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天写1000字美人说心理
姑娘,你可以勇敢地说一次NO!

姑娘,你可以勇敢地说一次NO!

作者: 宋艾米 | 来源:发表于2017-12-07 11:32 被阅读40次

    玲子讲完自己的故事,我也不禁想到:人这一生中,到底有多少时间,是真真正正在为自己活着。

    我们总是感叹身不由己,却连说“NO”的勇气都没有。

    人生在世要面对许多难题,拒绝就是其中一个。

    玲子靠在咖啡馆的沙发上说,如果不是想找个人出来说说话,她每天的状态都是躺在床上睡了醒,醒了睡,不想起床,也没力气起床。

    她说自己这一生活得太累,为了别人的爱心、恩德甚至施舍活着,因此她必须感恩、必须听话、必须优秀,甚至连一点错误不能犯。

    “我这辈子,没有一分一秒是在为我自己活。”玲子用颤抖的手努力将咖啡端到嘴边喝了一口,“就像现在,我连生病的权利都没有。”那语气中充满了无奈。

    玲子,二十五岁,中度抑郁。医生说她现在的心境和成长经历有关,和不适应大城市的生活有关,和目前突发的一些生活事件有关。

    说起成长经历,玲子有一个苦难的童年。父母在她幼年时离婚,又各自组建了新的家庭。就这样,玲子就有了两个“回不去的家”。每年,她都要在奶奶、外婆和姑姑家轮着住。

    七岁那年,别人都说玲子“转运”了。一位生活富裕的亲戚在奶奶的哀求下,觉玲子可怜就收养了她,把她从小镇上接到了省城里。

    用玲子自己的话说,城里的生活的确挺好,但她却活得挺累的。因为养父养母对她有养育之恩,所以她要感恩。可一说到感恩,仅仅懂事听话是不够的,还有学习好、性格好,会时时处处照顾父母和姐姐的感受,哪怕是牺牲了自己的感受和利益。

    后来,姐姐在上海读大学,毕业后留就在上海闯荡,现在自己创业,开办了一家教学培训机构。

    玲子则是留在老家做了中学教师,因为她觉得姐姐离家太远了,养父母年纪大了,身边应该有人照顾,这样也算是自己对他们的报答。

    如果生活一直这样下去,对玲子来说也算圆满。但是,姐姐却总是催玲子来海帮忙,她的教学机构越开越大,人手经常不够用。

    玲子本来是不想去的,因为她在老家有稳定的工作,有已经谈婚论嫁的男朋友。可姐姐在向来都在她面前很强势,又讲出那套让玲子听得耳朵都出茧子的话:

    ”我们家收养了你,你应该懂得知恩图报。现在,我这么需要人帮忙,你怎么不来帮我?”

    而周围的亲戚也说,上海是大城市,发展机会多,别人想去还去不了呢,有什么不好的?

    在亲戚们的口中,玲子似乎又实现了人生的第二次飞跃,去了别人想去都去不了的大城市。

    就这样,玲子如同从小那样,无法拒绝,也不知如何拒绝。只能跟单位办了停薪留职,并和男友说只是去帮帮忙,几个月就回来。

    可谁知,她在上海一呆就是一年。男朋友催着她快点回家结婚,单位也要她赶快确认,是否要回来继续上班。

    而在上海呆久了的玲子也渐渐发现,想要在这个房价奇高、户口又难落的大城市扎根,确实挺难的。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玲子感觉自己每天都开心不起来,除了睡觉,什么都不想做;工作上也难以集中精力,频频出错。

    去心理科看了医生,她才知道自己抑郁了。

    于是,她开始和姐姐表示,自己想要回家了。

    第一次,玲子对姐姐说:单位催了,男朋友也催了,自己该回家了。

    姐姐的回答却是:上海这么好,索性把工作辞了,在上海发展吧。男朋友以后可以再找。

    第二次,玲子拿着中度抑郁的诊断给姐姐,说自己实在适应不了上海,并且以这个状态再工作下去,无疑是给姐姐添麻烦。

    可谁知姐姐脸色变得很难看,对玲子说:“我帮你做了这么多事情,把你带到上海来。你怎么还抑郁了?”

    听到姐姐的话,玲子先是感觉自己错了。后来,她又觉得万般委屈,为何自己连生病都不可以?而关于职业、婚姻这些大事,为何自己没有权利去自己选择?

    于是,玲子每天窝在上海的家里,不想出门也不想工作。姐姐、养父养母和周围亲戚,纷纷劝她要珍惜在上海发展的机会,并且还会不停地对她说:

    “你姐姐对你好好的,你怎么还抑郁了?”

    “别总想不开,你姐姐已经很照顾你了,不要再给她添麻烦。”

    玲子说,真想坚持自己的选择,回老家工作,和男朋友结婚。可是,却不知道怎么再去开口说。

    为何我们害怕拒绝?

    首先,我们的文化一直将“奉献”、“助人”、“报恩”当作一种高尚的品格。

    谦让、吃亏、两肋插刀......这些思想似乎早已经在我们的认知中打下深深的烙印。舍弃自己、成全他人,一直被视为一种光荣。

    此外,我们从小就被灌输要知恩图报。当一个有恩于我们的人站在面前开口求助时,我们更加难以回绝,因为怕伤害了恩人,也怕受到道德的谴责。

    因此,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像玲子那样,很难开口说“不”,哪怕对方要求的事情超出能力范围,或者早已让我们感到心理上的不适。

    其次,害怕说“不”也许源自从前的“被拒创伤”。

    我们在成长过程中,家长、老师这些权威角色,难免会在教育我们时,提出诸多的“不许......"、“不可以......”、“不能.....”。这种带有浓厚“拒绝”色彩的教育方式一旦被使用得太多,就变成了对人的否定。

    那些在成长过程中经常被告知“不可以......”、“不许......”的人,由于体验了太多被囚禁、压抑和否定的痛苦,所以成年后很容易压抑自我,进而不懂得给自己树立一个合适的边界。

    同时,经历过太多“拒绝”的人,对“拒绝”所带来的伤害有着很深刻的体会。他们为了避免再次体验伤痛,而在潜意识里远离拒绝。因此,他们在与人相处时,很少会主动拒绝别人,并且还会把“不拒绝”、甚至“讨好”当成对过去“被拒创伤”的一种补偿。

    所以,这类人与其说是不忍心拒绝别人,倒不如说是不想让自己受到二次伤害。

    再次,表面害怕拒绝,实则害怕关系断裂。

    对关系的担忧往往源于婴儿时期和母亲之间关系互动。

    在婴儿期,我们需要重要关系人物——尤其是母亲,在精神方面的关注和肯定。在婴儿期经常被忽视的人,由于缺乏足够的肯定和认可,因而会在内心深处会产生自卑情节。

    成年的人际关系中往往透露着母婴关系的影子。不拒绝别人,恰恰是害怕他人的不认同和不接纳。

    “学会拒绝”是爱自己的第一课

    拒绝是自己的权利

    三毛曾经说过:不要害怕拒绝他人,如果自己的理由出于正当。当一个人开口提出要求的时候,他的心里根本预备好了两种答案。所以,给他任何一个其中的答案,都是意料中的。

    当一个人表达自己的诉求时,他心里早已经做好了被拒绝的心理准备。因此,提要求的人往往抱着商量和试探的心态而来,并且早就在潜意识中赋予了别人拒绝他的权利。

    因此,拒绝的主动权,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当别人提出的要求超出我们的能力范围或心理承受范围时,我们可以委婉地提出拒绝。

    正视自己的价值

    自我价值包括自信、自爱、和自尊。

    肯定自己的价值,首先要认识自己和接纳自己,包括自身的优点和缺点。没有谁是完美的,接纳不完美的自己是自信的第一步。

    适当的拒绝别人,本身也是自爱的体现。你不拒绝,别人永远不知道你的边界和底线在哪里。当你尚未将自己的生活理顺,就过多地卷入别人的生活时,你还哪里有时间和空间去爱自己?

    人际关系的互动中的确可以体现自我价值,但那仅仅是一部分而已。并且,人与人的交往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的。在感觉为难和不适时提出拒绝,也是在为自己赢得尊重。

    后记:

    走出咖啡店,我对玲子说:

    你可以勇敢地说一次NO!先别去想养育之恩这回事。如果你连自己的照顾不好,又何谈报答?

    而此时我又在心里问自己:你学会和别人说NO了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姑娘,你可以勇敢地说一次NO!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iqdi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