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洞房花烛夜,好合春光月。
结婚一向是中国人心目中的头等大事,
不停迭代的婚礼,倍速快进得有点让人眩目。
不同年代的婚姻记录着社会潮流的变迁印记。
婚礼画风如马走花间,每一格都有美丽的留恋⋯⋯

东北旧称满洲,是满族的起源地和聚集区。
同治年以前,满族尚不得与汉族通婚。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满族男子已可娶汉族的女子。
光绪二十八年(1902)朝廷全面放开了满汉通婚。

在乡随俗,百里不同。
东北虽在关外,婚娶程序与内地“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相似又有差异。
满族男女结婚有许多规矩,开销也很大。
纳采是盛京满族男女十五岁时,请媒人向女方家说媒。
“纳吉”是两家开始商定聘礼和聘金,也叫“下茶”。

《沈阳百咏》有:“百圆馒首双坛酒,妥帖安排到下茶。”
是纳采之日,预备馒头百个、酒两坛并衣裳钗钏等物。女家则杀猪款待叫接茶。
女子送东西到男方“挂主”,一般是送挂面、肉方、衣服等。
“挂主”后媒人再到女家,由女家开单子向男家要东西。
而迎娶时在四更鸡鸣时分,爆竹喧嚣,天明前就拜完了天地。

乾隆三十年(1766),朝鲜使臣洪大容途经沈阳住宿满人官学拉助教家,对满族嫁女有段对话。
问:“此地嫁姑娘得花多少银子?”
答:“主要看实力。我家不下数百两银子。”
屋内诸器如大柜、皮箱、琴床、帽筒、铜盆其他衣服、铺盖、桌椅等都是嫁妆。
拉助教说:“缺一不可,嫁姑娘是件难事!”

许多硬撑面子的普通人家,可能都是汉人。
1884年,英国传教士司督阁发现:穿满人衣服留天足女孩多是关内移民后代。
结婚时,“按照满人风格盘起头发,因为她们已经是满洲人。”
司督阁感叹:她们乐接受的新事是不缠足。

清末欧风袭来,猛烈地冲击着旧的观念。
近代沈阳城市中婚嫁之俗突然变得更多样多元,新旧之风并驾齐驱。
城市中喜欢新式婚礼的人多起来,可农村依然绝对旧俗主导。

《奉天通志》载:清光、宣年间“文明结婚”流行开来。
男女两家定婚后用指环(戒指)及饰物作为聘礼,婚礼多在上午举行。
两家并亲族朋友同聚一堂,选一位德高望重的人作为证婚人,
到行礼之时,先由证婚人宣读婚书,新人互换戒指,来宾致贺词吃饭合影。
今天的普通婚礼与此如出一辙。

与传统婚礼相比,新式婚礼在礼仪形趋于简便、花费节俭。
传统婚礼中的诸如坐花轿、拜天地、闹洞房等繁文缛节都剔除了。
新式婚礼中如宣读婚书,新人在婚书上签字等环节,
体现出了近代新式婚姻更注重法律性和契约性的特点。
“近时婚礼,通都大邑,无论汉满蒙族绅宦之家,大率通行”。

民初是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重要阶段。
文明婚礼的合理内涵,深受开放的知识青年的喜爱。
1913年5月18日,奉天大南关军械厂胡同一场婚礼隆重举行。
男的是法院留学日本归来的法官,女子是师范学校的教员。
双方良好的教育背景,让他们选择了文明婚礼。

他们的婚礼,得到了家长、师友以至媒体的关注和支持。
当越来越多受教育的青年人选择文明婚礼,
他们也在用行动影响和推动着婚礼的简约化,文明化。

婚姻是家庭的基础,婚礼亦人生之大礼。
中国自古对婚姻就异常重视,但改革旧婚俗是社会进步的要求。
从清末到民国,精英阶层一直都对旧式婚礼进行着猛烈批判。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沈阳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活动的公共空间日益拓展。
1907年后,奉天商埠地逐渐多起来的舞厅、影院、咖啡馆强烈地吸引着年轻人。
人与人之间关系急剧社会化,传统婚姻观遭遇严重挑战。
一些青年开始冲破旧思想的束缚,追求婚姻自主。

1922年1月15日,《盛京时报》有则新闻。
奉天城大西关王翰林胡同住户王媪之女,现年方十八。
“因感受新思潮,竟于日前与此邻李姓子暗结丝罗”。
两个青年人自由恋爱,棒打不散。
原本是想为女儿包办婚姻的王媪,只能允许两人结婚。

当然,也有顽固父母硬拆鸳鸯酿出的悲剧。
奉天城东八家子绅商李庆三之子李毓纯,是21岁的翩翩年少。
毕业于省城学校,因与才毕业的18岁的李淑英自由恋爱。
“经家属闻知,将两人之交通隔断”,坚决不允许见面。
李毓纯绝食不果,“竟自縊而死。淑英闻知,亦吞食铅粉毙命”。

郎才女貌的一对鲜活生命,遭旧礼教戕害而殒生。
此事震惊1915年的奉天,扼杀天性自由的畸形婚姻观遭到社会抨击。
每一种流行时尚的背后,都曾有惨烈的摶杀。
年轻人为追捧自由恋爱,付出沉重的代价。

1928年,民国政府在全国范围内颁布了《婚礼草案》。
规定了“结婚礼节”的程序,各地据风俗作出了相应变通。
在婚礼中参照西式中西合壁的文明婚礼领一时风气。

不用花轿仪仗而改为汽车结彩,文明婚礼渐被推崇。
新式婚礼,在公园,学校,旅馆,甚至教堂等处举行。
沈阳王文俊女士与杨守义婚礼,定期于1924年4月2日,
双方商定:在省城东关基督堂举行新型西式婚礼。
婚礼那天,奉天市政公所教育课长罗靖环亲自充当男宾相。

1927年8月11日,奉天有一位女子要嫁给俄国人。
这可是人们从来都没遇到过的涉外婚姻。
奉天当局本着保护中国人的出发点,颁布了外国侨民与中国人结婚政策。
“东省苏俄接近,中俄人民时有结婚之事,关系国际,特规定章程”。

那时当局对外国结婚者的国籍问题特别纠结。
“结婚俄人须入中国籍”的规定,让老外也很矛盾。
其他如“结婚时须有媒证介绍,并报告官署立案”,“子女得入中国学校”,应属正常。
“若丈夫死后,妇亦得承继遗产”,夫死给与女子赡养。
这些都是想充分保障中国妇女的权益。

新式婚礼是近代沈阳城市生活走向文明的产物。
一百多年来,尽管婚礼仪俗大框已定格,可婚姻内涵与婚俗时尚不停地在演变。
1950年4月13日,国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新中国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承诺“恋爱自由”“婚姻自由”。
随后几十年中,婚姻法在几次调整中也日趋成熟。
而此间婚礼时尚从“革命同志”的日常便装,走向西装、旗袍、婚纱⋯⋯日益丰富多彩。
从草坪走向空中、水下、海岛⋯⋯林林总总的个性化时尚。
更广空间在打开,更多可能在展现,更大幸福在分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