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研究▪性▪学习
《学习升级》|智能时代,如何升级我们的学习系统?

《学习升级》|智能时代,如何升级我们的学习系统?

作者: 王双_c261 | 来源:发表于2019-06-16 13:49 被阅读4次

     精进学思行 

    我很喜欢一部美剧——《西部世界》,虽然我不认为它里面提到的人工智能技术会为未来实现,但是故事给我们很多启发,就像故事中Ford博士在第一季演讲的那段话“Lies told a deeper truth/谎言(故事)往往告诉我们更为深刻的真理”。

    《西部世界》讲述的是人工智能意识觉醒,反抗人类的故事。而这些人工智能开始被制造出来是供人类玩乐的,它们被称为接待员,我将其初略分为如下的三层:

    对于无自我意识的接待员,他们每天接待不同的游客,但是重复相同的话和行为(因为程序被事先写好了),游客如何蹂躏他们,他们都只能接受,即使可以反抗,也是象征性的。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痛苦,但是没有关系,它们会定期被清洗和重启,忘记过往发生的事情。

    将其映射到我们自己身上,何尝不是,我们每个人出生时,大自然会预装一套系统(这套系统的运行机制可以参考生物学和进化心理学),然后我们在不同的环境下,家庭、学校和工作单位,不同的人会给我们写代码,我们可以不假思索的接受,然后运行,好像也可以生活。

    但是,你有时会想,这真的是我想要的吗?于是有人开始审视自己系统中的程序,开始反思和觉醒,有的人走得更远点,它会把那些错误的代码进行改写,从而让自己的性能变的更好,其中的少数,将这种行为变成了习惯,他们定期会升级自己的系统,从而让自己新能持续升级,这不是我们常说的成长和认知升级吗?

    而在这个过程中,学习是重要的手段,学习系统本身也要升级,而最近读到的《学习升级》介绍的就是在我们这个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人工智能时代),如何升级我的学习系统,从而更好应对未来不确定的时代?

    本书的作者是约翰·库奇(John D.Couch)和贾森.汤(Jason Towne),前者是苹果公司的教育副总裁,苹果的第54号员工,后者是哈佛大学研究员,主攻学习动机心理学及教育技术。他们为什么要写这样的一本书?这本书和众多的讲学习方法的书有什么不同?

    先从书中约翰·库奇提到的自己的教育说起,他当时在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学习,有次考试碰到一个题目 “请描述自由空间中旋转陀螺的运动轨迹.”,看到题目他一懵,因为之前老师没有讲过,书本上也没写,他完全没有答案,而他之前准备考虑的策略其实和我们也很相似——死记硬背。他突然意识到,通过这种死记硬背的方式,想要完成大学学业,甚至是在以后人生中都用这种技能肯定是不行的,比这个更重要的是学习如何思考,但当时他读的书中,没有一本教会他这个技能。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大三的时候选修了园艺课程,因为园艺系是少有的拥有计算机和提供计算机编程课程的院系之一,通过编程,他意识到这是一门不能只通过死记硬背通过的课程,而要通过考试,必须具备逻辑和可视化思维,同时这门课程也让他意识到:

    想要学以致用,学习就必须建立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

    后来出于对计算机的着迷,他又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并于1972年加入惠普公司。但是6年后,他被乔布斯盯上了,乔布斯给他讲了一个故事:

    乔布斯引用《科学美国人》上的一个研究:

    哪种动物能用最少的能量完成指定距离的移动?

    答案是“秃鹫”,人类是很靠后的,但是如果人类骑上自行车,就完胜秃鹫。乔布斯用这个例子诱惑作者,他说:

    “这正是个人计算机能做到的——脑力自行车,历史上最非凡的工具”,乔布斯将其视为“人类智力的放大器”,于是,结果显而易见。

    这本书的英文名字叫《Rewiring Education》,直译过来应该叫《重新给教育布线》,后面我们会提到为什么作者用这个名字。

    前面作者的故事只是个引子,在我看来,其实是因为他意识到两个更加重要的社会背景:

    背景1:各种新的技术层出不穷,人工智能、物联网、3D打印……

    背景2:我们现行的教育体系是基于工业需求建立的……

    而这带来两个问题:

    问题1、针对工业需求培养的人,如何更好适应新的时代?

    问题2、工业化的要求是统一化、标准化,千人一面,抹杀了个体的差异性

    其实这个问题有很多人都意识到,也尝试了不同的解决方法,这些解决方法可以归结为两种类型:

    类型1:替换,这种比较激进,也就是完全否定现在的教育制度,建立一套全新的,比如政府特许学校、在线学校……

    类型2:修补,这种比较渐进,比如多做些实验、减少班级人数,新的课程框架。

    而作者认为这两条路径都不可行的,他认为,新一代的学生是伴随技术快速发展成长的,是数字时代的原著民,他们有自己的诉求。而作者认为,上述问题更好的解决方案是与他们一起学习、适应和改变。而对于整个教育系统,既不是推倒重来,也是不是修修补补,而是要对其进行重新布线,通过重新布线,将学生、教师、家长和社会更好连接起来,对教育体系进行系统升级,让其成为创造力和创新思维的沃土,而升级的方向是:

    被动教育模式 转化为  主动的学习模式

    而且在这个升级的过程中,作者特备强调技术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将升级过程分为如下三步(顺序很重要):

    重新认识学生——研究学习教学——正确使用技术。

    全书围绕这个逻辑,按照4个部分展开:

    第一部分:由内而外重塑学习 

    第二部分:更新学习的操作系统

    第三部分:未来学习的三个要素

    第四部分:技术助力学习升级

    本文针对挑选其中对我启发最大的3点进行介绍:

    1 场景:营火、水源、洞穴、山顶

    这一点来自于原书第二部分,这四个词代表的是几种不同的学习模式。

    1.1 营火:一对多的学习模式

    为什么叫“营火”?我理解,它寓意在古代,人们聚在一堆火旁边,听族群中老者讲述故事,在故事中吸收经验。作者特别强调,我们现行的教育制度,一个老师在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虽然也是一对多,但是不能称为“营火”模式,因为很多老师传授时缺乏乐趣,让很多听众昏昏欲睡,有时信息传递的形式很重要,否则事倍功半。

    1.2 水源:多对多学习模式

    典型的是在茶水间的聊天,或是参加一个鸡尾酒晚会,或者是行业中的盛会都是这种方式,大家彼此交流。就好像在学校,有的时候,老师不一定能教懂的,而学生之间的互动可以很快学会,因为大家的困惑点和基础相当。

    1.3 洞穴:一对一学习模式

    这种模式指的时独处的时光,在这样的空间和时间,可以进行独立的思考、反思和消化之前获得信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训练一种极为重要的能力——元认知能力,就是对自己认知过程的思考和理解,学习如何学习、思考如何思考。

    1.4 山顶: 在实践中学习的模式

    前三种模式不是作者的原创,而是来源于教育学家戴维.索恩伯格《赛博空间的营火》,而这种在山顶中的学习是作者提出来的。我推测他提出这种模式和他的经历有些关系,他认为学习应该学以致用。而这点在它谈论学习的定义中也能看到,它理解人们对学习有三重定义:

    第一重:获取信息,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了解一个事实或观点;

    第二重:记忆信息,这个在我们学生时代很常见,比如要记忆历史知识应付考试;

    第三重:理解和应用信息,也就是要能够针对具体的场景来应用相应的知识,解决问题。

    作者认为,搜索引擎的出现,让第一种学习变得没那么重要;第二重意思是他反对的,但是我认为有些关键的信息还是有必要记忆,甚至要内化的,否则你要检索,都不知道用什么关键词;而第三种作者认为是我们教育应该重点培养的。

    这四种模式并不是孤立和互斥的,它们可以而且应该结合起来。怎么结合?结合的方式就是书中提到的“挑战式”学习,这种学习源于“项目式”学习。首先,你学习是为了解决一个挑战性的问题(对应“山顶”),为此,你要通过“营火”学习前人都什么尝试,然后在“山洞”中反思有哪些理论和工具可用,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当你绞尽脑汁,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或许应该和别人进行交流(“水源”),获得灵感,然后再看看问题是否可以被解决,通过这些方式的灵活组合应用,直到登顶。

    从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且要“联机”学习。

    2 编程:为什么每个人都要学习编程?

    一想到编程,大家可能想到的是“码农”,可能也会认为我有不做编程,为什么要学习编程?或则认为年龄大,学会不了,而且学会了C、C++、Java或者Python等,哪天又过时了,岂不是浪费了。而作者认为,其实比掌握具体语言,实现一个具体程序功能更为重要是,通过程序来训练我们的思维。比尔.盖茨也说过:

    学习编写程序能拓展你的思维,能帮助你进行更好的思考,并训练一种思维方式,我认为这种方式在任何领域都有用

    我是这么理解的,程序很智能,但是也很笨,除非你告诉它清晰明确的指令,否则它就会出错,而且会第一时间告诉你,通过编写程序,能够让你清晰的思考,学会将一个复杂的事物分解为简单的事情,而这种思维方式不就是我们在工作要进行的工作任务分解吗?而且程序会给出及时的反馈,是刻意练习的绝佳对象。

    此外,编程其实是我们和机器的沟通的语言,如果你知道怎么让它实现你的内容,那么它可以极大的扩展你的能力。就拿我的工作来说,我同事一份工作是通过计算机进行仿真计算,然后通过Excel处理数据,它们工作很有价值,但是这个过程总有很多的重复工作,而这些是可以通过编写一些小程序(二次开发)来极大改进工作效率的。

    如果我们认为一个人的收益和他的创造的价值成正比, 那么能够调动更多机器为其干活的人,肯定能创造更大的价值,获得更多的收益。

    3 建构:学会动手实践

    Mind and Hand——MIT

    书中引用了埃隆.马斯克对于教育的观点,他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提到:"教学生们解决问题很重要,但重点应该放在问题上,而不是放在解决问题的工具上。",他举了一个例子:

    “如果你要教人们引擎是如何工作的,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下面我要教大家使用螺丝刀和扳手’,而更好的方法是‘这是引擎,现在让我们把它拆开,怎么拆呢?哦,你需要一把螺丝刀’。”

    这样的好处至少有两个:①工具之间的相关性变得更明显;②学生对学习的目的更明确。

    这个例子用来说明动手实践可能还不是最贴切的,而下面的例子则更生动。托马斯.苏亚雷斯,12岁的TED演讲者,他用4分钟介绍了他如何利用iphone的工具,开发了应用的app,并在Apple store上架,并创建“应用程序俱乐部”来分享应用程序开发方法

    (www.ted.com/talks/thomas_suarez_a_12_year_old_app_developer#t-161881)。

    以上就是《学习升级》中给我最大启发的3点,书中还有很多精彩的观点,比如他举了日趋成熟的9种技术(人工智能、自适应学习、智能助力、物联网、移动技术、3D打印、交互式书籍、增强现实、全息图),可以如何更好改善我们的学习。

    总结

    纵览全书,作者从技术发展的角度,探讨了现行教育体系的问题,并给出了他认为比较合适的解决方法——不是推倒,不是修补,而是通过“重新布线”,重构老师、学生、社会的关系,进而升级教学体系这个系统,从"被动教育模式"升级为 "主动的学习模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习升级》|智能时代,如何升级我们的学习系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iqgf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