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最好的我们》这不电影之前我并没有看过的原著,也没有追过这个电影的剧版,我之所以去看,完全是我的心血来潮。
电影中最使我触动的不是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故事,毕竟他们的结局我们都已经知道了。其中有一个女主回家的场景,爸爸给她提着行李箱,甫一进家门,女主的爸爸就对妈妈喊:“女儿回来啦!”女主妈妈端从厨房出现,带着满脸的关切,和女主半埋怨道:“怎么突然就回来了,也不打声招呼,都没个准备。”镜头换转到女主进了自己的房间,看着陈设一如在家时的模样。这个画面是不是大家都很熟悉,因为这就是我们回家时与家人的互动,父亲会默不作声的接过你的箱子,即使你跟他说,你自己可以提得动。母亲一如往常的“唠叨”怎么也不提前告诉她,让她有所准备,这个准备无外乎就是做上一桌你喜欢吃的菜。这是中国传统的演绎亲情的方式,越是长大你越是能够与父母保持着这种默契。
说实话在一个青春爱情的电影放映这个画面,在一开始,我以为只是单纯的拉时长的,但细想下,其实并不是,这或许是女主能够是一个善良温暖的人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在一个充满爱的家庭中长大,所以能够自信且任性的在分科的时候告诉父母自己选理科,即使是在父母苦口婆心的劝导下,依然选了自己好不擅长的理科。这决定当然少不了喜欢一个人的勇气。但是,如果角色互换,很明显,在男主的家庭里,男主决计做不出此番决定。至于为何,这里就不剧透了,大家还是去电影中看看吧。
可是人这一生哪有几个7年可等待,不是所有人的青春都能遇到一个颜值智商情商都在线的同桌,也不是所有人的中学时代都非要有一段晦涩的暗恋,这是电影小说中的美丽情节,或是芸芸众生的可望不可即,于是受到追捧和叫好。我想是有人终其一生所求,不过家人平安,一生顺遂,这“顺遂”里可以没有非要有世俗的“另一个人”,但是却一定会有父母健康,有句话说得好“我曾以为家在身后,后来明白,家在前方。”
因为你知道家在那里,所以你一路向前。
因为你知道那里有人在等你,所以你一次次在挫折面前不畏惧。
因为经历过,才能感同身受那个地方那一双人对你倾注太多,才能让你在以后的离家日子里看到某些场景,恍惚以为他们是在身边。才能带着这一身自他们而所热爱着世界万物的勇气,去保持温良与美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