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团队网络中级五期梁艳分享2426天,2024.01.12
今天学习到一个词“逆火效应”,其意是你永远无法说服一个思维固化的人,因为你越纠正,对方越觉得自己是对的,并且对你越排斥。这种现象在生活中比比皆是,即使那个人思维不那么固化。在没有良好关系的前提下,你越纠正,对方就越排斥。就好比你总想要改变或指导或建议或要求他人一样。或许你是对的,然,站在对方的视角,他又何尝不是对的呢?而且,有时候,即使对方认识到自己是错的、不对的、需要调整的和改善的,但当你纠正他的态度、语气是强势的、咄咄迫人、高高在上的,他或许依然是我行我素的样子~~我知错,就不改,你能把我怎么样呢?有时候,越是执着于纠正,对方就是说坚持自己的相信的。无独有偶,同时又看到一篇文章,说逆向思维的。大概意思是,如果顺势思维解决不了问题,没有好的应对策略,不妨试试逆向思维,即跳出原有思维框架,突破既有认知范围。逆向思维重在克服思想观念(我理解包括一个人的认知、信念、信仰、价值观、文化背景、习俗等体系)上的认识定势。难在一个人清楚知道自己存在某些方面的“定势”,有的定势是有形的如,规则、习俗,有的定势是无形的,有的定势是自己设置的。顺势思维是一种自动化的思考,是顺着已有的思想观念来思考。也就是一个人熟悉的、天天在用的习惯模式。逆向思维其实就是想如果不这样,可能还会怎样?它是一种不受束缚的自由的、开放的思维模式。当面对问题、困难时,先可以天马行空想到任何应对的策略与方法,然后再结合规则、习俗等,做筛选。《导论》上说的“可以做些不一样的事情~不管你做的事情看起来有多么奇怪、不可思议,或多么不按常理出牌”,都是说要将已有的思想观念从“笼子”里放出来,给它一个广阔天地,任意驰骋。逆向思维,也是一种开放、接纳的思维,在不涉及道德、伦理、法律的情况下,它是一种有效继续的思维,是一种悦纳自己和他人的思维。比如,一说到健康减肥,立马想到的就是少吃多动,合理饮食。如果管不住嘴,迈不开腿,则意味着无法减肥成功。实际上,除了常规的少吃多动外,也可以考虑提高代谢等。
不论是“逆火效应”,还是“逆向思维”,相似的是不要“死磕”。如果因为角色定位(如父母对孩子、老师对学生等),有责任、义务去纠正、指导对方的错误,那么要注意方式方法、态度、语气等。如果没有责任与义务,那么除非实在忍不住或者实在看着不舒服,就适当说一下。如果对方不接受、不认可,那么就此打住。如果非要纠正,结果往往是两败俱伤。逆向思维是提醒自己,在长时间被卡住时、停滞不前时、陷入无力无助时,不妨思考一下,自己被什么困住了、限制住了、框住了。说不定,转机就来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