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灭亡之际,西域各地被蒙古察合台汗国的后裔所占据,当时不愿伊斯兰化的蒙古人建立了一个以今伊犁为中心的政权,波斯的史书称之为 “蒙兀儿斯坦”,实际上就是原察哈台汗国分裂后的东察哈台汗国。公元1363年,东察哈台汗国的创建者秃黑鲁帖木儿死后,突厥化的蒙古贵族后裔战乱不断,守卫哈密的武威王 (肃王)兀纳失里乘机拥兵自立,建立哈密国。
公元1368年初,朱元璋称帝于应天府,不久后徐达攻占元大都,元顺帝妥欢贴睦尔被迫逃回蒙古草原。明朝初年,由于占据蒙古高原的北元还有相当强劲的实力,所以明朝将北元的势力驱逐出河西走廊之后,便以招抚少数民族首领的形式来作为边疆的外围防御哨所。明太祖、明成祖两朝对西域的经营比较积极,先后设立了关西七卫,哈密卫的设置更将明廷的势力前插到西域,然而明朝始终无法解决来自蒙古高原的敌人,土木堡之后明朝实力衰弱,唯有采取闭关自守的策略。
![](https://img.haomeiwen.com/i7532583/88e11a2f4ca937e8.png)
中国历史上强大的中原王朝,如汉、唐等在西域的采取的都是积极的开拓型战略。为了保障西域安全、维护对帝国至关重要的丝绸之路之通商要道的畅通,大都会采取移民实边、驻军屯田、战抚并用、促进民族融合等措施。然而明朝却无力或者无意向西,只把关西七卫作为嘉峪关的屏障。明朝中期后军政日益腐败,无力抵御吐鲁番汗国的不断内侵,再加上明朝君臣在边防问题上屡屡失策,明军最终不得不退回嘉峪关之内,至此明朝的西北边防之策完全失败。
洪武十三年(1380),明军西出嘉峪关并及时在嘉峪关外设置赤斤蒙古、安定、曲先、罕东左等一系列卫所,初步构建了进一步经略西域的战略前哨。明成祖永乐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特许哈密王安克帖木儿 “以马市易”。永乐二年(1404年)六月,安克帖木儿遣使朝贡,明成祖将其封为忠顺王。永乐四年(1406年)三月,明朝正式设立哈密卫,史载:“设哈密卫,给印章,以其头目马哈麻火者等为指挥、千百户 、镇抚;辜思诚、哈只、马哈麻为经历;周安为忠顺王长史,刘行为纪善,以辅脱脱。”。哈密国成为设有明朝羁縻卫所的王国,哈密卫也成为明朝嘉峪关以西的羁縻卫所体系的一部分,这是明帝国势力的最西边。
哈密卫的设立对明朝边防来说意义重大,但是明廷苦心经营哈密卫一百多年,其间经历四失四得的曲折历史,最终还是以明朝失去哈密而终结。明朝前期与明廷争夺哈密的主要对手的是瓦剌,吐鲁番汗国成为瓦剌衰落以后明朝的主要对手。
正统年间,瓦剌部在其首领也先的带领下不断扩张势力,而战略地位突出的哈密自然成为也先的目标。瓦剌为了拉拢哈密忠顺王,遂把也先的姐姐弩温答失里嫁与脱脱之子卜答失里为妻。卜答失里成为新的忠顺王后,也先利用这种姻亲关系诱使他背叛明朝,但此时的明朝还未呈现衰败之象,所以没有答应。正统八年(1443年),瓦剌军围攻哈密,忠顺王的母亲、妻子以及部众1000余人被掳走,哈密由此在明朝、瓦剌之间摇摆不定,史载:“正统四年,瓦剌强,数侵哈密,哈密惧,稍持两端。玺书谕毋背德,终不悛,至拘留汉人转鬻,使至多暴横。边吏请责,诏曲贷之。”
总的来说,哈密王在这个历史时期还是臣服于明朝,哈密卫也发挥了其 “交通西域, 屏蔽西凉” 的作用。 但是到成化年间,这种情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https://img.haomeiwen.com/i7532583/4870a75ada4ff925.png)
一失一得
瓦剌在内乱中走向衰落以后,吐鲁番汗国却在乱局中趁机崛起。1462年,吐鲁番汗国的也先不花二世病亡,他的哥哥羽奴思 ( 《明史》称速檀阿力)的势力逐步扩展到整个汗国,成为与明廷争夺哈密新的重要力量。羽奴思不断袭扰曲先、安定、阿端等卫所,到成化中期,整个撒里畏兀儿地区事实上已经被羽奴思所控制,哈密至此孤悬塞外,失守只是时间问题。1472年,速檀阿力以吐鲁番为基地东进,攻破哈密,忠顺王的母亲以及金印等被掳走,哈密卫首领罕慎等率残部避居于苦峪城(今属甘肃安西县),这也是哈密首次被吐鲁番汗国占领。
成化十八年(1482年),罕慎联合赤金、罕东二卫率兵万人收复哈密,罕慎因功被明廷晋封忠顺王。
二失二得
弘治元年(1488年),吐鲁番汗国速檀阿力之子阿黑麻假意与罕慎联姻,袭杀罕慎,明廷 再一次失去哈密,哈密都指挥阿木郎等率众再次迁往苦峪城避难。然而此时的阿黑麻仍忌惮明朝,不敢称占领哈密,而是仍然遣使入贡,请求代领西域职贡。
弘治四年(1491年),由于明廷的干预,阿黑麻被迫交还哈密王印、城池以及被掳走的居民500余人。弘治五年(1492年),明朝兵部尚书马文升奏请“必须得元代遗孳袭封,以理国事”,诏封忠顺王脱脱的侄孙陕巴为忠顺王,这是明朝第二次复立哈密卫。
三失三得
弘治六年(1493年),反复无常的阿黑麻攻破哈密城并掳走忠顺王陕巴、哈密王金印等。明廷认为西域地方对中国不构成大的危害,应当施以绥靖之策,如果吐鲁番归还忠顺王陕巴等人,则给予贡市贸易,否则的话扣留使者。但阿黑麻已经识破明朝的虚弱,因此不以为意。
明朝因此以经济手段制裁吐鲁番,同时又联合瓦剌小列秃以及乜克力等部施加军事压力。弘治十年(1497年),内外交困的阿黑麻让其兄速檀马哈木上书悔过并归还陕巴以及金印。弘治十一年八月,明朝再封陕巴为忠顺王,这是哈密卫的第三次兴复。
四失四得
正德元年(1505年)九月,忠顺王陕巴去世,其子拜牙郎嗣位,史载拜牙郎:“ 素昏愚,性又淫暴”,明廷因此下令奄克孛刺、满剌哈、写亦虎仙三人辅佐拜牙统领哈密。正德八年(1513年)八月,拜牙郎在吐鲁番可汗满速儿的引诱下弃城叛逃土鲁番,满速儿命火者他只丁、满剌哈、写亦虎仙镇守哈密,奄克孛刺被迫逃往甘州。
吐鲁番占据哈密之后密谋进攻明朝嘉峪关以及关内,明廷命右都御史彭泽在正德九年(1514年)以及正德十五年(1520年)先后两次经略吐鲁番。直到嘉靖元年八月,满速儿进攻嘉峪关以东诸卫时,被都御史陈九畴率军击败,明廷遂再次收回哈密。
![](https://img.haomeiwen.com/i7532583/f2d9069caf70fa1c.png)
最终失去
嘉靖四年(1525年)二月,吐鲁番牙木兰再次占领哈密并率军袭扰沙洲、肃州。嘉靖七年(1528年)八月,吐鲁番牙木兰乞降被拒,满速儿则以讨伐牙木兰为由攻击明朝边境。
嘉靖八年(1529年),明朝内部就哈密的弃守问题展开辩论,总制陕西三边军务的兵部尚书王琼上奏称哈密难于镇守,虽然詹事霍韬等人极力反对弃守哈密:“置哈密者,离西北之交,以屏藩内郡。或难其守,遂欲弃之。将甘肃难守,亦弃不守乎?太宗之立哈密,因元遗孽力能自立,借虚名以享实利。今嗣王绝矣,天之所废,谁能兴之!惟于诸戎中求雄杰能守城印戢部落者,因而立之,毋规规忠顺后可也。”,但最终嘉靖帝批准哈密“专图自治之策”,哈密再也没能被收回。
明朝末年国内政治的腐败、财政的困窘、阶级矛盾的不断加剧、倭寇以及鞑靼部的强大再加上明廷在处理哈密卫事务上的某些失误,最终使明朝不得不放弃对哈密的控制。哈密卫 撤销以后,其地被吐鲁番汗国兼并,吐鲁番的兵锋直达嘉峪关城下,明朝西北边防至此不断向内地收缩。
参考资料:
《殊域周咨录·哈密》 严从简,明朝;
《西域番国志·哈密》 陈诚,明朝;
《明经世文编》 陈子龙等;明朝;
《明史·西域传》 张廷玉等,清朝;
《明史纪事本末·兴复哈密》 谷应泰,清朝;
此为个人见解!欢迎交流与讨论!求赞加关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