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人生的枷锁-4:大脑形成新的沟回,办成本能

人生的枷锁-4:大脑形成新的沟回,办成本能

作者: 大贝2018 | 来源:发表于2019-12-27 21:27 被阅读0次

    对于安全感的过度追求,隐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不论是读书还是择偶,选工作还是宣城市,都有一个声音不断的提醒你:

    万一失败了怎么办?

    实际上你会发现这是一个万能问句,可以和任何场景搭配。并且还是个可以无限叠加的问句,只要你愿意永远可以继续追问下去。

    这种本能的的顾虑,能让我们更为慎重的做出选择。但是在每件事上都过度追求这种安全感,只会消耗我们本来就稀缺的注意力。

    1、学员提到微博、微信等作为社交工具虽然会让生活充斥各种垃圾信息,分散注意力,但是这些也是搜集有用信息的渠道,静音甚至关机是否有封闭自己的嫌疑?

    笑来老师的点评:

    其实按理说,听路边下棋的老大爷聊天,也是可以有所收获的。就像一块不走的表,一天也有两个时刻是准确的。

    但是没人会为了搜集资讯而去找下棋的老大爷,也没有人会戴不走的表。因为我们的目的不只是搜集有用的信息,而是在时间和注意力有限的情况下,尽可能多的搜集有用的信息。

    上面举了两个极端的例子,无非是想说明任何事情都要讲究度。微信,微博只是工具,关键在于你的微信和微博质量如何。

    如果你的微信和微博已经被垃圾信息攻占,那就不妨换一个更好的信息渠道。为了获取一两点有用信息,而忍受噪音困扰,这本身就有悖于我们重视注意力的原则。

    结合我的个人思考:

    首先看到这则留言,我的第一反应是佩服,佩服别人能提出有质量的驳问,而我更容易臣服于权威。

    说回这个讨论本身,我想罗胖的微信群是高质量的,动不动晒出和哪个大牛的私信,他的事业也是求助于各方大佬得以延展。所以我想对于罗胖来说,他不会也没必要关闭这类高质量的朋友圈。反思我们大多数人的朋友圈,拿我的圈子举例,大多数好友都是广告宣传时临时加的好友,事后也没有维护,导致一堆的微商,同事同学也多是晒娃秀恩爱系列,于是乎停止了主动刷朋友圈的行为,有两年之久,两年以来我又在认知学习的路上前行了不少。

    有感于创业者的有的放矢,奔着目标去结识质量高的圈子,贵人相助,自然成功概率会大大提升。

    曾经佩服大巴老师主动的朋友圈清理,他也是忙碌在财富自由之路上的践行者,并且小有成绩,实现了初步的财富自由。当时有感于他的勇气,多少年的关系,说清就清,说疏离就疏离,真的很有勇气。他放弃了面子的底层代码,收获更多。

    敢于对生活中的噪音困扰说不,需要勇气,赐予我力量吧。


    2、学员提到一直对各专业有不平衡的看法,总觉得别人专业比自己的好。自己的专业是会计,但是总觉得医学专业好。学习本专业的时候静不下心,老在想着别的专业好。

    笑来老师的点评:

    上市公司有个现象,就是绝大多数原始股都会被第一时间在二级市场上出售很少有上市公司的员工持股很久。不论是百度、阿里、还是新东方。

    原因在于内部的员工能够看到很多企业做的不好、甚至很差的地方。所以公司一上市,马上抛售股票,落袋为安,即便这些股票随后翻了好几倍。

    这种心态并不少见,有一个专业大家都想去学,觉得那个专业前景一片光明,那个专业叫别人的专业。

    实际情况更可能是,因为你对自己的专业很熟悉,所以知道里面的缺陷,进而就生出了对别人专业的无限憧憬。

    不要奢望通过选择一个完美的专业,来获得安全感。要能忍受专业里不尽人意的地方,不然就会为了寻找所谓理想的专业,而丢掉打磨专业技能的时间和注意力。

    结合我的个人思考:

    我和老公一个在amazon一个在jd,都还算外界知名度比较高的大公司。可是我发现一个现象,就是我俩会时不时的互相吐槽公司,各种人浮于事灰色地带等等,当他说amazon怎么地怎么地的时候,我会惊讶,世界500强哎那么牛的老板……当我说jd也是怎么地怎么地的时候,他也会惊讶jd也这样……最后我俩都会共识收场,哪个公司都有类似的一群人和事,不能过度臆想。

    这个例子其实很想笑来老师点评中的上市公司员工不持股的例子,都是一个道理,这山看那山高,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

    我大学的专业是冷门的博物馆学,当时一门心思的想跨专业考研到外交学,一门心思想圆满自己初中时期就种下的外交官梦想。考了三年还是擦肩而过,抱憾终身,投身职场。前几年的第三个东家公司里,结识了两个前台姑娘,从外交部离职出来找工作。听到外交部的瞬间,我现在还能回忆起当时那种情绪,羡慕极了,从来接触梦境如此之近,可同时也很不理解,这么好的单位不好好待着还主动离职找工作是不是傻!当我和她们深聊过后,我更正了态度。听她们苦诉外交部的论资排辈,关系户欺压社招工,我竟然有种幸灾乐祸的解脱,幸好没去,没去成也罢,反正现实也够打脸的,在企业挺好,虽然没有名,好在有利,钱比去事业单位的同班同学可好太多了。

    从那以后,我算是彻底释然了,最后一点对外交部的无脑粉消失了,现在已经很理性的看待每一种选择。后来妹妹也顺利考入外交部,为她骄傲的成分更多。

    外交官梦想的破灭过程,以及多年的职场体验,让我对丰满理想和骨干现实有了越来越深的认识。不要别人的专业,不要别人家的孩子,珍惜自己已经有的,做下去,链接无限可能。


    3、学员提到之前一直有拖延症,因为是完美主义者,总想在行动前将事情的每个细节都会考虑的尽善尽美,不敢迈出第一步,结果可想而知,还弄的自己很自卑。

    笑来老师的点评:

    如果你用谷歌搜索完美主义者,最常见的一个关联词就是:脆弱的。

    过度追求每一步都在自己的可控范围内,是不敢开始的最大障碍。拖延症也好,完美主义也好,大部分都不愿意接受这个现实。

    没有人能够一开始就做好。

    想要找个万无一失的解决方案,而迟迟不愿开始,最终错过机会。有的时候放弃部分安全感,快速落地执行,可能是比任何计划都更为有效的手段。

    结合我的个人思考:

    类似的例子之前的文章中也有写过姐姐的情况。姐姐一心想开一家自己的心理咨询室,有家长找上门要求她给孩子咨询,但是姐姐犹豫踟蹰再三还是没能成行。过往类似的事情有很多,姐姐的创意和能力绝对数得上出众,点子也好,口才也好,就是甘愿多年的家庭主妇不愿出去工作。问起她,总在担心什么,现在分析应该是过度追求安全感的结果,追求完美可控。

    想起之前说过姐姐的一句话,你在原地指点江山的时候,别人虽然没你点子精彩但已经迈步上路了,几年之后,你还在原地口若悬河,别人已经甩你几条街了。不知道这句话姐姐到底听进去没有,感觉是起了效果的,现在她已经愿意主动出来工作了。

    曾经我也是超级完美主义者,一封邮件要校读无数遍才放心发出,虽然现在还有余波,但整体我已经愿意放弃部分安全感,加上我自身充足的执行力能量,现在的状态算是很ok满意的。

    放弃安全感,走出来,路上的风景总有一样会吸引到你,引领你进入全新的世界。


    4、学员提到很羡慕罗胖读书后的记忆力,能随口说出书中的每个片段,而自己读书及时找到重点反复回味,却在过后依然遗忘的很快,这样读书的效果有意义么?

    笑来老师的点评:

    读书的话题似乎一直困扰大家。不论是当初在新东方教书,还是后来自己做投资,总会碰到读者问类似的问题:

    我一年要读多少本书才好?

    我读完就忘记了怎么办?

    扩大读书量、背诵书中内容,对于这些指标的过分追求,恰恰是大家应该警惕的。这部分带给你的安全感,会分散你的注意力,让那些本来应该被你利用的知识,反过来成为你的主人。

    读书的目的,其实没有那么复杂:学以致用。

    与其想着如何做到过目不忘,不如把注意力放在如何应用读到的知识,改善自己的生活。

    一年哪怕只读一本书,也要让这本书的内容结结实实的提升自己的生活,而不是只为了多一点谈资或者阅读清单上多一个书目。

    结合我的个人思考:

    早在很多期文章前,我写过知识通过输出转变成自身的技能,那时候还在粉罗胖的逻辑思维,深受启发和吸引,也在文章中有践行。

    曾经也一度将年度书单看作神圣的flag时刻,更多为了在朋友圈里赢得点赞和羡慕。

    也一味求多求快,不求甚解,发现对于小说类的,我的快速阅读能力确实帮了我大忙,同一时间段别人看完一本,我能看完三四本。暮光之城火热的几年,我迷的七荤八素,无意间借到了同事的原版书籍,四部老厚的书籍,我愣是一周内在上下班的地铁上看完了,比电影更多的细节结合电影人物的脑补,简直太过瘾了。

    而对于学术类,带有知识性质的书籍,比如吸引我的《数学之美》《万万没想到》《人性的优点》《指数基金投资指南》等等,就体会不到快速阅读带来的畅快感,相反硬着头皮读完之后反倒有种空虚感,记不住多少东西,更像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去读。

    跟随大巴老师的那段时间,他的一个观点点醒我,让我受益到现在,也是我最初开启这个简书专栏的原初动力,他讲的大意是,写作并不像大家想的那么难,不要害怕,开始写就行,脑子里想到啥就写啥,就像做生意一样,每天开张,每天都要写一点,即使刚开始不知道写啥,就把不知道写啥这几个字写出来,也是一种输出的锻炼,日积月累,写感就出来了,我目前积累了十多万字,写感自然而然就出来了。我不再害怕写作这件事,顶多有时候心情不佳,会影响灵感写出有质量的思考,但是动笔就来的本领算是掌握了。

    跟随罗胖的那段时间,也偷师了不少好观点,受益匪浅。比如,尊重每一个对手,不要让自大和嫉妒遮挡你成长的边界;书本上或老师教授的只是公共的知识,这玩意只有结合你自己的情况加以理解和运用了才算是学到的技能。对于这点,我实践最有感觉的一本书就是《断舍离》。为什么说最有感觉,一方面是我实践了,一方面是实践的难度小很容易就看到效果。很薄的一本书,读完后,我认同书中的观点,也立马回家就行动了,首先从衣橱开始当季的衣物全都挂列出来,打造个小的衣帽间,方便取用;接着是厨房,扔了好大一堆东西,把常用调料等尽可能摆放在明面看的见的地方,不至于忘记使用放过期;不再囤积浪费,用多少买多少,物尽其用;好的东西拿出来用,藏久了会贬值,也失去使用价值。

    你看,我的这波操作其实就是践行了“学以致用”,受益匪浅。


    5、学员提到通过半个月的学习,自己的注意力有了明显的提高。这几天微信群、qq群、微博充满了王宝强的段子,每当不经意瞥到时,会马上移开视线避免被它吸引而产生看下去的冲动。

    笑来老师的点评:

    很高兴能够看到大家的进步。

    这种挣扎的过程是必要的,而且是每个开始重视注意力,小范围放弃安全感的人的必经之路。

    开始的时候你会忍住不去点开的冲动,反复的告诫自己不要浪费注意力。渐渐你就会发现这个过程越来越轻松,你要提醒自己的次数会慢慢减少。

    这说明这些一再被践行的思想,已经开始在你的大脑皮层中形成了新的沟回,而你最终会讲它变成一种本能。

    到那个时候,即便你瞥到了类似的信息也会非常淡定。因为你不光已经爬出了凑热闹的坑,更重要的是你已经体会到了放弃随大流之后,给你带来的好处。

    结合我的个人思考:

    感觉个人思考的部分,一直在孜孜不倦,喋喋不休的挖掘自己践行后受益颇多的感触,算是剖析自省,自证预言。

    不关注微博微信抖音等热门随大流的内容许久,有几年之久了,现在很轻松的可以拉回自己的注意力,甚至丝毫引不起丁点的打开冲动,我理解是大脑皮层中形成了新的沟回,最终变成了本能的一部分。就像开车一样的下意识的本能操作,同时意识层面还可以兼顾到很多事情。而几年前的我完全是比随大流多少好一丢丢的无头苍蝇般的焦虑青年,笑来老师讲七年就是一辈子,这么算来,我差不多已经脱胎换骨到了新的一辈子,一切的一切轨迹改变源自11-12年左右我自学ppt开始。所以说,逐渐优秀是一项本领,一项可以后天习得的本领。

    尤其钟爱“大脑里形成新的沟回”这个说法,很迷恋生物学,神经科学,有关智商啊心理啊之类的学科,跟我的高智商迷妹情结有关。老公是公认的脑子好使;儿子虽然才5岁幼儿园阶段,也被老师发掘出了脑子好使的特征;我在女性群体中也被公认脑子好使。哈哈哈,一家三口符合预期的凑齐了,这也是算是自证预言的一种吧,好资源得用好,不可懈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生的枷锁-4:大脑形成新的沟回,办成本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izon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