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的森林》这部小说这几年很火,应该说是它主要是为青年读者而写的。故事讲述了青年人的迷失和自我救赎、自我成长的旅程。
在这部小说里作者不断提到另一部对他影响很大的名著《了不起的盖茨比》,其实不难发现这两部小说有异曲同工之妙,因为它们创作背景太雷同了:都是资本主义高速发达的时期。
其实我一开始读《挪威的森林》,就被书里面物质的繁华惊呆了,跟看《平凡的世界》和《人生》完全不一样的感受。说实在我们这一代人小时候都曾羡慕过资本主义的富裕,曾经有一段时间还说“外国的月亮都比中国圆”,那个时候,都不曾想过二战过后,20世纪60年代,日本已经进入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在快速发展,人们的精神危机也与日俱增。物质生活的丰富与人的欲求膨胀,造成了精神世界的严重失衡。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减少,心理距离拉大。生活在都市里的人们像无根的浮萍,孤独、寂寞、空虚、无聊、失落,却又无力面对强大的社会压力。都市的繁华,掩饰不了人们内心的焦虑。木月、直子、、、一个又一个的青年学生的失踪和自杀;永泽不断换性伴侣,滥交,所有这些都没有祛除他们内心的空虚和无聊。
相比之下感觉孙少平、孙少安、田彩霞、、、这些长在红旗下的中国青年孩子还是很幸福了;还有《人生》里面的德顺老人,这样的人物在我们广大农村比比皆是啊,勤劳、勇敢、智慧的普通老百姓铸就了一个大国的信仰和灵魂啊。
《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创作背景是在一战后,20世纪20年代是美国历史上一个短暂而特殊的时期,史称“喧嚣年代”。
可以说,当时美国经济形势一片大好,交通、矿产、建筑业扩展迅速,电器、汽车制造业猛然倔起,汽车、电器设备、家庭机械、加工食品和成衣开始进入家庭,给不少美国人的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舒适。地产交易、股票市场特别活跃,一些投机家在这类赌博性行业中一夜之间成为暴发户。财富的多少成了评判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准,人们开始了盲目地赚钱,赚“快”钱,赚更多的钱;追逐变富裕,变得更富裕……同时,美国的享乐主义、斯宾塞的进化论和詹姆斯的实用主义哲学在美国大行其道,传统清教徒式的道德观念和宗教信仰所推崇的“勤劳节俭”等思想,逐渐被追求个人财富、享受物质生活等消费享乐主义所取代。
在看这些故事的时候心里感触很深,对照、反观我们经济高速发展中的社会生活,我们是不是也在演绎着相同的故事呢。当你展望整个世界的时候就会发现: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啊,历史也不断在重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