执己见。除非是碰到原则问题,大多数时候我都会谦让。但这丝毫不会改变我的口味。比如:你继续找你的有钱人,我继续找一个真心爱我的人。好像这也不会阻碍我们之间的沟通交往。除非你三观不正,想找一个已婚男人,那我就会离你远远的。
其实,王小波在他书中第一篇文章里(也就是《沉默的大多数》一文)只论述了人们选择沉默的外部环境。还有一种情况,是我们选择沉默的内在原因,即语言表达障碍。
马东说:被误会是每个表达者的宿命。
那对于天生表达能力不好的人来说,这种宿命感就更为强烈。因此,我们会选择沉默。因为这样可以避免说错话,毕竟祸从口出。或许这可以理解为内向性格者的正当防卫。
王小波有一个观点让我大吃一惊,那就是——通过话语了解一个人的想法是愚蠢的。
“这个世界上有个很大的误会,那就是以为人的种种想法都是由话语教出来的。假设如此,话语就是思维的样板。我说它是个误会,是因为世界还有阴的一面。”
——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
这句话我思考了很久,都理解不了作者想表达的意思。但有一点是值得肯定的,那就是通过话语去判断一个人的想法是很片面的。
比如,一个人摔伤了,你问他:你没事吧?
他会说:没事没事。
其实实际上很疼,只是他不愿意跟你说他有事而已。
或者说,人的思维直接导致很多心口不一的情况出现。这时,仅仅关注言语就显得很片面。
再比如上面提到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脸颊的热泪足以表达彼此的思念,已胜过千言万语。
某种程度上说,沉默也是一种表达想法的方式。
这几年,我越来越喜欢沉默,觉得沉默是金。直至最近的一件事发生后,我才发现有一种大众的“沉默”是要不得的。
这件事就是——崔永元炮轰娱乐圈系列事件。
崔永元漫画了解了事情的始末,再去看王小波的《沉默的大多数》,总会时不时代入崔永元的影子。只不过,王小波对抗的是文革时代,而崔永元对抗的是资本家时代。
“对于天下三分之二的受苦人,我是这么想的:与其大呼小叫说要去解放他们,让人家苦等,倒不如一声不吭,忽然有一天把他们解放,给他们一个意外惊喜。总而言之,我总是从实际的方面去考虑,而且考虑得很周到。”
——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
在大多数人选择沉默,大多数人都说着输捐上税的话语时,小崔能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勇敢站出来维护自己及大多数人的利益,这就很了不起。看到他曾经与方舟子对骂,公然反抗转基因食品,还自费前往国外拍摄转基因视频时就非常感动。相比那些空白的呼吁,这样的实际行动更加有说服力。
再看看最近被推到风口浪尖的炮轰娱乐圈事件:被自己信任的朋友耍了,还背黑锅这么多年,他不屈服是对的。更何况,现在的娱乐圈真的该好好整顿了。
插个题外话,真的很想吐槽现在的娱乐圈。所谓的流量明星,只能哄哄小孩。20集能讲完的故事非要拍50集,剧情拖沓,演技出戏,古装剧美女集体一字大粗眉,各种浓妆艳抹。辨识度低不说,丝毫没有古风美韵。甚至连男的都抹口红,变得妖娆起来了。更别提大量内景拍摄,各种抠图了。
如果是这样的职业态度,还拿着高薪实在是说不过去。更不要提偷税漏税踩法律红线了。
崔永元就像是一把利剑,单枪匹马的利剑,想把这娱乐圈的脏水掏干净的态度很坚决。只可惜,势单力薄,有些事情也不是他一人就能解决的。我很想关注事情的发展动态,可惜他的声音好像弱了许多。一直上不了微博热搜,直到看了一个评论说:阿里是新浪微博的股东,同时也是华谊的股东。瞬间就明白了。
此刻不想让事情无疾而终的心又有谁能明白?想想几年前柴静的《穹顶之下》被迫下架,本人还被冠以“阴谋论”的罪名就很后怕。
听了他44分钟的采访视频,我想他从一介书生变成悍匪是有原因的。虽然字里行间带着粗话,却句句在理,让人听起来畅快淋漓。
为他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对那些敢站出来为大多数人维权、打抱不平的人,我们不应该使其孤立,应该施以援手,不能让他销声匿迹。同时,更不应该让他受到民众的指责与埋怨。这才是这件事正确的打开方式。
前几天看到一句形容抑郁的话。它说:抑郁,是这个时代给那些高尚的灵魂所烙下的疤痕。没有良心上的斗争,就没有抑郁。作为“当代鲁迅”的小崔,他应该更能体会到这句话的含义。
总之,当出现不公平的事情没有人去说,出现了社会矛盾没有人敢站出来挑战权威,这样的沉默真的一文不值。但前提是,你能像小崔一样有着强大的内心。所以,这个时代需要小崔这样不甘于沉默的人站出来伸张正义。
经过这件事,我突然发现:沉默是金子,但是多了好像就会变成臭烘烘的粪土。
对个人是这样,对集体也是这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