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正传》观后感
题外话:
说来脸红,我并不是一个爱思考的人。
以前在初高中阶段,因为自己的懒惰和狭隘,并不愿意去看看书,当然了,每天晚上夜深人静后抱着手机看网络小说倒是十分的坚持不懈。现在很爱看书了,却因为读书太少,导致很多读不懂,没法进行书与书之间的联系,我不知道愿意读我写的文章的读者有没有这样一种感受,我的文笔非常稚嫩,思想停留在表面上,很难写出一篇较为体面的文章来。现在打算坚持练笔,也算是对自己的一个新的追求和挑战。
说到阅读,我又想到了电影。同样地,我得坦诚,以前我几乎没有看过多少电影,大概是在两个月前,突然对电影产生很大兴趣,才开始慢慢去了解。所以今日写下这篇文章,是很惶恐的,着实是一个门外汉在班门弄斧,但是既然看了,我就想写点什么,姑且留作三五年后回头看的笑谈罢了。
愿意读我文章的读者,你们好。首先我得说一件非常丢人的事情,在今天之前,我以为《阿甘正传》和《阿Q正传》是一回事儿。
《阿Q正传》在我看来是一部讽刺喜剧,它展现了一个处于社会底层的弱势小人物阿Q的悲惨人生。整部电影通过阿桂的六次受辱和六次御辱依次呈现,剧情十分清晰,作为一个电影刚刚入门的学徒,我也能看出点儿内容。
首先,阿桂因为头上的懒疮疤和他人发生了口角,被一个同样处于社会底层的做苦力的“同事”所打,而电影也将其他人的冷眼围观和落井下石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是一个十分有意思的场面,那些看不起阿桂的人的嘲笑和虚伪,似乎才是电影的高潮部分。对于这次受辱十分气愤 ,但又打不过人家,只好以“儿子打老子”自我安慰,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其实我们有时候也是这样的吧,面对某些事情想做而不敢去做时,总会给自己找很多借口来证明自己不去做是对的,这和阿桂似乎没什么区别。
然后,第二次矛盾是阿桂在赌场上赢了钱,却让地痞恶棍给殴打把钱抢了去。当阿桂孤零零的躺在曲终人散的戏台后时,我不知他是否有些许后悔没听老人的劝告。他似乎通过自残的方式取得了安慰,在精神世界里对那些坏人进行反击之后,他又获得了幸福感。
接着,又通过阿桂被假洋鬼子打,被小尼姑骂,被当地老爷欺诈等事,将阿桂的幻想中的所谓胜利表现出来,这一切都是虚假的,但他乐此不疲。其实不能一味的批判这个人物,那个时代事那样的,他的反抗是无效的,而精神上的救赎是他身为底层人民的最后的慰藉。
此外,这部电影通过各个小人物所呈现出来的内容也是十分丰富多彩的。譬如赵老爷一家的家长里短,婆媳关系上的喜剧效果,阿桂从城里回来后的各个妇人的反应等都是极富趣味性的。
电影的升华在我看来是在阿桂准备“革命”的时候。因为什么都没有,因为喜欢的得不到,所以他以自我理解的“革命观”:要什么有什么,喜欢谁就是谁,去尼姑庵准备为非作歹。电影中所呈现的老百姓的封建状态是直截了当的,没有一丝遮羞布,通过这部电影,也留下了点儿那个时代的映像。
《阿Q正传》无论是电影还是小说,所取得的成就都非常之高。恰好最近在看鲁迅的相关作品,以后看完了,倒是可以再改一改这篇文章。很多地方都未写道,确实很遗憾。
已经凌晨了,就到这儿了。
(七月)正雪2018年11月7日
文章拒绝转载。愿意听我每天唠嗑唠嗑的伙伴们,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慢慢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