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7.2)在S自媒体写作1班进行《思维导图·3理论+6实操》的分享。
为什么会有这个分享
(要高清版的小伙伴直接滑到文末)
就是上面8张S写作课的导图笔记,让1班和其余小伙伴认识我,贴上会做导图的标签。这8节课导图它带给我的惊喜和改变:
书剑飘零(微信公号:书剑飘零)老师的认可,朋友圈主动展示8节课导图与运营猫古月图片,增大个人品牌曝光量
最美文化、正好有空创始人,参与近50个公众号运营,杨坤龙老师,在他讲完第6节《小孩子才谈粉丝量,成年人只谈盈利模式》后,看到我发到群中的导图,主动来申请加我为好友,并给予肯定。当时太忙,把他当成1班的普通小伙伴,搞了一个乌龙笑话,让我受宠若惊。
吸引其余班很多小伙伴,主动来关注、加我为好友、询问导图制作方式,进而产生更多交流
虽然没有跟老师们产生更多的链接,但他们的行为,是对我认可的表现,也增加了我做事情的信心。
【今晚惊喜】
10份书剑老师在一块听听平台已售近1.4W人次的,《用“思维导图+”快速提升自我》的课程,惊喜发放形式,不定时的发出10课程赠送链接,先抢先得。
分享内容
01 思维导图简介
东尼·博赞,东尼·博赞,英国大脑基金会总裁,曾因帮助查尔斯王子提高记忆力,而被誉为英国的记忆之父。他发明的“思维导图”的思维工具正在被全世界超过2.5亿人使用。
他发现,平常人记笔记方式,以线性笔记为主,主要包括:段落式、条列式、大纲式。
它们的特点包括:埋没关键词、不容易记忆、浪费时间、不能有效刺激大脑。
而记忆的主要工作方式之一是联想,标准笔记的线性表达使得记忆性词语被隔离,知识间的关系也被打断,限制了非线性思维的表达,阻碍大脑做出联想,对创造性思维和记忆都造成负面影响。
杰出大脑们则善于运用图形、图像、颜色、线条等来丰富他们的笔记,再结合人类大脑中有数以万亿计的脑细胞,这些脑细胞之间相互协作会让我们的大脑有无法估量的潜能。
【软件推荐】
PC端,软件Xmind,兼容性很强大,一款实用、简单易用、美观、功能强大,拥有高效的导图软件。
手机端:安卓--思维导图
ios:xmind/mindnote
这两个软件的简单操作指南,在书剑老师的课程中都有简短视频链接
** 02 三理论**
理论1 几个术语
中心主题(中心节点),你要表达的核心内容,通常位于思维导图的中心
主节点,一级节点,中心节点的下一级节点
父节点和子节点,相邻层级的相连两个节点
主分支,一级节点,中心主题的节点及其节点构成的分支
子分支,非中心节点的分支均可以称为该节点的子分支
(具体解释如下图)
理论2 读图顺序·潜规则
学习最好的方式就是模仿.我们如果想要模仿别人做的导图,要先学会读图,从别人优秀的导图中获取思想,思考他为什么这么画,以及为什么这样思考。
1、认知主题·从中心开始读取主题
2、把握全局·从1点钟方向开始,顺时针开始读主分支
3、读取细节·先父后子,先内后外,先一般后具体
4、识别关联·理解跨越不同分支的连线所代表的含义
5、自我修订,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原作者的脑图进行修订和补充,形成一份自己见解的导图
(具体解释如下图)
东尼·博赞,将导图定义为一种“放射性思维”,只要发散打开思路就好,认为脑图想怎样画就怎样画,甚至没有顺序可言。
但是,我认为,做或读导图,就像驾车出行,自家院子可以随便开,马路上就必须有自己的规则。导图自己看,随意做,拿出去交流,不可能当面跟别人交流,还是遵守上面的潜规则比较好
理论3、制图的要点
1、集中焦点,注意要将焦点清晰地集中在中央图像上
2、主干发散,制作导图时,将主题的主干作为分支从中央图像向四周发射,拿到一张导图时,可以一下子就找到它的主干分支,而非一篇混乱
3、层次分明,分支由一个关键图像或者写在相关线条上的关键词构成,比较不重要的话题也以分支形式表现出来,附在较高层次的分支上
4、节点相连,各分支形成一个相互链接的节点结构
5、图形、颜色、代码,为了有效刺激大脑,使用丰富的图形,颜色等。美观、和谐、舒适,千万不能舍本诼末,看起来很漂亮,却没有多少实用价值和意义。思维导图的每个分支一个主色调,而不是每个层次一个主色调,或整体上一个色调。
03 六实操
博赞式思维导图绘制规则
1、从白纸的中心开始画,周围要流出空白
2、用一幅图像或图画表达中心思想
3、绘图时尽可能地使用多种颜色
4、链接中心图像和主要分支,然后再连接主要分支和二级分支,接着再连二级分支和三级分支,依次类推
5、用美丽地曲线连接,永远不要使用直线连接
6、每条线上注明一个关键词
7、尽可能多使用图形
没有清晰地说明为什么要这么做,以及哪些是必须要遵守的,哪些是可以变通的
**普遍大众6条实操规则******
1、纸张背景使用规则
(1)在绘制导图时,我们要尽量选择纯色为背景,而非格子。因为思维导图就是通过丰富的线条链接各个节点,而每一条线条都表示一条思考路径,若使用带格子的纸,格子线与思维导图中的线条相互交错,对思维本身产生干扰。
(2)若思维导图内容过多时(主分支数≥4时),采用纸张背景横放方式;
若思维导图的主分支不多(≤3时),采用纸张背景竖放方式
2、关键词使用规则
(1)尽量用关键词,而少用短语或句子。
人的思考时基于关键词进行的,它时独立的意义单元。就像在我们听一个演讲后,我们并不能记住演讲者的原话,但却能记得演讲者表达的意思。实际上,我们是记住了演讲者提到的一些关键词,并根据自己的理解构建了关键词和关键词之间的关系。复述时,我们使用的是自己的语言结构而非演讲者的原话。
(2)每条线上一个关键词
每条分支上只有一个关键词,而不要出现多个关键词。多个关键词出现在同一分支上不利于思维的进一步发散和整理。
(3)当句子是独立意义单元时可以用句子
这一点针对第一条尽量使用关键词来说的,在导图制作的过程中,并不是一定不能使用短语和句子,如果句子本身就是一个独立的意义单元且不可拆分时,如诗句、特殊用语等。还有当导图的目的时向别人准确传达自己的思想而非激发思考时,使用句子能规避一些误解。
3、图像、图标使用规则
(1)尽量使用中心图像
使用中心图像主要是为了突出中心主题,也可以促进联想和想象,且具有一定的美观度。但使用不当也会让读者产生困扰和误解,起到画蛇添足的负面作用。所以如果中心图像不能有效突出中心主题并促进联想和想象,还不如直接使用文字来得方便简洁。
(2)图像、图标要与所表达的内容相一致
(3)图像、图标不宜太多
凡事都有个度,过犹不及。过多的图像会让思维导图陷入成为绘画作品的极端,而失去真正的方向:思维作品。
(4)子节点中使用的图像不宜大于父节点以及中心节点
4、线条使用规则
每条线条,代表着一条思考的路径,两个规则
(1)尽可能使用曲线
因为我们常常听说“曲线美”,而不是“直线美”。
(2)线条由粗到细,线条的长度与线上的关键词等长
有粗到细的作用:突出中心主题、美观,通过线条粗细的变化可以清晰地区分父节点、子节点。
线条长度与线上关键词长度可以使思维导图相对紧凑和美观。
5、颜色使用规则
导图中,同一分支地节点间关系要比不同分支地节点间关系紧密得多,一个分支一个主色调,会大大降低读图时得认知负荷。
6、逻辑顺序规则
读图顺序中,我们讲从1点钟方向、顺时针读图,这是对成形,也就是已经做好得思维导图得要求,在绘制得过程中,思维激发得阶段可以随意画,想到哪里就画到哪里,但在思维整理阶段要不断调整分支和分支间得层次关系和逻辑顺序。
思维导图几大禁忌
**1、照搬目录******
看书时,把书的目录原封不动的搬到思维导图上,书名当作中心主题,章节名作为主节点,节名作为子节点,这样的思维导图与书的目录没有多大区别,基本没有包含思考成分,可以当作简单的知识树。
2、内容过多
用过思维导图后,很多人会感觉到思路打开,所添加的内容也就越来越丰富,一层套一层。但,一幅图不宜承载太多的内容,内容过多会给读图者带来很多负担。
解决方式:把这些内容做到多张不同层次的图里。
3、连线错综复杂
交叉连线不宜过多,多必乱,乱则无益,连线太多会降低思维导图的可读性。
4、层次混乱
层次混乱不能说是一个错误,但时思维整理不到位的体现,只完成了思维的激发,而没有关注内部的层次关系。
以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