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的大人们为了把孩子置于“未成年状态”之中,想方设法灌输自立如何危险以及其中的种种风险及可怕。为了让其处于自己的支配之下。
如何才能回避这种责任呢?答案很简单。那就是支配孩子。不允许他冒险,只让其走无灾无难、不会受伤的路。尽可能将其置于自己掌控这中。其实,这样做并不是担心孩子。一切都是为了保护自身。
希望孩子永远是孩子。因为就用赏罚这种形式来束缚孩子。准备一些“都是为你着想”或者“全是为担心你”之类的理由企图让孩子永远停留在未成年状态。……大人们的这种态度根本不存在尊重,也无法建立良好的关系。
“一切烦恼都是人际关系的烦恼”这句话背后也隐含着“一切快乐也都是人际关系的快乐”这一幸福定义。
人类因为身体的脆弱才创立共同体,并在协作关系中生存。人常常渴望与他人之间的“联系”。所有人的心中都存在着共同体感觉。
人类最具根源性的欲求是“归属感”。
认同根本没有尽头。获得他人的表扬和认同。借此也许可以体会到瞬间的“价值”。但是,如此获得喜悦终归是信赖外部作用。这无异于带发条装置的玩偶,没人给上发条自己根本动不了。
——以上摘自岸见一郎 古贺史健《幸福的勇气》
![](https://img.haomeiwen.com/i9081688/f12c57d7168b3e31.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