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都要归因于一部韩剧。
那时我最痴迷的便是韩剧,自从买了电脑后,更是三天两头扎在当中。那阵子,天儿冷,课很少,躲在宿舍里,一看便是一天,真有点昏天暗地。
那一阵,我又在看一部韩剧。内容大致又是男女主人公历尽艰辛,终于在一起了。爱的那样纯粹,那样忧伤——我陷入到电视剧所营造的情感中,我想起了R,想起了我们一起走过的青涩岁月,那些点点滴滴,走着走着,怎么说散就散了呢?
我想我还是爱他的。越是我对他的怨恨一点不减,我对他的思念越深。我不想错过他,我不想在以后的岁月里,带着对一个人深深的思念度日。我想找回他。
于是,凭着对他QQ名的一点记忆(分手时我已删掉了有关他的一切),我翻了许久,终于看到了那个熟悉的“脸孔”,我加回了他。他在线上,我问候了他,他也并没有想象中的激动,我们还互相调侃了几句。
他的交换生时间并不长,两个学期,加起来也就十个月。离他回国的时间近了,我们都有些“心照不宣”,等待着那一天。但他回国后并没有马上来学校找我。我还有些怏怏不乐。
两三天后,R来了学校。那天下着小雨。他穿了一件黑色大衣,拎了一大包东西,撑着一把伞,在宿舍楼下等我。接到电话时,我刚午睡醒来,正准备去上下午的课,我赶紧下了楼。那一刻,我既紧张又害羞,站在眼前的,是我的R吗?是我日思夜想的R吗?我好想跑过去,抱着他大哭一场。
但我们只是微微一笑,走向彼此。好像,那些争吵、生气、怨恨都烟消云散了。眼前仍是那一个我喜欢的青涩少年,他清秀而温和,干干净净的,等待着牵我的手。
R并没有解释什么,我也没有过多追问,彼此只是聊着这一年发生的一些事情。他带了很多礼物给我,小到耳坠,包包,衣服,化妆品,他是一个细心的人,对他来说,对一个好,就是通过物质来表达。他在学校陪了我几天,我请X来学校住,让他住在了她的出租屋。
但我们仍旧常谈不到一块。他不喜欢我反驳他,我又总觉得他需要纠正,尤其是我觉得他的灵性不好,这也是我觉得导致我们之前分手的原因。但他显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我仍旧迟疑着,要不要和他重新在一起。我虽然爱他,但对他却有许多担心。经历过这些年,很显然,他并不是理想中的那一个,他对关系,对我,对我们的将来,并不愿给出任何一丁点的承诺。
但我却无法很理性。有一点,就是我爱他,这一点此刻胜过了其他任何的声音。我想,我是不是可以放下那一切想改造他的意愿,那一切我觉得他不够好的想法,真诚地接纳他,顺服他,爱他?——只这么一个意念出来,我觉得我轻松了许多,不再那么绷着了。我对他说话,不再是一种高高在上,随意评论,而是,我低下了我的心,认真听他,并温柔地回应他。我们之间忽然间变得顺畅起来。似乎有一种爱流露在我们之间。
再说网友那边。我既想着要给他一个答复,就决定了去见他一面。正好我想去上海看看,就约上了X,请她陪我一块去见X,以免到时尴尬。去之前一晚,我祷告上帝说:主啊,我不知怎么选择,我的心在你手中,如果明天要去见的这人是你定意为我预备的,求你让我的心转回。
第二天,我和X出发。火车停经一个大站,那人上车了,我们说好在车厢见面。远远地,一个穿着黑大衣的矮个子男人走过来了,他还没认出我们,我已认出了他。那一瞬间,我就知道,我的心里,只有R,眼前这个男人,是一丁点可能性也没有。
既已确认,我就再也掩饰不了对他的拒绝,以至于他的无限殷勤,都显得有些尴尬冷场了。更别说接下来的上海之行,我和X为了避开他,真是用尽了各种方法,想想是有些不近人情。按说做个朋友也没什么的,但人家急着找媳妇,我要不决绝一些,唯恐给他留下念想,更对不起他。因此,在回去的车上,我就清楚明白地和他表明了立场。
自此,我和R算和好了。在R的母亲建议下,这一年寒假,R和我一起回家过年,算是把我们的事情定下来。虽然没有正式的订婚仪式,但在农村,一旦男方带着礼物(通常是点糖果)拜访了女方各路亲戚,就算是宣告婚事定下来了。
第二年,哥以闪电速度结了婚。在经历过无数次失败的相亲之后,哥和嫂在介绍人和双方家人的安排下,五一假期认识,十一假期便结了婚。
这婚姻颇有闹剧色彩。哥自从部队退伍之后,已肄业了好几年。高不成,低不就,他的工作,连同他的婚姻,都是同样的遭遇。他心比天高,向来觉得自己是人中佼佼者,但事实上,他并没有任何可炫耀的资本。只是把自己局限在了他的那个小圈子(他小时候的玩伴),还觉得自己有可夸的;再加上进了部队之后,他对外面世界的了解都脱了节,拿着当过兵的这点资历,以为能算点什么,而其实,人家根本不拿他当回事。
他就这样,拖拖沓沓在母亲身边呆了几年。眼看着年龄越来越大,母亲不愁他没有工作,只愁他没有老婆。便央求了认识的各种人,为儿子介绍对象。在农村,无论男女,一过了三十,立马会被人另眼相待。哥因为当过兵,又是独子,再加上父母出去打工的年份早(人家多半会觉得家境殷实),母亲积攒的人气也不错,为他介绍的人倒也不少。可那年头,女孩子们也挑剔了许多。稍微有点姿色的,或者有点能力的,都纷纷嫁到了外地,或是嫁到了城里。即使两样都没有,有的心气高点的,也是挑三拣四,嫌这嫌那。留给农村男孩挑的,都是些平平常常的,又或是有些什么问题(比如二婚或者经历了点什么事的)的,这样,哥的相亲之路自然坎坷。
和哥一样,嫂嫂在认识哥以前,感情也并不那么平顺。再加上她那刻薄挑剔的父母,她也许急于想逃离那个家,所以,尽管眼前这个男孩她不喜欢(她嫌他个子矮,也没有工作),但她还是答应了。而哥呢,他那虚妄的自尊,被几个他喜欢但人家看不上他的女孩给打击得支离破碎,看着嫂嫂高高大大,眉眼端庄,也就允下了。母亲则什么也不管,只管给儿子办了这门亲事,一切便大吉了。
他们的婚礼定在十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