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就是力量 13
![](https://img.haomeiwen.com/i9738672/4c58a32b6c9b43d2.jpg)
一 如把企业看做翱翔天空的风筝,股权就是风筝的骨架。
讨论之前,先玩个小游戏:
先找找他们的共同点:
万科 王石; 新浪 王志东; 1号店 于刚
蒙牛乳业 牛根生; 土豆视频 王微
再找找他们的共同点:
南德 牟其中; 顺驰 孙宏斌;创维 黄宏生
德隆 唐万新;爱多 胡志标;中航油 陈九霖
接着找找他们的共同点:
真功夫 蔡达标;当当网 李国庆;西少爷 孟兵
第一类享誉海内的企业家——被董事会踢出局了;
第二类叱咤风云的企业家——被送入监狱了;
第三类闪烁商界的企业家——兄弟、夫妻反目成仇。
综其原因:股权之争。
战略、战术决定了企业能飞多高,股权结构决定了能不能飞高。股权即风筝的骨架...骨架有缺陷,遇大风即亡。
再看另一案例:
福岛核电站泄漏,救灾的第一步是通讯畅通。在未做任何动员、救险队还未到位的情况下冲进福岛地区的团队叫—华为。我们在此不是为了表彰,华为团队敬业、国际友爱。而是站在商业的角度来分析:为什么是他们?什么力量支撑着他们第一个进入灾区?
看看他们背后的利益结构:
福岛核电站通讯项目:合同价值约5000万美金,项目净利润率大致在10-15%左右;
利益分配如下:任总当时占1.64%,公司占10-15%%,团队占83.36%(税前);
如你是福岛项目的团队成员:面对625万美金(大约:4376万人民币)利润,还需要别人动员吗?还需要等救灾队到位才进场吗?还需要犹豫进不进吗?
股权的本质—把感情、利益都放在规则里,并收益最大化
明白了股权的重要性,初步的将股东进入、退出公司的方式做个介绍。
二 股东进入、退出的四种方式:
宽进宽出:在协议里进和出无附件条件,适用于资源型入股股东—当资源无效时,可以自由退出;
宽进严出:在协议里规定了退出的附加条件,适用于技术型入股股东—确保技术专利或技术优势不会丢失;
严进宽出:在协议里规定了进入的附加条件,但对退出无特殊限制。适用于纯资金入股股东—确保项目前期资金宽裕,当资金压力减少时,允许纯资金型股东退出;
严进严出:在协议里规定了进与出的附加条件,适用于深度捆绑型股东。
选择好与某股东合作方式后,尽量不要更改。
三 创业型企业—持股比例的注意事项:
创业团队、特别是需要机构投资的团队在股权搭建上一定要注意融资节奏、释放比例、股权权利区隔的平衡。
举个案例:
XX项目融资:
第一轮 种子轮:释放10%股份给VC,团队还剩90%;
第二轮 天使轮:所有股东同比例释放30%股份给VC,团队还剩90% * 30% =63% ;
如模式OK进入到A轮。
第三轮 A轮:所有股东同比例释放25%股份给VC,团队还剩63% * 25% =47.25%。
到此轮,创业团队失去大股东地位。之后的公司决定权转为投资机构。
并且,如果模式还需要再验证或数据跑的不尽人意,则需要再融一轮A+或pro-B,这里就需要注意再次同比例稀释后,团队在公司里的股东地位会更加尴尬,随时面临董事会改组的风险(当然也有解决方法:精确计算每轮释放股权数与经营数据;或架构AB股权但需要项目确实够强,不然机构不会同意AB股架构)。
像去哪儿网的庄成超、赶集网的杨浩涌、1号店的于刚、快的打车的吕传伟都是因为融资节奏、释放比例、股权权利区隔未做好,而埋下创始人被出局的祸根。
企业权利之争,本质上就是股权之争。吃蛋糕 是能力,分蛋糕 是智慧
股权释放比例大致基于下面的四条线布局。
四 企业持股比例的四条线
(同股不同权的情形不在此讨论)
第一条线:67%,称为控股股东权利线。当股权比例达到该数时,基本属于绝对控股,在公司属于一言堂地位;
第二条线:51%,称为大股东权利线。当股权比例达到该数时,基本属于大股东,在公司里享有绝对的权威地位;
第三条线:34%,称为否决权线。当股权比例达到该数时,基本属于核心股东,在公司里享有一般事务的否决权。
第四条线:5%,称为举牌权线。当股权比例达到该数时,基本属于小股东,但该股东享有提出召开股东大会的权利。公司里的恶斗,开第一炮的基本属于此类。
共苦不等于同甘,不挑战人性是商业的基本法则。
总结: 【不挑战价值观、不挑战行为惯性是商业的基本规则。股权的内核是规则,外壳才是利益】。设定好规则、敬畏规则是每位创业者的必修课。
欢迎留言 一起讨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