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的游记选材集中,但风格却大为不同。
梁衡先生的《壶口瀑布》以实景写心中情志,扬中华民族高亢的精魂;马丽华女士的各拉丹冬之旅充满痛苦的折磨,更夹杂着有志之士对自然与人类关系的思索,也许我们翻身越岭之后,只能献上对大自然更虔诚的折服,而不是将其征服;马克吐温的《登勃朗峰》大有“公路片”的感觉,风景美到极致,思想入到深处,最重要的是以第三者的视角去观赏“人”这道最奇异的风景;阿来借丽江之水,口述游览丽江的见闻,行文活泼,有童话般的奇幻色彩,同时映射出作者对丽江城的款款深情。
纵览四篇游记,是带学生一览风光呢,还是由景入心入情入理呢?入心入情入理,三者本该是循序渐进的,但课堂的时间有限,不可能所有的教学都“亦步亦趋”,所以高效的做法应是找到最好的切入点,进入教学情境。
游记,应是兼具艺术与功用的一类文体,它借文学家的笔墨去赋予事物、景物超现实的意义,如黄河水的坚韧顽强,长江源的壮丽博厚,勃朗峰的妙趣无穷,丽江城的温婉秀丽。
如果我们的教学能抓住其内蕴进而类分,相信课堂的教学也会抓住文本最精粹的语段展开教学,从而领悟到阅读的要津,实现阅读的终极奥义--写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