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阅读》是日本经济学教授原尻淳一的著作,本书共7章。在阅读过程中,第1、2、4、5章信息量丰富,可以仔细阅读,发掘自身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第3、6、7章,可以借鉴阅读,寻找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下面分章节作阅读笔记。
第1章 读书体质改善技巧
高举“读者权利十条”
第一条 不读的权利
第二条 跳读的权利
第三条 不读完的权利
第四条 重读的权利
第五条 读不择书的权利
第六条 易被小说内容感染的症状
第七条 读不择地的权利
第八条 随意选读的权利
第九条 朗读的权利
第十条 默读的权利
行动起来,行动是一切的前提。
要变成读书体质,首先要纠正已有的阅读问题。成为读书体质的关键,需要从好奇心出发,也就是内在动机,读书本身就是探求内在动机的一种手段。所谓读书,就是接触作者的思想,了解作者,了解人类,所以,通过追溯作者、了解作者,更能激发阅读兴趣。不善读书的人往往患有“必须通读症”,高举“读者权利十条”,大胆的采用适合自己的读书法。
然后,必须具备降低阅读门槛的意识,先读简单一些的,薄一些的书籍,由简入难,积累信心,激发阅读兴趣。阅读难度超出可承受范围会出现挫败感,挫败感是因为不适合当下的你,承认自身存在局限并有意识改进才是进步的开始。先从名人的薄书开始读起,逐渐提升高度。
有意识的进行以“行动”为轴,蕴含“内在动机”的读书。
第2章沉迷读书技巧
不善于读书的人,往往存在对书过于崇拜、保持距离过远的倾向。实际上,书只是展示作者思想的一种媒体和手段,读书是深入了解作者的手段。读书之前先关注作者,了解作者、背景、周边感兴趣的对象,然后再去读书,能够提高对书的喜爱度和持久度,激发内在动机。
去实地考察前不要进行阅读,以自己为主体去感受,再结合书籍进行验证,将会更有创造性并充满探索的乐趣。
需要集中精力做自己不擅长或者不愿意的事情时,如果能通过其他事情分散畏难情绪,痛苦会减半。这种分散痛苦的方法,在很多事情上都是同理。
先培养兴趣,再沉浸阅读。
第3章读书环境技巧
借鉴作者经验,结合自身特点,寻找适合自己的读书环境。
第4章速读技巧
放弃那种从头开始一丝不苟的阅读,边记笔记边吸收,速读的灵魂在于快速、多次阅读关键词附近的内容,获得新的视角和创意。知识在逐渐积累过程中会从点变成线,由线变成面,继而从面变成立体。
速读顺序:(1)读目录,检索阅读位置;(2)检索应该仔细阅读的位置,做出标记,在觉得很有用的地方贴上便利贴;(3)仔细阅读标记附近的内容,将所思所想直接写在书上,变为自己的原创笔记。
加快阅读速度的两种方法:(1)在读过一次的书上,做简单的索引笔记,方便以后寻找;(2)书中内容并不都是必要的,不必要的信息更多,比起寻找,不如考虑彻底“舍弃”,在进行速读时,应该拥有果断切除不必要内容的勇气。
跟书打交道的方式会随年龄、经验而发生改变,这是时机问题,无趣的书应该立刻停止阅读。对不合意的书,要有放弃的勇气,没有必要强迫自己忍耐。如果觉得无趣,最好果断停止。这样的书与现在的自己无缘,也许以后有一天缘份来了,会觉得读起来很有趣,但至少现在是无缘的,勉强自己去读无趣的书,于精神卫生有害无益,最好停止阅读。
平常准备一个读书套件,将阅读工具放在一起,充分利用零碎时间读书。
不能只是读过了书就觉得满足,通过读书,积累自己的教训,编写人生的词典和教科书,这是境况好转的秘诀。
第5章 加快理解的“类比读书”技巧
将读书的七成投资在垂直型阅读上,成为专才,在阅读专业性书籍时,横向知识面也会得到拓宽。读书本来就是一件功利性的事,盲目读书,只会效率低下,浪费更多时间。
通过身边的前辈或者读书,大量收集信息,应用于实践中,转化为自己的教训积累起来,使其更适合自己。要活用多读带来的丰富信息,同时做到自己思考。
只要鼓起勇气锁定一个主题,就能形成思考的轴。有了这个轴,所有的信息就会随之而来。许多人很心急,以为必须了解大量的知识才行,但实际上,深入思考一件事的时候是不得不同时思考其他很多事的。这是因为,人的生活本来就是综合的、整体性的。
第6章 “解剖读书”技巧
利用圈、点、批、注等符号,找到适合自己的读书标记。养成边读书边做笔记的习惯,在阅读商业书籍和杂志时要重视图表,其信息丰富。
阅读应该始终保持多视角的构架,开始读书前预先假定目标,与其站在求学者的立场,不如把自己放在教学者的角度,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正真理解。
第7章 用于超级产出的数据库技巧
相信直觉,收集“喜欢的”文章。在进行表达、产出时,要相信自己对于所钟爱事物的感觉,大量积累自己喜欢的信息至关重要,不仅限于杂志的视觉信息,收集书中喜爱的文句同样重要。主观性强的文句,与个性息息相关,是在自己意识中开始萌芽的表达的种子。在有趣的位置做上标记,在书的空白处写下之所以有趣的理由。整理出理由,读完再来回顾,这样就能清晰的看见读书时的背景和课题。
产出者在筛选大量信息的同时,必须从中领会属于自己的方法。停止只局限于投入的读书,切换成可以创造价值的产出型读书,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超越他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