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中我们总在讲对话,但从未深究,哪些是简单的,哪些是复杂的,哪些是无意义的,哪些是影响深远的,哪些是没有必要的,哪些是不可或缺的…….面对纷繁复杂的对话,我们如何才能得其精髓,服务于教学。高益民教授关于日本老师如何与孩子们对话的故事,让我深有感触。
对话的慈悲——学习《复杂对话与学生成长》有感一、日记里的秘密
一年级的孩子写日记,不需要多,两三句足矣。第一次听见老师怕孩子的日记太长,原因不是怕增加自己的负担,而是害怕孩子因为写的太多而丧失了写日记的兴趣。为此,老师的评语几乎不能称之为评语,因为它总是顺着孩子所言,来抒发师者的内心,或是探讨,或是羡慕,或是赞美……一颗心与另一颗心就这样接近并相互启迪,彼此温暖…….
这是另一种形式的师生对话,它不露痕迹地呵护着孩子嫩芽般柔弱的兴趣并培育它成长,这就是对话的慈悲。
对话的慈悲——学习《复杂对话与学生成长》有感对话的慈悲——学习《复杂对话与学生成长》有感
二、特别女生
那个不爱说话的女孩,能否在照片里找到并不重要。令我感动的是在老师的心里我看到了,一双澄澈的双眸中满含期待又有些许害怕……多么难得!一个在课堂上说完话就哇哇大哭的孩子还有勇气当着许多陌生人的面举手、发言。多么幸运!她遇到了一个不怕她添乱“出洋相”的老师。多么温暖!没有一个同学因为她的“怪癖”嘲笑她,更重要的是没有怜悯,对她来说像对待正常人一样对待她最重要。在这个短短的教学环节中除了有声的对话,师生之间还有一种无言的交流,便是他们之间涌动流淌的等待、信任、尊重,芬芳四溢,沁人心脾,这便是对话的慈悲。
对话的慈悲——学习《复杂对话与学生成长》有感三、两首诗的故事
原田老师要来北京上语文课,原先定好要上《雪》,不巧的是北京近年来没下过什么大雪,孩子们没有“雪在屋顶上愈积愈厚”生活体验。我不会让孩子们脱离生活去说他们毫无经验的东西——我猜田原老师决定要放弃选好的《雪》时一定是这样的想的,关照孩子们的生活。这便是对话的慈悲。
对话的慈悲——学习《复杂对话与学生成长》有感几番周折,原田老师带着《母亲》走进了课堂。歌德说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上面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田原老师抛砖引玉,三个看似简单的问题便引着孩子们在诗歌背后的世界里驾着想象驰骋。孩子们的想法往往使人意外。
对话的慈悲——学习《复杂对话与学生成长》有感作者写诗的时候二十多岁,因为像我们这样的小孩子不会写诗;作者写诗的时候四五十岁,以此推算他的母亲应该六七十岁了,腿脚也渐渐变得不灵活,所以作者“想带着母亲走走”;作者写诗的时候七八十岁了,看到别人带着自己的母亲去散步,想起了自己的母亲……
雨后的景色像用水洗过一样渐渐明亮起来;傍晚华灯初上,街上的景渐渐明亮起来;春天艳阳高照万物复苏,景色渐渐明亮起来……..
“重吉啊……重吉啊……”母亲的叮嘱中有暖暖的爱,母亲的闲聊中有深深的情,一切都在孩子们的想象里变得触手可及,令人动容。
这些涌动在字里行间的温暖和乐趣在孩子们的想象中一一呈现,起先那看起来并不显眼的诗句,现在读起却是如此的厚重……
母亲
景色渐渐明亮起来
多想带着母亲走走
“重吉啊……重吉啊……”
母亲定会这样与我说着说那
对话的慈悲——学习《复杂对话与学生成长》有感没有唯一的答案,也没有什么标准,只要把你想到的说出来,这就是田原老师的语文课,孩子们就这样走进了文本,到达了文言共生的境界。正所谓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因为包容我们才领略到了诗歌带给我们的丰富多彩、情感饱满的世界。这便是对话的慈悲。现在想来,有时我们所谓的标准、答案,不过是给孩子们的思维、想象设置了一道道障碍而已。
对话的慈悲——学习《复杂对话与学生成长》有感三个老师,三个故事,教我如何构建好对话。
构建好对话,教师应该有教育情怀,赤子之心。这样在考虑问题时才会从学生的成长的出发,在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中做出妥当的取舍。
今天笑得最开心!构建好对话,教师应该学会弯下腰跟学生交流。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人;学会用学生的眼光去看问题,才不会把他们的天真嗤之以鼻,弄巧成拙错失教育良机。
有点不好意思……构建好对话,教师应该成为一个学习者。钻透教材,才可以引导孩子们与作者、文本进行有意义有影响的对话;提高语言艺术,才能妙语连珠,让学生在感受语言魅力的同时受到启发;提高教学能力,培育教育智慧,才能润物细无声,此时无声胜有声。
互加豆破土而出了在教育活动中对话无处不在,有师生间的、生生间的、师生和文本间的,教育的艺术在一定程度上便是对话的艺术。好的对话能使师生融洽相处,相互吸引,构建和谐、向上的师生关系;好的对话能引发思考,启迪心智,助力师生成长。
这便是对话的慈悲。
对话的慈悲——学习《复杂对话与学生成长》有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