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一个周末,又回归写读后感的日子,躺在床上敲着手机,外面蛙声阵阵,初夏的夜十分清凉,无丝毫暑气。这样的感觉真好!
桥边小说有三篇。
第一篇讲的是一所小学的斋夫,詹大胖子。斋夫就是干一些杂活的人,比如打铃啦、烧水啦、修剪花木啦等等。似乎每个学校都会有这样一个人吧。这个人很胖,让我想到了哈利波特里海格的形象,当然他没有海格可爱。他常年住在学校里。也因此,知道了学校校长几次夜宿学校某单身女老师宿舍的事情。校长是有家室的人,詹大对他十分不屑。而女老师,他觉得她甚是可怜,因此并未在别人利益引诱下去揭发这件事。他是一个有些粗俗但也有怜悯之心的人。当然对于校长和女老师之间的事,我和我老公抱有不同态度。我老公觉得校长和女老师你情我愿,校长之所以如此,可能是因为家里老婆是母老虎(文中并未交代),反正呢校长与女老师有共同语言,发生这样的事是很自然的。心塞,在他看来不顾家庭,和相知的人出轨还是有理的。背叛家庭理由总是有千万条,归根到底便是不爱了,责任也可以放到最底线。
第二篇,讲的是幽冥钟,是指在夜半时分寺院里敲响的钟声。此钟声是为了渡那些难产而死的女人。人们认为这些人如此死状是污秽很不洁的,会去到最痛苦的地狱,因此敲响这钟声是为了让她们得到一些抚慰。我想着,人家已经够凄惨的了,阎王爷总不至于再让她们到地狱还受苦吧,不知道当时的人们是怎么想的。当然女性的悲哀也可见一斑,第一篇中的女老师、校长的妻子都似乎是男权的牺牲品……
第三篇,讲的是一个做酱园子的老板。这个故事倒没那么伤情。酱园子叫连万顺,老板别人都叫他连老大。连老大与之前提到的八千岁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人。他一点儿不吝啬,为人处事极厚道,深受当地老百姓喜欢,因此生意也做得好。而且他还有一门好手艺,就是做茶干,这茶干都被当作了地方特产,当地人去外地做客访友都是要稍带上一份。后来连老大去世了,这茶干的手艺也便失传了,连这酱园子也是没有了。觉得这样的遗失甚是可惜。有点想念小时候吃的个头很小的豆沙枕头粽,里面还会有颗化了的红枣;还有一指长的豆沙馅儿的炸春卷,不知为啥现在的春卷都是咸的;还有清明时候的青团,里面是又甜又细的豆沙外面是软软糯糯有些青草气的糯米,现在的青团吃起来都只是一股塑料味,口感也偏硬;还有一口下去汁水便出来的灌汤包,鲜香的肉汁儿味让人怀念,现在的包子则多是一口下去的面与肉。还有些什么呢,一时半会儿也想不起来了。只希望有些老字号还有人继承,可以成为一座城世世代代人的回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