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第二节介绍三种关于直言判断的运算(即推理)。
换位
在标准形式的四种直言判断中,若改变主项和谓项的位置而其他不变,E判断和I判断在换位前后表达的信息相同,即换位前后的判断相互等值,而A判断和O判断换位前后不等值。
举例:
A判断
换位前:所有的长老会教友都是基督徒
换位后:所有的基督徒都是长老会教友
结论:前后表达的信息不同。
E判断
换位前:所有的猫都不是狗
换位后:所有的狗都不是猫
结论:前后等值
I判断
换位前:有的国家的首都是大城市
换位后:有的国家的大城市是首都
结论:前后表达信息相同,同样前后等值
O判断
换位前:有的穆斯林不是逊尼派
换位后:有的逊尼派不是穆斯林
结论:前后表达信息不相同
换质
老师说:“上次的考试每个人都及格了”这句话中,“每个人”这个词项显然指得是“你们班上参加考试的人”,与之互补的是“没有参加你们班考试的人”,后者就叫补词项。表达该互补类的词项是原词项的补词项。“非学生”是“学生”的补词项。
对判断进行换质是指:(a)把它从肯定判断变成否定判断,反之亦然;(bn)把谓项变成原判断谓项的补词项。
A、E、I和O四种直言判断,换质前后的判断是相互等值的。
分别举例:
A判断:“所有的长老会教友都是基督教徒”的换质判断是“没有长老会教友是非基督教徒”
E判断:“没有鱼是哺乳动物”的换质判断是“所有的鱼都是非哺乳动物”
I判断:“有的市民是选民”的换质判断是“有的市民不是非选民”
O判断:“有的参赛者不是获胜者”的换质判断是“有的参赛者是非获胜者”
可以明显看出,前后判断相互等值。
换质位
对直言判断进行换质位是指,(a)像换位法一样调换主项和谓项的位置;(b)分别用补词项来替代原判断的词项。比如:
A判断:“所有的长老会教友都是基督教徒”的换质位判断是“所有的非基督教徒都是非长老会教友”
E判断:“没有鱼是哺乳动物”的换质位判断是“没有非哺乳动物是非鱼”
I判断:“有的市民是选民”的换质位判断是“有的非选民是非市民”
O判断:“有的参赛者不是获胜者”的换质位判断是“有的非获胜者不是非参赛者”
A判断和O判断换质位前后都是等值的,但E判断和I判断换质位前后不等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