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紫在谈到孩子小时候会有很多奇怪的依恋方式时,分析了“为什么会这样?”
![](https://img.haomeiwen.com/i6644968/fdb916345508be1f.jpg)
如果父母没有足够的养育孩子的知识,他在不经意间,在他以为是爱孩子的时候,实际上会给孩子带来伤害。
比如说,妈妈开玩笑说“把你送人,你不听话就别跟我走了,你跟别人走吧”,会导致孩子产生焦虑。孩子的内在安全感可能会被破坏,会觉得自己随时都会被遗弃。妈妈觉得“我不就这样说说嘛,开玩笑”,但是在孩子眼里,这其实是一个很重要的信号。
再比如说,很多父母自己的情绪管理出现了问题。当他爱孩子的时候,就是爱到骨子里;当他情绪失控的时候,他就觉得恨,恨孩子恨到骨子里,还会觉得“我为什么生了你?”对孩子来讲,他好像在父母的情绪中冲浪,孩子的内心会感觉到很不安。
这种情况在我们60后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常常出现,使得养育的90后的孩子安全感非常缺失。
孩子和父母的依恋关系,决定了孩子的安全感。有的父母在孩子面前吵架或者父亲暴打母亲,孩子恨父亲,可是又没有能力保护母亲,他心里会常常诅咒父亲“你去死吧。”可当父亲真的出意外死去,他会非常自责,内心显露出恐惧、不安。妈妈遭受了过往的伤害,又面对亲人去世,自己沉浸在痛苦中,亦无法给到孩子恰当的情绪和情感的支持,孩子内心的不安会持续呆在心里。
我们来自家庭,但我们又都属于群居动物,需要回到社会里,当我们生活的家庭、家族环境出现了问题,无异会影响孩子的安全感,同时,当孩子生活在族群里,族群的文化会使孩子形成集体无意识。
中国传统文化环境下的集体无意识中,谈“死”是不吉祥的,所以,当孩子心中对“死”有了恐惧、不安和困惑,他不敢和父母谈“死亡”这件事,因为他只要说到“死”这个词,父母会马上拉下脸来“说什么呢你?别瞎说。”不让说,不代表不想,因为集体无意识的影响,他们不敢把死亡这件事讲出来,越来越困惑,有的已经想要用消灭自己的方式来体验或解脱自己。
人的安全感确实非常重要,那该怎么办呢?林紫说,我们勿需过度追求安全感,也无需对号入座;对于过往的事情,我们思考,我们积极疗愈自己,同时,要有意识养育有安全感的孩子。
林紫为我们指出了“怎么做”的操作步骤。
第一步,自我觉察。当父母觉察不到自己缺乏安全感时,他会认为问题全部是孩子的,想去控制孩子,认为孩子不听他的,那是孩子的问题。事实上,我们觉察一下,是不是因为我们的安全感出了问题。
网上有很多父母陪孩子写作业的“悲剧”或“搞笑”视频,“吼孩子”“打孩子”“罚孩子”,其实核心都是因为父母缺少安全感。吼、打、罚是没法帮助孩子做作业的,只会让孩子做不了作业,但是很多父母用这种方式来发泄情绪,是在表达自己内心恐惧。
过后呢,父母情绪平复后会后悔:“哎呀,我又吼孩子了,吼完我也很难受。”但是,下次又忍不住。”父母仅仅是停留在表层的情绪,而不知道情绪背后其实是深深的恐惧。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父母觉得孩子现在如果不好好读书,将来就考不到“985”“211”;考不到“985”“211”,那孩子这一辈子就完了。做自我觉察的目的就是“给自己和孩子多了一个机会,看一看根本的问题在哪里?”
当父母能够意识觉察到“我生气、发脾气是我安全感缺乏的问题”后,就到了第二步。父母回过头来,回想我们早期的依恋关系里有什么创伤。和自己最重要的抚养人之间发生过什么让自己至今都难以释怀的故事,这些故事是不是已经迁延到自己跟孩子的关系里了?
带着这些过往影响自己的故事,回到自己和孩子的关系里,可能会产生许多投射。很多妈妈小时候心里就常有一句话涌动:“长大后我绝对不再做像我妈妈那样的妈妈。”但当自己真的做了妈妈之后,会发觉:“哎呀,我怎么也变成那个样子了呢!”找到过往最伤痛的事情,然后去面对它。如果我们自己觉得处理不好,那就找专业人士一起来帮助。(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