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料记载,康熙六十一年(即公元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玄烨驾崩;七天后,即十一月二十日,雍亲王胤禛登基继位,成为了大清入驻中原后的第三任皇帝。随着他的登基,各种诸如弑父、矫诏、逼母等传闻,则慢慢从宫内流向了宫外;而他的亲生母亲、康熙皇帝最宠爱的四妃之一、德妃乌雅氏却也屡屡给他出难题,其种种“冷言怪行”及不配合,令他多次下不来台。
儿子做了皇帝,自个儿要当太后了,本应当是件大好事;但乌雅氏却偏偏相反,她不但不高兴,反而“冷言怪语”,并做出了好些超乎寻常、匪夷所思的事情来。如拒绝迁宫、拒绝新皇帝给她行礼及上微号等等;她公开表示“钦命予子缵承大统,实非梦想所期”。按常理,雍正在康熙的众多儿子中,最终得到了皇位,作为他的亲生母亲应当高兴才是;但是,德妃乌雅氏的第一反应,却更多的是错愕与惊讶,而不是由衷的喜悦。据《清世宗实录》记载,乌雅氏得知雍正得位后,她便当众公开说道:“大行皇帝遗命我的儿子继承大统,确实不是我的梦想与期盼。”
雍正皇帝胤禛
有人认为,德妃乌雅氏不高兴、不配合的原因是她偏爱小儿子胤禵;而胤禵不但失去了皇位,而且还受到了亲哥哥胤禛的打压、以至圈禁。过去,我也有如此看法;最近,通过查阅、分析相关史料,我得出了一个至今无人作出的“推测”性结论——即康熙晚年遗愿,很有可能是以皇三子胤祉为储君(或第一继位人选),而另以皇十四子为辅或备胎(也即第二继位人选);也可以说,在康熙崩逝前,45岁的胤祉是第一梯队的,如其在康熙生前“挂掉”,则由老十四作为储君并继位;如老三有机会继位,则老十四即作为第一辅臣(有如后来成功了的老四与老十三)。如若不是如此,德妃怎么可能会说出那样的话来呢?毕竟,胤禛虽不如老儿子亲密,但至少也还是她十月怀胎生出来的吧?!
康熙帝第三子胤祉,在相关电视剧中被塑造成了一个书生王爷的形象,且不被视作竞争储君的强力人选;笔者以为,其实不然。据史载,胤祉无论是书法文学,还是骑马射箭,在众皇子中都是出类拔萃、极为突出的。其不但组织编写了《律历渊源》及《古今图书集成》,是众兄弟中独占鳌头的文化人;而且还精于骑射,与他老爹玄烨相比也是不分上下:康熙三十一年,两爷子就曾经在出塞围猎时比试过骑射功夫。可以说,胤祉文武双全,又颇有心机,并深得康熙喜爱,他应当也是康熙二废太子后,与胤禛、胤禩及胤禵等人争夺储君的强劲对手。其优势在于:一是在当时未被处置的皇子中排行第一。二是其生母荣妃地位较高,位居“四妃”之一,且与老四、老十四生母德妃一样、同样受到康熙宠爱;据说,其实际地位及受宠程度还要高于德妃。三是封王较早:即于康熙37年、在其21岁时被封为了诚郡王,而胤禛当时仅封贝勒。四是文武双全,具体表现前已述及。五是受到了康熙的信用、尤其是比较符合康熙晚年提出的“以圣心为心”的标准,因而其在两废太子后,逐渐受到了康熙的信任与重用。
且让我来给大家回放一下胤祉在康熙时代的那些高光时刻吧———
一是康熙三十六年(公元1697年),皇三子胤祉20岁。是年二月初六日,康熙帝第三次亲政噶尔丹,钦定扈从皇子中,除皇长子胤褆外,还有胤祉。不料胤祉突然病倒,遂留京医治。在亲征途中,康熙帝时常关注胤祉的病情,言语中难掩关爱之意。
二是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诸皇子第一次被分封爵位,受爵者分别入封下五旗。皇三子胤祉与皇长子胤褆一样,被封为多罗郡王;而仅比他小一岁的皇四子胤禛、皇五子胤祺、皇七子胤祐、皇八子胤禩等人仅被封为多罗贝勒。大学士伊桑阿等奏请“将皇子照例尽皆封王”。康熙答道:“朕于阿哥等留心视之已久,四阿哥为人轻率,七阿哥赋性鲁钝。朕意已决,尔等勿得再请,异日伊等奋勉,再为加封,未始不可。”由此可见胤祉在父皇心目中的份量之重、而后来成功“上”位的胤禛在康熙心目中的印象之不佳。
三是康熙四十七年(1708)九月,康熙帝第一次废太子,在这次事件中,胤褆被圈禁,胤禩被康熙帝斥之为“妄博虚名”、“结党潛谋”,革去了贝勒爵位(不久复封)。次年三月,复立胤礽为皇太子,并第二次分封皇子。胤祉晋封和硕诚亲王,胤禛晋封和硕雍亲王,胤祺晋封和硕恒亲王,胤祐晋封多罗淳郡王,胤封为多罗敦郡王,胤禩为多罗贝勒,胤禟、胤裪、胤禵为固山贝子。至此,胤祉和胤禛成为康熙后期封有亲王爵位的皇子中两位最长者,并受到倚重。然而,康熙对胤祉的信任重视程度明显高于胤禛,诸皇子奉旨、署名、协理政务时,均以胤祉居首。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康熙帝再次废太子胤礽,但胤祉却被赐银五千两。
四是康熙四十六年(公元1707年)三月,康熙帝亲临胤祉的府邸,举行家宴。自此至康熙崩逝前的每一年,康熙都要到“老三”家头去享受天伦之乐。而从那年开始,老二胤礽则已渐渐失去了圣心,以至在后来的四年内,两度被废。
胤祉图像康熙五十七年(公元1718年),皇十四子胤禵奉命出征西北,一时风光无限,呼声顿起。其实,当时,或许康熙也有让十四子建军功、并籍此立为储君的想法;但是,让一个继承人长达三、四年时间都出征之外,而皇父又垂垂老矣,朝中政局又复杂多变;如此不合常理的安排,似乎又说明康熙并未完全确定老十四为储君、至少不是第一人选。
那么,这个储君、或第一继位人选,究竟是谁呢?
我以为还是老三、诚亲王胤祉;除了前述理由及史实外,老十四出征后连续三年,康熙帝玄烨的一系列安排即可看出“端倪”:
一是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年),康熙帝在圜丘祭拜,他祭祀完后,当即命胤祉行礼。
二是康熙五十九年(公元1720年),康熙封胤祉长子弘晟为世子,俸禄与贝子相当。
三康熙六十年(公元1721年),康熙帝命世子弘晟偕皇四子胤禛、皇十二子胤裪祭拜盛京三陵。从这个“偕”字即可看出名堂哟!须知当时,不说胤禛是弘晟的四叔、胤裪是弘晟的十二叔,他们还是大清王朝的亲王及贝子哟!而作为诚亲王世子、仅享受贝子俸禄的侄子居然受命带领两个亲王(贝子)叔叔祭“祖坟”,这不得不说明,弘晟在皇祖父心目中的地位、那可不是一般的高;其实,这也侧面说明康熙心目中的储君人选,就是文武双全、人品贵重、出身较高的皇三子胤祉。当然,如果康熙的寿年还有五年、十年、甚至十多年的话,那么十四子胤禵这个备胎可能就要修成正果了!还有,如果老三胤祉继位的话,在众兄弟、宗亲及朝臣中也不会像雍正那样,有啥子异议或较大阻力吧?!而老十四,如果能被胤祉用作第一辅臣、恰如后来老四与老十三一样的话,说不定也会共同创造出一番帝王大业吧!当然,这都是我的一些推测与猜想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