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作者: 徐立华 | 来源:发表于2021-01-31 14:46 被阅读0次

    PBL《项目化学习设计》读书笔记摘录

    作者:夏雪梅

    前言

    每个小孩都可以成为心智自由的学习者

    一、去往“北极星”而不仅仅是“北极”

    1.在上海这样的社会环境中,为儿童奠定的终身学习与发展的基础是什么?

    2.如果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尤其是在占据80%学习时间的基础型课程中,做到知识学习和为儿童奠定成为终身学习者的良好能力与品质并重?

    借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思维模式,学习基础素养项目组从四个视角奠定研究的基础:

    1.经济文化视角:上海是一个怎样的城市?未来需要怎样的人?

    2.心理学视角:人(儿童)是怎样学习的?

    3.哲学视角:超越时代的变迁,人开启美好生活需要怎样的学习能力?

    4.课堂视角:当下课堂中的知识观、学习观是什么?

    二、成为心智自由的终身学习者

    *世界变化越快,越需要回归自我。

    从真实的自我才能生发出影响周围人和群体的力量。

    *心智自由的人。

    君子不器。

    心智自由的人不会成为手段,或者工具化。学习是自己的事情,我自爱学,想学,与其它无关。

    心智自由的人开启的是一种生命之学,为己之学。当一个人直面生命中真实的知识与学习,才能持续追求并坚持学习,寻找更多的学习机会,即使身处困境也能勇于向前,这是一个人不断联结自我与他人,创造人生意义的过程,也是不断解决与学习和生命有关的真实问题的过程。

    我们认为,这才是学习的基础,也是人之所以为自由人的基础。

    *教育的意义

    费希特说,教育必须培养人的自我决定能力,而不是去培养人们适应传统的世界。教育不是首先着眼于实用性的,不是首先去传授知识和技能,而是去“唤醒”学生的力量,培养他们的自我性、主动性、抽象的归纳力和理解力,以使他们能在目前还无法预料的未来局势中做出有意义的选择。(许知远,2007)

    芬兰在2014年《基础教育国家核心课程大纲》中提出:

    学生是积极的学习者,唯有帮助他们成为自我学习者(自己设定目标、掌握学习策略、反思学习)并让他们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才能让他们成为终身学习者,因为学习不是仅仅在学校的一段时间,而是为了自己的终身发展。

    而要达到这个愿景,不能仅仅依赖对个体学习的关注,而是特别需要在自我导向的学习和社会性的学习之间达成平衡。

    *星体模型

    “星体模型”的七大指标

    1.有良好的身体基础。有健康的体魄,有良好的力量、协调性、平衡性、灵敏性、柔韧性和精心动作水平。

    2.有良好的社会性—情绪发展。有自信,能进行良好的情感识别、表达,有倾听表达、沟通、合作的基本技能。

    3.对事物保持好奇和主动。对自己身边事物有敏锐的觉察和强烈的好奇心,积极主动,有勇气尝试有难度的学习任务,不害怕出错。

    4.专注、坚持,有计划性和反思性。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力集中,按照预定的目标和计划进行学习,在遇到问题时,能反思调整自己的做法和行为。

    5.养成善于提问的心智习惯。知道提问是重要的学习方法,有提出好问题的意识。在课堂内外、学习和生活中,敢于和善于通过观察、操作、阅读等多种方式发现问题,对不懂的现象反复追问。

    6.养成建立联系的心智习惯。知道建立联系是重要的学习方法,有建立各自联系的意识。善于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懂得学以致用,进行转化,善于和同伴、教师交流自己的想法。

    7.养成个性化表达的心智习惯。知道基于证据的表达和运用多元表征是重要的学习方法,有将思维外显化、坚持自己独特观点、批判性吸收他人观点的意识。能够运用多样的证据、表达自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观点,并能论证自己活他人的理解活观点。

    三、最好的学习,最坏的学习?

    当前学生的课堂学习,主要面临三大困境。

    1.虚假学习。

    2.机械学习。

    3.竞争性的学习。

    四、学与教转化的系统设计

    第一,素养的提出对课堂目标意味着什么?

    需要寻找将育人目标的具体化系统和原来以知识目标为主的系统有机结合的点。

    第二,素养对教育过程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需要进行学习的设计。

    如果说教案设计主要是对知识点进行安排,学习设计就主要是通过对“知识和知识之间的关系”“学生和知识之间的关系”“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进行安排,从而让学生主动投入地学习。

    三个设计要素:学习情境、学习规则、学习工具。设计可以让学生产生真实思维的学习情境和实践任务,改变学生参与学习的社会结构,同时给学生提供思维外显化和反省的学习工具。

    第三,如何形成支持大多数教师和学校行动的框架?

    1.用实验的方法突破新的学习形态

    2.形成课堂实践的三级路径

    第一层级:有安全感的课堂。

    第二层级:横向联系的课堂。

    第三层级:合作解决大问题的课堂。

    3.基于学习设计教学与课程,形成学习—教学—课程的一体化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ilrt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