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一、原诗:《汝坟》
遵彼汝坟,伐其条枚。
未见君子,惄(nì)如调(zhōu)饥。
遵彼汝坟,伐其条肄(yì)。
既见君子,不我遐(xiá)弃。
鲂(fáng)鱼赪(chēng)尾,王室如燬(huǐ)。
虽则如燬,父母孔迩(ěr)。
二、现代汉语翻译:
沿着汝水走堤岸,先砍树枝再砍干。
没有见到我君子,忧似忍饥在晨朝。
沿着汝水走堤岸,砍那新生树枝条。
已经见到我君子,幸未曾把我远抛。
鲂鱼尾红因疲劳,王朝多难如火烧。
虽然多难如火烧,父母供奉莫忘掉。
三、许渊冲英译:
A Wife Waiting
题解:A wife tried to dissuade her lord from leaving her again by cooking for him a red-tailed fish to show the unfed flame of her heart.
Along the raised bank green
I cut down twigs and wait.
My lord cannot be seen;
I feel a hunger great.
Along the raised bank green
I cut fresh sprigs and spray.
My lord can now be seen,
But soon he'll go away.
“I'll leave your red-tailed fish:
The kingdom is on fire.”
“If you leave as you wish,
Who'll take care of your sire?”
四、解读:
1、自古至今,《汝坟》都是饱受争议的篇章之一,关于它的内容与意涵众说纷纭,极为复杂。占主导地位的观点有两种,一种认为全诗以女性视角描写了夫妇别离的伤感,惟妙惟肖地刻画了独守空房的灼热情状:即将相见的忧虑、不可遏止的饥渴,以及对再次分离的忐忑和愁思;另一种说法认为,这是当时两性隔离制度下催生的一种怀春情愫。
2、说别离的,对时代背景也有争议,一种认为是在商纣王时期,天下大乱,故曰如燬。殷室如燬,故行役甚苦。一种则认为是西周末东周初所作,则王室如毁,当指周。
3、两性隔离制度是说:在人类生产力极为低下的蛮荒时代,为确保日常生产活动有序进行,女子要被季节性地隔离,严禁两性接触。隔离之地往往是水中荒芜的沙洲,于茂长的苇荻丛中修筑茅舍,供女子集中居住。如此一来男女就要隔水遥望,不得接近,而一到解禁之期,男子便会奔向水边。
4、关于男女欢会,作家张炜解释出了灵肉燃烧的壮丽诗意:
1)女子沿河岸慢行,边走边折下低拂的杨柳,心中泛起炽烈的思念。“惄如调饥”,这种渴望就像清晨的饥饿那样无法忍受。
2)他把“鲂鱼赪尾”解释为鲂鱼交配时尾巴要变成红色,这是对“鱼劳则尾赤”(朱熹《诗集传》)的创造性理解——她和他,此时此刻都变成了交尾之鱼,彤红如火。
3)然后“王室如燬”,仿佛整个的建筑都熊熊燃烧起来,偌大一座房子都被无法言喻的强烈爱欲点燃并焚毁。这是此诗爆出的一团炽亮,是一个极致化的比喻,是迸溅四射的生命火花的物理呈现:先是整座旷大的建筑物被焚烧,而后向四周蔓延,这场大火将烧光这片隔离之地上的苇荻。一场接天连地的大火从心灵烧到肉体,与万物化为一统,有些骇人。——这真是极致化的想象力。
参考书目:
王静芝:诗经通释,广西师大出版社,2022年7月
柯小刚:诗之为诗:《诗经》大义发微卷一,华夏出版社,2020年9月
李辰东:诗经通释,北京汉唐之道图书发行有限公司,2021年7月
张炜:读《诗经》,人民文学出版社,2023年8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