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727058/9e2606a0ff341056.png)
1.发出哀鸣的产科医疗
A.不被医院重视的医生,自然也不会重视他的患者。
B.对整个社会而言不可或缺的妇产科医生的处境迟迟得不到改善,长此以往受害的不仅是妇产科医生,对孕妇、产妇及患者来说都是弊大于利。
2.医师资源紧缺的妇产科
某位60多岁的妇产科医生说:“这么多年,我一直都抱着这种想法在产科工作,医生如果喊累,就会给患者带去不安,因此无论再苦再累,医生都不该抱怨。”
3.产科医疗的危机程度
A.从一般企业的角度看,医疗法人的现状,就是缺乏劳动基准法相关法规保护的异常工作状态。如果是一般企业,早就崩溃了,而医疗从业者们牺牲自己,才支撑起了日本的医疗事业。
B.为此,女医生在产子、育儿的适龄期纷纷辞职,因为实在无法兼顾工作与家庭。小川医生建议后辈:“如今产科医生资源不足,某种意义上说是卖方市场,因此医生最好多为自己争取权利,兼顾工作与育儿。”这个道理,即使在她们自己成为孕妇产妇后同样适用。
4.医师工作过于忙碌造成的弊病
A.如今,剖宫产手术的整体实行率为19.2%,即每5名产妇中有1人接受剖宫产手术。伴随高危产妇人数增长,医疗行为的介入越来越多在所难免,但剖宫产手术实行率居高不下,原因似乎不止如此。医生工作量过大,没有充分的时间等在产房;孕妇自身心理准备不充分,对疼痛的忍耐度低,希望实行剖宫产等,都可能将不必要的医疗行为带入手术室。
B.产科与妇科理应分开对待,不是吗?妇科旨在发现身体以及精神疾病的病源,并展开治疗;而产科针对的是围绕怀孕引起的一系列生理变化,孕妇是正常生活的人而非病人。
5.在哪儿工作都悲惨
有家诊所夜班只安排一名助产士,实行两班倒的制度,晚班是从下午4点到翌日早上9点,原则上说是17个小时,但其实加班很多,经常工作到翌日中午。京子女士空下来想小睡片刻却找不到地方,因为诊所根本没有为看护人员提供休息室或睡觉的地方。没办法,她只好在门诊室的病床上躺一躺,或是在住院部的空床上休息。
6.“医院不同,这一点也迥异?”
A.医院这种以追逐利益为经营方针的做法,给医生和医务人员的日常工作造成了负面影响。
B.明美女士深切认识到:“如果医生和医务人员的工作节奏被医院的经营方针左右,最终只会招来患者的冷眼。”
7.在“私人诊所”分娩
顺子小姐入住的这家医院,完全违背了上述方针。住院期间,医院让产妇们一块儿参加“牛奶说明会”,给每位产妇都发了购买奶瓶和奶粉的折扣券,并大肆宣传她们可以按优惠价购买多少罐奶粉,现场氛围简直令人怀疑医院和奶粉厂商早已私下达成某些商业协议。
8.面对“简单体检”时的不安
如今,能够施行分娩手术的医院越来越少,妇产科人满为患,孕妇产检依旧是利落迅速的“简单体检”,孕妇们很少有机会通过助产士或医生了解分娩相关知识,即便是经产妇,也可能会像懵懂无知的初产妇那样,在不安恐慌中迎来自己的又一个宝宝。
9.人数骤减的资深助产士
不论妊娠还是育儿,只有书本知识没有实际经验的助产士,是无法解决孕妇的各种疑惑的。
10.东京以外地区日益加剧的恶性循环
A.在东京以外的地区,少子化导致产科正在从医院消失。
B.长久以来,正是靠这些不辞劳苦、期待为产妇提供良好分娩服务的医生、助产士、护士坚守在分娩现场,产科才能在紧张严酷的状态下继续运作。可是,当医疗从业者不再坚持,纷纷离开,服务质量自然会变差,生育也变成只追求效率的流水线化的工作,再加上孕妇和她们的家属各有各的烦恼与难题,加重了分娩现场的负担,并最终陷入恶性循环。
C.这便是我们从分娩本身所处的环境中观察到的“不让生育的社会”现状。
![](https://img.haomeiwen.com/i1727058/31c55fd88445c927.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