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K47 《公共政策导论》P.50-73

K47 《公共政策导论》P.50-73

作者: 不如与桑 | 来源:发表于2019-08-09 22:42 被阅读0次

第3章,政策主体、政策客体与政策环境。

@政策主体

一般而言,政策主体可以界定为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政策制定过程的个人、团体或组织。

许多政策学的论述和教科书都有政策主体的相关阐述,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看法是,政策主体的构成主要包括立法机关、行政决策机构、行政执行机构、司法机构、政治党派、利益集团、思想库、大众传媒和公民个人等。在这些构成主体中,一般又被划分为官方决策者和非官方决策参与者。

@政策客体

政策客体研究的是公共政策的作用对象,即要处理的社会问题和公共政策的目标群体。

社会问题是一种客观存在、关系到大多数人、形成具有一定的过程、受价值判断的主观定义的系统的问题。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社会问题都会进入政策议程,只有部分社会问题才能够得到政府重视,最后转化为政策问题。

尽管政策目标多种多样,类型千差万别,内容五花八门,规模有大有小,但它总是表现为对一部分人的利益进行分配或调节,对一部分人的行为进行规范或指导。

这些受政策影响和制约的社会成员被成为政策对象或目标群体。政策能否落到实处能否,发挥应有的作用,这和目标群体的态度有直接关系。

一般而言,目标群体的态度有两种形式,一是接受,二是拒绝。当然也有中间状态的部分接受。

目标群体对一个政策认同,或许是受政治社会化的影响、传统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的制约、对公平过程的看法、对成本收益的权衡、对大局或整体的考虑、避免受到惩罚以及环境条件的变化。

目标群体抗击政策,主要原因是政策的合法性危机、缺乏对政府官员的信任、社会心理负担过大、政策自身存在的缺陷。政府一个避免这些问题的产生,才能促进目标群体对公共政策的认同。

@政策环境

公共政策是政策环境的产物,二者存在辩证统一的关系。在PEST环境分析中,政策环境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技术环境。除此之外,还包括国际环境的影响。

2018.8.9

我是一个没有感情的阅读者。

相关文章

  • K47 《公共政策导论》P.50-73

    第3章,政策主体、政策客体与政策环境。 @政策主体 一般而言,政策主体可以界定为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政策制定过程的个人...

  • 《公共政策》理解

    关于“公共政策”的理解,很多学者都从各自理解的重点进行了阐述,即公共政策的各个角度或侧面吧。我觉得,他们对公共政策...

  • K45 《公共政策导论》P.19-29

    看这本书不求能对公共政策能有多了解,只求能有些许自己的思考。如果能在看书过程中,顺便锻炼一下写作能力,让自己在以后...

  • K50 《公共政策导论》P.96-111

    今天学习了政策分析的相关理论。有混合扫描理论、批判理论、实验性理论、取舍理论。 今天主要写中国古代政策观。 “和”...

  • K48 《公共政策导论》P.74-84

    第四章,公共政策模型。 模型是现实世界部分化、抽象化、序列化和简单化。世界具有复杂性,为了理解这种复杂,我们对其进...

  • K61《公共政策导论》P.224-234

    第七章,政策评估。 由于人类认识活动的局限性和政策活动本身所具有的复杂性、那种无跟踪、无反馈、一劳永逸的政策已经不...

  • K59 《公共政策导论》P.203-213

    第六章,政策执行。 政策执行,就是政策方案被采纳以后,政策执行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运用各种政策资源,经解释、实施、...

  • K63 《公共政策导论》P.253-272

    政策终结指的是公共政策领域里发生的终结现象,这种终结不是自然形成的现象,而是一种人们的一种主动性行为。 政策终结的...

  • K55 《公共政策导论》P.164-173

    第五章,公共政策规划程序。 政策规划主要包括政策目标的确定、政策方案的设计、政策方案的评估、政策方案的选择四个重要...

  • K57 《公共政策导论》P.183-193

    第五章,心理效应与决策质量。 上一篇文章写到了光环效应、首因效应、从众效应和定型效应。今天来认识一些新的心理效应。...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K47 《公共政策导论》P.50-7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hnkj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