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参与的一个公益组织里,有一个集会第一天就把里子面子全部丢了的怪小子。
小伙子不满20,浑身朝气,精神劲十足,一头毛寸映衬得人倍儿精干。新成员报道那天,他来得很早,距离正式开始还有半个钟头,场地周围散落着互不搭理的新成员,一个一个都客气矜持得紧。唯独他,开朗活跃得特别厉害。
组织会长瞧见他的第一眼,就私下和我说“这小伙子可以,是个会来事的,要不让他带一队吧。”倒也不怪会长偏袒这些善交际的新成员,毕竟公益性活动本身十分消耗成员的精力与耐心,此时一个能够积极气氛的活跃担当就显得尤为重要。
2
到了例行的介绍环节,小伙子大大方方跳上讲台,“大家好,我叫陈铭,是一个在校大学生。我爱好户外运动和团体活动,希望以后大家能多多指教。”这一段说得中规中矩,会长频频点头,不过也只点了两下,因为后来他接着说“我这人特实诚,说话比较直,有的时候爱开玩笑,大家别介意啊。”
说实话,我当初听见这句话是极为不舒服的,想必任谁都不太能坦然看待初次见面就自爆短陋的人。
不过,我那时还是想法单纯了,我以为那句话只是他在婉转地表达自己开朗。
会长思虑再三,暂时把没有志愿经验的陈铭分到了我的队伍。
我们第一次的活动是给一所子弟学校设立放学后的课业辅导课堂,同时也是一个安置一些父母晚归学生的自习场所。
这个公益课堂报名的人数很多,申请的大教室满满当当地坐了七十多个孩子。孩子们都很小,最大不过五年级,正是最难管的时候,几个志愿者刚刚劝住那一边的几个闹腾学生,这一边又开始炸了锅。
3
有一个小男生格外调皮,探头张脑地不肯做功课,和邻座的耳语说得也十分大声。陈铭注意到了他,他把小男孩叫出了教室,示意我他想和男孩聊聊。
大约过了五分钟,我料想这谈话也忒长了些便出去看了看。
小男孩低垂着背,两手搅着手指,眼里涌得都是泪。我吓了一跳,走上前还没来得及开口,便听到陈铭说“你爸妈在外面累死累活给人搬砖,起早贪黑就为养你给你赚学费,你不听话对得起他们吗?你以后就会知道,穷就要多读···”“陈铭,你乱说什么?!”我慌着把男孩扭向我,两手并用也擦不断那孩子的泪珠子。
我跟他说,那哥哥乱说话,在开玩笑呢,你乖乖就是好孩子啊,不哭好吗?哄了男孩许久,成效不好,最后还是抽噎着被送回教室。
活动结束,我压了整整两节课的火有了发泄的余地,我揪了陈铭避开其他志愿者,一通愤慨“你到底会不会说话,人家的家庭为什么要拿出来说,这些孩子最敏感的就是这个,你不知道吗?”,我期待他能给我一个保证,但他回应我“都是事实啊,我也是为了他好,不就是话有些直嘛,我又没有恶意。”我败退下来,无力争辩,没有恶意和说话直是理由吗?
4
没有特定职位的志愿者是可以自愿选择活动的,于是,我第二次看到陈铭已经是一个月后。
他和队里另一个女生交谈得十分热络,去志愿地点的路上,女孩子的笑声清脆而又明亮,我放慢脚步靠近了些。
陈铭确实很风趣,什么话题都能游说得舌灿莲花。在某个女孩笑闹的刹那,陈铭说“林敏,有没有人说过你眼睛很好看?”女孩笑了笑回着“就你啊。”
然后,这小子说“其实我觉得你挺好的,要是再瘦一点我就追你了。”
听完这句话,我无力感叹这小子脱线的情商,迈了大步远超过去。身后的情形我不回头都能猜想到八九分,因为后半段路,那个女生再没有出声。
大概是陈铭感到女孩不对劲,他跳着脚到我面前询问,“队长,我又没有招惹她,她这是干嘛?”我说你怎么能评论女生身材,还是当着人家的面,只是不理你算是轻的了。他顿了顿,嗫嚅“我也不是真觉得她胖,不就开个玩笑嘛,怎么气量这么小,我都让你们别介意了。”我还是无力反驳,开玩笑也是理由吗?
5
我总觉得人们有一点很奇怪。
就像我喜欢在初次见面时告知对方“我有时候回复的信息比较生硬,习惯了,你别介意啊。”像是有的人和外国人交流前都要先提一句“Sorry,my Oral English is not very well.”。也像是这个男孩陈铭,在自我介绍的结尾补上一句“我说话有些直,但没有恶意的,你们别介意啊。”
可是,为什么我们有这样的习惯啊?为什么要大声把自己的短陋贴出来啊?
我想,我们是为了逃避。逃避纠正,也逃避被究责。
“我都告诉过你我回复信息很生硬了,所以你别觉得我冷漠和生疏啊。”
“我说过我口语不好了,你配合着耐心多听几遍就行了,反正我就这个水平。”
“我最开始跟你说过我说话直啊,我又没有恶意,你怎么能怪我呢?”
“我的能力也就那样,需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所以之后产品若是您不满意别指责我啊。”
“......”
是啊,我已经告诉过你,我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了,我都提前承认了,你别介意就好,为什么还要怪我?
我们有时提前坦露自己的缺漏,一针见血地让别人做好准备,就好像是我告诉你即将会发生坏事,然后肆无忌惮地让它发生。
有时我们习惯性地谦虚一下,尽可能在合适的程度放低一些自己又恰到好处地不会显得妄自菲薄,是为了之后能留出一些犯错的余地,一旦不幸发生,将不会承受太大的指责,这个技巧叫做“不要把话说满。”
实话说,这是一个很不错的交际方式。给别人打越多的预防针,类似事情发生时,我们就有越多的几率获取别人的谅解。这个方法,我百试不厌。
但真要说这个技巧能不能上了台面,我想是真的不行的。
因为说得直白些,我们就是依靠一遍一遍的和别人重复自己的缺点,再一遍一遍地坦然任由它们发生,最后一遍一遍地要求对方不介意,总之,我们就是死扛着不愿意改。
6
其实,当我们提前和人说明缺漏时,那个最明白这个缺点会带来种种不利影响的人恰恰就是我们自己,我们什么都再清楚不过了,但依然选择掩耳盗铃,因为我们懒得纠正,因为我们以为这样有缺憾的自己才是最真实的自己。
但是这个世界本来就时冷血无情的,没有人有义务只因你的一句告诫就无限地宽容你某个缺点,也没有人会在意什么样的你才是你认为的最真实的自己。
个体之间的社交本质是自私的。旁人只能感知到你给予他们的,是善意还是恶意,是积极还是阴暗,至于那些我们执着着不肯改动的缺漏,在某一天无法再被“不介意”的时候,那个所谓的技巧也就失灵了。
我们要知道,没有哪个固定的特征能限定我们自己,
我们唯一需要执着的是,我们是不是在一直变得更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