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圣诞节,昨天平安夜。
昨天,公司给每个人发了一个苹果,装在一个精美的包装盒里。我把这个平安果带回家,晚上儿子放学回家,一眼就看到了,很高兴,但又不满足。
![](https://img.haomeiwen.com/i4337012/e1d61725df60d8a1.jpg)
他还有别的期待,希望一觉醒来,床头的红袜子里塞满了圣诞礼物。
好在我和妻早有准备,考虑儿子喜欢画画、做手工,提前买了24色软笔、多图形剪刀作礼物。
为了给他惊喜,礼物一直藏着。现在,还没到揭开谜底的时刻。我问儿子,希望圣诞老人送什么礼物呢?
他想了想,说,希望圣诞老人能送一包薯片。
我一愣,没想着儿子会提这么简单的要求。
看着我愣了,儿子问,圣诞老人会送给我吗?有没有圣诞老人啊?
其实,前两年儿子就知道所谓的圣诞老人,不过是我们,而礼物也是我们买好的。所以,他提这样的要求,就是想换个方式让我买零食。
我说,圣诞老人不一定会满足每个小朋友的愿望啊,他今晚很忙,有可能把礼物弄错啊。你现在才说,圣诞老人可能已经在路上了,来不及换礼物了。
儿子还在坚持,他说,圣诞老人肯定会满足每个小朋友的。
又劝慰一番,趁着儿子做作业的时间,去买了一包薯片,藏到厨房。
洗漱的时候,我和儿子说,现在有一种说法,认为圣诞节是西方人的节日,我们中国人应该过自己的节日,不应该过圣诞节。你同意吗?
儿子说,人要自由啊,过节也一样。
小小年纪,开始知道了自由,真是生在好时代。
等儿子睡熟了,我把彩笔、剪刀和薯片一起放进床头的红袜子里,还写了一段祝福语。期待今早睁眼兴奋的那一刻。
![](https://img.haomeiwen.com/i4337012/d8aa00cf171fa5be.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4337012/364903b1e9985526.jpg)
与儿子的对话,让我回味沉思。
在我的记忆中,开始过圣诞节是上大学之后的事。
因为家在农村,小学在村里上,初中在乡里,高中在县城,许多节日,春节、元宵、端午、中秋等自不必说,即便庙会、集市等,也是按阴历来过的,自然不会接触这些所谓的“洋节”。
大学四年,正好在世纪之交,加入世贸组织,让更多外来思想、文化进入中国,也进入了校园。那时过圣诞节是一种小时髦,也是年轻人表达浪漫的一种方式。当然,商家自不会放过这样的商机,一些店面装扮出圣诞氛围,出售一些圣诞商品。平安果就是那个时候开始出现的。这不是严格的舶来品,而是本土化的圣诞礼物,因为“苹”“平”谐音,苹果代表平安,后来又衍生出“苹果,代表我爱你;香蕉,代表我想你;橙子,代表我恋你;芒果,代表我吻你……”
现在,我们国家富强了,越来越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很多人的民族意识觉醒,认为我们应该过自己的节日。有的甚至认为圣诞节是当年侵略者们的节日,似乎过圣诞节就意味着中国文化被侵略了。
其实,文化一个很重要的特征是多样性。中国文化绵延几千年,之所以生生不息,很重要的是她的包容性。历史上的汉唐盛世,不仅包容蛮夷,也与外邦相交往,同时也接受了一些外来文化,比如佛教。就我们现在使用的文字中,很多的外来词也可以从一个侧面说明这一点。
当然,倡导文化多样性、包容性,与坚持主流声音,并不矛盾,甚至可以相互促进。何为主流?有支流,方有主流。压制其他,可以突出自己,但是更好的方法是成长自己,超越其他。
文化自信,最根本的是文化认同;而文化认同,则需要比较。有参照,才有比较;有吸收,才有进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真正的自信不是害怕、鄙视对方,而是敢于正视对方、欣赏对方,因为我们相信自己、认同自己。
仅从圣诞节而言,我们过得圣诞节已经不同于西方。我们不注重宗教背景,知道这个节日是纪念耶稣诞辰的并不多,或者很少有人在意这方面;我们看重的是这种家人温馨和合的气氛,那种对美好礼物的期待。简单讲,一个平安果就可以说明这个节日已经中国化了,变成了中国人的圣诞节。
文末,祝大家圣诞快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