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大学华与华书房之大学华杉大学
#华与华书房#《大学》笔记【2】学习是一种行动反射

#华与华书房#《大学》笔记【2】学习是一种行动反射

作者: 华杉2009 | 来源:发表于2017-10-12 07:33 被阅读1207次
#华与华书房#《大学》笔记【2】学习是一种行动反射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这是三纲领。

明明德,前一个明是动词,朱熹说:“明之也。”就是擦亮,使之复归明亮的意思。明德呢,那德本来就是光明明亮的。朱熹说,明德,是人天生的灵性,是“具众理而应万事者”,所有的道理你都知道,所有的事都会处理的。但是后来怎么不会了呢?一是为气禀所据,二是为人欲所蔽。

气禀,是儒家的一个说法,人的贤愚贵贱,是被出生的时候所秉受的气影响的,否则为什么有的人那么聪明,有人那么笨呢?王充说:“人禀气而生,含气而长,得贵则贵,得贱则贱。”程颐说:“才禀于气。气有清浊,禀其清者为贤,禀其浊者为愚。”朱熹说:“禀气之清者,为圣为贤”,“禀气之浊者,为愚为不肖。”总之,人跟人不一样,天性一样,但是天分不一样,有人分到贤,有人分到愚,有人分到贵,有人分到贱,有人分得多,有人分得少。“为气禀所拘”,就是受自己的天分限制。

为人欲所蔽呢,就是利令智昏。一件事,本来知道该怎么处理呢,但是存了私心,就跑偏了,就处理错了。

所以要明明德,朱熹说:“学者当因其所发而遂明之。” 就是叫同学们要时刻擦亮自己。这里的“因其所发”的“发”字,大有讲究。发,就是其发端处,就是孟子的四端论: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

人都有恻隐之心、羞耻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你再怎么样,也总还有那么一点,你就抓住那一点,把它不断扩充放大,就能逐渐获得仁的全体。不管到什么程度,都不要自暴自弃,说自己做不到,有四端而说自己做不到的,那是自甘堕落为贼了。

读到这里,我们是不是觉得,《大学》的“明明德”,就是王阳明的“致良知”?孟子讲良知良能,良知是生而知之,生下来的时候你本来就知道的;良能是不学而能,不用学你本来就会的;就是朱熹讲的具众理而应万事者。明明德、致良知,就是要不断擦亮自己的良知良能。张居正说:“譬如镜子昏了,磨得还明一般,这才是有本之学。”有本之学这四个字太好了!我们学习之本,就是我们自己!不假外求,这是何等简易洒脱!学会向自己学习吧!

讲到明明德,我还想起禅宗一段公案,六世祖慧能的故事。

师父要传他的衣钵,让大家写一个偈子看看各位徒弟智慧高低。神秀先写了: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慧能听了,也写了一道: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然后师父把衣钵传给了慧能。

大家看了这个故事,是不是都觉得慧能高?

我觉不出来。因为读书是“切己体察,事上琢磨,知行合一。”谁高谁低跟我没关系,关键我准备怎么去做?读了慧能老师的偈子,我不知道要做什么,没有行动。读了神秀老师的,我觉得就是明明德,致良知,是时刻要找那良知善念的发端处,把它抓住,把它放大,不断的擦亮自己。

学习不是学些知识,是知行合一,是一种行动反射。

明明德,你准备怎么行动呢?

#华与华书房#《大学》笔记【2】学习是一种行动反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76bed21ff5ad:华老师,大学中庸、传习录的书籍大概什么时候在线销售呢?期待阅读。
    76bed21ff5ad:@华杉2009 大学中庸,也是下半年吗?
    华杉2009:@Bryan_ruanchao 要下半年去了
  • 光华同学:我也觉得神秀偈子比慧能的更有实际操作意义。
    慧能的看似更境界更高,也是现在很多人所追求的那种“美”,但没有实际价值的虚无。

本文标题:#华与华书房#《大学》笔记【2】学习是一种行动反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pqny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