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
朱熹注解说:上好仁而爱其下,则下好义以忠其上,所以事必有终,而府库之财无悖出之患也。
张居正讲解说:终,是有始有终的终,是成就。君之爱民,是仁。民之忠于上,是义。上不好仁,则下不好义,这种事是有的。但是,如果君上轻徭薄赋,节用爱民,使百姓都各得其所,则那百姓都感激爱戴如人子之于父母,手足之于腹心,各输忠诚以自效,没有不好义而忠其上者。
下不好义,未免有不能终君之事。如今下既然好义,则办事分明,而爱戴之情切,把君上的事,就如自己的家事一般,皆为之踊跃趋赴,尽心竭力以图成,这样,就没有有始无终的事,事事都有成就。
下不好义而人心离畔,固然有不能保其府库之财者,如今下既然好义,而民供给于上,君安富于上,把府库的财货就如自家财货一般,皆为之防护保守,而长保其所有。这就没有争夺悖出之事。
下之好义而能忠于上者,其效如此,而都是有上之好仁带来的。那么,为人上者,能不以有志于仁为要务吗?
上行下效,加之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你是什么样人,你的属下就是什么样人,什么样人就向你聚拢。上好仁以爱其下,则下好义以忠其上,所以事必有终。
没有人会因为轻财好义而失败,你也不用担心你的钱散出去了,就非你所有了。
【孟献子曰:“畜马乘不查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
孟献子,是鲁国的贤大夫。畜马乘,畜,是蓄养。马乘,马四匹为一乘,做了大夫,政府就给他配车,四匹马拉的马车。畜马乘,就是刚刚做上大夫的人,有房有车有俸禄,他就不会去过问家里那养鸡养猪的事,以侵民之利,要吃鸡要吃肉到市场上去买。
伐冰之家,伐,是凿而取之。卿大夫以上,祭祀可以用冰了,俸禄更丰厚了,家里不仅不养鸡不养猪,牛羊也不养了,到外面买。
百乘之家,这是诸侯之卿有采邑十里,可以出兵车百辆的,他不仅有国家给的俸禄,而且有采邑百姓的赋税收入,那富甲一方了,不仅是大臣,而且有自己的家臣了。这样的人家,不应该去蓄养聚敛之臣,再去刮地皮,收刮百姓财富。宁愿有家贼,盗窃自家府库,也不要有国贼,去与民争利,伤民之命。
为国者的利,不在于物质的利益,而在于上上下下的义。以利为利,失了人心,败了国家,本是求利,却反而有害,这是求利得害。以利为义,则有人、有土、有财用,虽不求利,而利在其中也。
利害,利害,利就是害,君子以利为害。
【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葘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上一节讲为国者应当以义为利,这里接着讲求利之害,反复叮咛。
长国家,是一国之君长。“彼为善之”一句,朱熹说上下文可能有阙误,因为接不上,就不管它了。
作为一国之君长,如果一心只想有钱用,那他就会用那聚敛之小人为大臣。这等小人,若用他来治国,则必以聚敛为长策,夺民之财,以奉君之欲,搞得民穷财尽,伤天地之和,生离畔之心,天灾人祸,纷然并至。到了那个时候,虽有善人君子,也就不得了。
这就是说,国家不能以利为利,当以义为利也。
义利之辨,反复叮咛,还是个简单的道理,我们都希望别人对我义,不希望别人对我不义。而要别人对我义的唯一方法,就是我对所有人都仁义。否则,人人心里都咬牙切齿“你不仁,莫怪我不义”,那你的生态环境就崩塌了。
以上是传文的第十章,解释治国平天下。这一章的要义,是要在上位者与民同好恶,不要与民争利,修行絜矩之道,则亲贤乐利而各得其所,这就平天下了。
朱熹说,以上十章传文,前四章统论纲领旨意,后六章细讲条目功夫。第五章是明善之要,第六章是诚身之本,这两章,对于初学者来说更是当务之急,急用先学,学者一定不可因为它看起来太简单,都是些老生常谈的大道理,就轻忽放过了。
学问之道,博学、慎思、审问、明辨、笃行,关键是最后落实到笃行,知行合一,学以润身,改变气质,日日不断,日日自新,每天都重新做人。
《大学》全文完,共学习37天,笔记5万7千字。明天开始学习《中庸》。
#华与华书房#《大学》笔记【37】利害利害,利就是害,君子以利为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