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提示
孩子:我能去哟哟家玩吗?
代替说:“不,你不能去。”
给她摆事实。
家长:我们五分钟后就要吃饭了。
孩子得到这个提示,会对自己说:“我猜我不能去。
2.接纳感受
孩子:(在动物园)我现在不想回家。还能再玩会儿吗?
代替说:“不,我们现在就得走。”
接纳她的感受。
家长:我看出来你不愿意走,想玩很长很长时间。(带她离开的时候)玩得正高兴的时候,真不想离开。
有的时候,一个人的感受被接纳后,他的抗拒心理会减弱。
3.描述问题
孩子:妈妈,现在能开车带我去图书馆吗?
代替说:“不能,你得等会儿。”
描述问题:
家长:我想带你出去。问题是电工半小时后就来了。
4.有可能的话,用“是”代替“不”。
孩子:我们能去操场玩吗?
代替说:“不行,你还没吃午饭呢?”
用“肯定”代替:
家长:当然可以,吃完饭就去。
5.给孩子时间想想
孩子:我能在表哥家过夜吗?
代替说:“不行,你上周刚刚去过。”
给自己时间想想。
家长:让我想想。
这句话有两个效果:让孩子的坚持稍微放缓,至少他知道自己的要求被认真考虑了,也给家长留出时间思考时间。
相比之下,说“不”显得简短,上面的叙述显得比较烦琐,但是比说“不”更有效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