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青春想法
如何看决定我们看到什么 ▏你如何看待即将到来的30岁

如何看决定我们看到什么 ▏你如何看待即将到来的30岁

作者: 焦糖云朵 | 来源:发表于2017-07-09 01:07 被阅读0次

    你和一个25岁的姑娘聊着天,你们之间就隔着一张桌布。你看着她,想到了你的25岁。那一年,你还在学校读研,马马虎虎应对着期末考试,顺便听学长们说一说找工作的事儿;或者,那一年你已经工作了两年,刚刚站稳脚跟,开始打量你的公司、你所处的行业。你也许还没有男朋友,你也许正在犹豫要不要在过完春节领证结婚……

    彼时,25岁的你以为30岁还很遥远,远到你有足够的时间去见识世界,去恋爱结婚甚至生子,以及模模糊糊地有了成功的轮廓。

    然而此刻,你已经30岁,恋爱结婚生子,像是经过了一道流水线,岁月用神秘而强大的力量将你加工成30岁女人应该有的样子,只是这与那模模糊糊的轮廓,似乎不大一样。

    每一步都没有错,但每一步又好像都错了。

    也许你也陷入了所谓的30岁危机。

    当你注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注视着你

    “像是在走一段盘山路,峰回路转地匀速前进,前方一个90度转弯,你愕然停住,在陡峭的悬崖边上,呆呆地站了很久。”

    我的朋友这样向我形容三十岁危机。

    我明白这种感受。

    突然间你三十岁了,你的重心要从事业倾向家庭,要从自己倾向他人,要从对未来的憧憬倾向对当下的把握,要从傲娇任性倾向踏实稳重。

    事业上的壮志未酬遇见生活中的一地鸡毛,一切似乎都有了起色,一切似乎又都不够好;你似乎挺努力的,又似乎一直不够努力,虽不愿苛责自己,但忍不住时而觉得自己很糟糕;好像并没有错过什么重大的机会,但又觉得最重要的已经错过;隐约觉得生活就是这个样子了,你试图让自己安心,但不甘心很快占了上峰;你不愿攀比,又怕自己不知不觉掉了队。

    惯性犹在,却不得不踩下急刹。你当然知道转弯继续走即可,但还是忍不住注视着近在眼前的空虚、危险、失控,仿佛第一次与它们面对面——认了吧,你30岁了。

    尼采说,当你注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注视着你。

    当你无休止地考虑你已经30岁了,并去贪看由此带来的空虚、危险、失控时,你的确是被空虚、危险、失控的30岁擒住了。

    你开始打量身边的人,尽可能选择大多数人的生活;你开始听从过来人的意见,偶尔抚摸一下自己被磨平的棱角;你开始相信稳定终究是硬道理,不安分的心显得不合时宜;你相信年龄的魔咒已经开始发威,到了什么时候做什么事儿就是咒语,你念给自己,也念给别人。

    那个深渊,如果你不去看它呢?

    相信我,它不会把你怎么样。

    如何看,决定我们看到什么

    理论上说,不确定性会带来恐惧,不确定性越强,恐惧感越强烈。那么为什么和25岁的人比较,30岁的人更加忧心忡忡呢?

    唯一的解释是,25岁的人眼中的不确定性是积极的,而30岁的人眼中的不确定性中有许多消极的成分。

    然而不确定性是一种客观的存在,其本身是中立的。积极和消极只是主观的态度。

    “一个25岁的人对人生持悲观态度,而他身边那个30岁的人觉得人生充满希望。”这句话合情合理。

    那么为什么换成群体的时候,便有了“30岁危机”这样一种得到普遍认可的共识呢?

    说到底,是30岁被贴上了“不再年轻”“事业瓶颈”“回归现实”等标签,我们盲从了这些标签,对标签上的脚注感到恐惧而已。

    同样的道理,5年的时间有多长?也许是弹指一挥,也许如几个世纪,简单的加减法,真能度量衡25岁到30岁之间的这五年吗?

    目之所及,25岁的她和30岁的她之间就只隔着一块桌布而已。

    赖声川总结他的创意秘籍时说:“一个人能不能积累智慧,主要是看他懂不懂如何看这个世界,如何看自己的动机,如何看自己的习性,如何看自己的生命经验。眼睛只是感官,到底看到什么、看多少,是心在决定。”

    撕掉所有的标签,重新看待你的30岁,

    以慈悲,以智慧,以勇气……


    推荐书目:《赖声川的创意学》

    作者:赖声川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推荐理由:一本讲创意的书,充满哲思和禅意。既可指导写作,也可指导人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看决定我们看到什么 ▏你如何看待即将到来的30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ixsh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