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骨经:如一人一劫中所积的遗骨,即如富罗山。如实而知四圣谛,就能断生死。
(九四七)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毘富罗山。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一人於一劫中生死轮转,积累白骨不腐坏者,如毘富罗山ⓐ①。若多闻圣弟子此苦圣諦如实知,此苦集圣諦如实知,此苦灭圣諦如实知,此苦灭道跡圣諦如实知,彼如是知、如是见,断三结,谓身见、戒取、疑,断此三结ⓑ,得须陀洹,不堕恶趣法,决定正向三菩提,七有天人往生,究竟苦边。」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一人一劫中, 积聚其身骨,
常积不腐坏, 如毘富罗山。
若诸圣弟子, 正智见真諦,
此苦及苦因, 离苦得寂灭。
修习八道跡, 正向般涅槃,
极至於七有, 天人来往生,
尽一切诸结, 究竟於苦边。」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校勘]
ⓐ 「毘富罗山」,巴利本作 Vepullapabbata。
ⓑ 「结」,圣本作「结谓身见戒取疑断此三结」。
[註解]
① 有一人於一劫中生死轮转,积累白骨不腐坏者,如毘富罗山:如果一个人在一劫中轮迴生死的骸骨不腐坏的话,累积起来会堆得像毘富罗山一般高。「毘富罗」是音译,义译為「广大」,「毘富罗山」是王舍城最高的山。
译文
九四七、累骨经:如一人一劫中所积的遗骨,即如富罗山。如实而知四圣谛,就能断生死。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王舍城的毘富罗山(围绕王舍城的五山之一)。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有一个人,在于一劫当中,生死轮转的期间,所累积的自骨,如果不腐坏的话,就如毘富罗山那么的高又广。假若多闻的圣弟子,对于此苦圣谛,能如实而知,对于此苦集圣谛,能如实而知,对于此苦灭圣谛,能如实而知,对于此菩灭道迹圣谛,能如实而知的话,则他由如是而知,如是而见,而能断灭三结。所谓身见、戒取、疑是。断此三结,则能得须陀洹,而不堕于恶趣法。会决定正向于三菩提,七有天人往生(极七返有,往生于人天各七次)后,就会究竟苦边(证涅盘而得阿罗汉果)。
那时,世尊,即说偈而说:
一人一劫中 积聚其身骨 常积不腐坏 如毘富罗山 若诸圣弟子
正智见真谛 此苦及苦因 离苦得寂灭 修习八道迹 正向般涅盘
极至于七有 天人来往生 尽一切诸结 究竟于苦边
(一个人在于一劫当中,所积聚的他的遗身之骨骸,如果常积而不腐不坏的话,就会积成为如毘富罗山的了。)
(假若一位圣弟子,以正智而彻见真谛的话,就会将此苦,以及苦因,统统离开其苦边,而证得寂灭涅盘。)
(如果修习八道迹〔八圣道〕,而正向于般涅盘的话,则会极至〔最多〕于七有〔七次〕,来往而生于天与人当中〔最多人天各七次-须陀洹果〕。然后,会灭尽一切的诸结缚烦恼,而究竟于苦边〔证阿罗汉果〕。)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对应经典]
《别译杂阿含经》卷十六第340经。
南传《相应部尼柯耶》〈无始相应15〉第10经人经。
单卷本《杂阿含经》(大正藏第101经)第11经。
十.人
这是我所听见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王舍城的灵鷲山。
在那里,世尊对比丘说: “比丘们。”
比丘回答世尊: “大德。”
世尊说: “比丘们,轮迴找不到它的开始,没法找得到它过去的尽头。眾生受无明的覆盖、受渴爱的繫缚,因而生死相续、不断轮迴。
“比丘们,一个人在一劫的生死相续、不断轮迴之中,可累积一大堆骨头,如果那些骨头不腐坏,堆起来会有如这座毗富罗山那样大。
“这是什麼原因呢?
“比丘们,因為轮迴找不到它的开始,没法找得到它过去的尽头。眾生受无明的覆盖、受渴爱的繫缚,因而生死相续、不断轮迴。
“比丘们,你们曾经在这轮迴之中长期经歷苦、经歷剧烈的苦、经歷灾祸,长期被埋墓塚。比丘们,这足以驱动人对所有行厌离,足以驱动人对所有行无欲,足以驱动人从所有行之中解脱出来!”
世尊.善逝.导师说了以上的话后,进一步再说:
“大圣尊所说:
若人一劫中,
白骨之堆积,
有如一大山,
亦如毗富罗,
堪称為大山,
位於摩揭陀,
灵鷲山之北;
若能以正慧,
洞见四圣諦,
知苦知苦集,
知苦之超越,
及知八圣道,
是息苦之途,
此人之生死,
极其量七有,
之后得苦尽,
诸结皆断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