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悲剧?鲁迅说:“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要想读懂一部作品,切实的感受和观照必不可少,对历史和文化的内容也要有必要的了解。《天龙八部》是金庸先生于1963开始创作的小说。为何说《天龙八部》是一部悲剧色彩较浓的小说,可以从小说的书名隐喻、人物经历和历史背景分析知晓一二。
在小说的描述中,不难看出,金庸先生笔下的乔峰、虚竹和段誉三兄弟皆历苦难,可谓江湖里的难兄难弟。三兄弟的江湖夜雨,那可真是道不尽的苦辣辛酸。小说主线为什么这样来贯穿,可从书名略窥一二,《天龙八部》这一书名,很多人一开始并不懂,云里雾里的,没读过小说或者没看过电视剧、电影的人很难从书名知道小说到底讲什么,不同于《倚天屠龙记》《书剑恩仇录》《笑傲江湖》这类比较直观的书名,《天龙八部》书名本身是较为隐晦的。《天龙八部》取自佛教术语“天龙八部”,因此,不知道“天龙八部”象征什么,读者就无法真正读懂金庸先生在小说背后的隐喻。
天龙八部,即天龙八部众,是佛教护法神,天和龙为八部众之一,八部之中以此二神为上首,因此佛教教义以此称之为天龙八部。八部分别为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迦。天龙八部众有其各自的象征和隐喻,各自的法相都有其象征义,概括而言可以将其理解为象征世间百态,每一个人都离不开这几种神众的法相和业报。
金庸先生取一佛教用语来暗合小说中的人物自然是别有用心的,很多人看电视剧、电影看到的只是乔峰的侠与义、虚竹的缘和运、段誉的情和痴,但仔细品味再结合天龙八部的隐喻不难看出,自始至终小说都在叙述一个大时代背景下,三兄弟的悲剧人生,有人要问悲从何来?小说交代的背景是南宋时期,这一时期正值时局动荡、百姓苦不堪言的时期,作为契丹人,乔峰的命运的被决定了的,虽然武功盖世、侠义弥天,但终究是时代的牺牲品,就乔峰的命格而言,幼失双亲、年少成名、一帮之主,其三十岁前的命格可以说惊为天人,这里也暗合天龙八部众中的“天”,但佛教又言凡天者皆历“天人五衰”之难,这是天最大的悲哀和劫难,以此来喻指乔峰,再合适不过。小说中的乔峰是挣扎着的,也是纠结的,更是可悲的,先后经历身份质疑、师友惨死、错杀爱人等一系列可以说倒霉至极的事情,最后无可奈何自雁门关而生,又于雁门关而死,悲壮之余,无限悲凉。
再说虚竹,作为少林寺的小和尚,书中描述虚竹木讷愚笨、相貌平平,在破了珍珑棋局之后,无崖子实际上并不满意虚竹的样貌,称其为“丑和尚”,但也不得已传了七十年功力给虚竹,机缘巧合之下又用北冥神功吸取了李秋水和天山童姥二人的功力,功力之高除了少林扫地僧外恐怕无人能出其右,又在西夏皇宫冰窖中抱得美人,运气简直是好到爆,但就这样一位缘法和奇遇都逆天的人,人生也是大起大落,少林寺英雄大会上,在同一天知道父母是谁又看着他们同时死去,这是怎样的苦难。
说到段誉,小说中为镇南王世子,长得帅不说,身边总有美女相伴,十足的高富帅。虽然在前期的小说进程中,所遇之人皆为其父镇南王段正淳的私生女,段誉是爱而不得,甚为痛苦,佛家言八苦之“求不得苦”,放在段誉身上再合适不过。小说结尾处,看着“父亲”因自责自杀,母亲刀白凤话出真相,言到:“不可,不可犯下大错”,才知自己乃是段延庆的儿子,这几乎将段誉搞疯了,段誉自己也不愿相信和承认,但真想动手杀段延庆时,又迟疑了。真相大白之后,刀白凤知儿子喜欢他的这些“妹妹”,言:“只要你喜欢,想娶谁都行,或者一起娶了都行”。就是这样的大起大落,几乎逼疯段誉,段誉也几乎失控,怎奈云中鹤运气不好,又想掳走王语嫣,段誉这才发飙用六脉神剑乱打一通杀了云中鹤。从小说开始到结尾,段誉痴情和滥情是并存的,但是就这样一个风流公子哥,在经历人生时,却也不是那么顺风顺水,甚至陷入家族的内乱之中,与平常人相比,身在皇家,莫如白丁。
结合时代背景来看,金庸先生想要表达不再是江湖的纷争,门派的恶斗,上到第一大帮“丐帮”,下到平民百姓,在时代背景的助推下,家国大义才是小说的主旨,只不过金庸先生将三个比较“悲”角色放在故事中,用故事来揭示时代背景下人们的无奈以及国家和民族的大义。在这里,金庸先生将国家利益、民族利益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即不再局限于狭隘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而是升华至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的考虑,更多的倾向于和平主义和民族的和睦与团结,从而超越了狭隘的民族矛盾,对战争与和平有了崭新的思考”。
总结一下,《天龙八部》的悲,是悲魂,是一个铮铮铁骨、大义凛然的英雄,宁可粉身碎骨,也不愿生灵涂炭的家国豪情;《天龙八部》的悲,是悲苦,是一个缘法自然、以佛入道的“戒僧”,事事皆缘法,最终亦无法的无奈与苦痛;《天龙八部》的悲,是悲情,是一个风流倜傥、痴情滥情的人间痴儿,真真假假、梦里梦外、来来去去的失与得。佛家有言,贪嗔痴者,佛家三毒,世人亦如是,悲魂也好,悲苦、悲情也罢,都离不开贪嗔痴三毒所影响的世界,在《天龙八部》中,人生世界里的悲剧,其根源莫过如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