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课堂高质量建设调研报告:202204
2022年4月6日—13日,在课程教学中心的主导下,依照学科教研组长参与,分包学科领导参与的原则,对学校部分学科的课堂高质量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具体情况如下:
一、对调研问题的再思考
调研开始后,在与部分学科教研组长交流的过程中,考虑到学科教研在课堂高质量建设方面,有一定的共性,提出以下共性问题,由课程教学中心安排学科教研组长思考。
1、学科教研组课堂质量调研的实施与展开情况、具体进度与倒排进度节点是怎样的;
2、教研组三六五课堂高质量的具体实施进展、困惑和努力方向;
3、教研组承诺实事的推进展开程度描述;
4、双减实施以来,我们学科教研组的变化是什么样的?
a、学科教研活动方面的变化;
b、学科内教师教的方式的变化;
c、学生在学科课堂上学的方式的变化;
d、在学科作业的布置与实施、评价方面的变化;
截止目前为止,因为未见到全部学科教研组长的回复,只能从个别口头回答以上问题的教研组长那里看出以下问题:
1、学科教研组层面,尚未形成“课堂第一”的意识,尚没有形成以“高质量课堂建设”为第一要务的课堂建设研究氛围。
一年前,幸福培育“课堂第一”质量提升工程动员会上我们提出的“聚焦课堂,高质量建设美好教育”,提出的“牢固树立‘课堂第一’意识,向课堂要质量,闷声埋头抓质量”还是一句空话。学科教研组内部,各自为政的多,聚力研究的少,应付任务的多,闷声埋头抓质量的少。
抓紧形成学科内部的课堂评价标准,用评价标准度量每一位学科教师的课堂,在这个评价标准的基础上稳步提升、闷声埋头提升课堂必须成为每个学科教研组的共识。没有课堂便没有质量,也就没有人民满意,更没有学校的未来。
2、分包学科的领导缺位、找不到位,素位尸餐,缺乏主动、创造性引领学科发展的意识;
此次调研过程中,要求学科教研组长到位,没有看到个别分包学科的领导。不在课堂上,不关注课堂高质量,我们很难看到学科的未来。
3、课程教学中心对于“三六五”课堂高质量推进图谱在学科教研组之间的整合与梳理缺乏成果意识,缺少交流平台。
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少学科教研组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成绩与经验,甚至存在一定的困惑与问题,整个推进始终在组内进行,你看不见我,我看不见你,指挥员看不见战士,战士听不懂制令,各个战斗队之间更是没有任何关联。这是一种很不好的状态。请许校长、马校长和课程教学中心的同志予以关注。
4、对于“让看得见的美好真实可感”十件实事的意义,教研组长和学科教师还吃得不透。
我们的目标是成为最能代表师生家长集体意志的学校,这个过程中,首先要让师生、家长看见学科教研组的工作,感受得到学科教研组的的美好,真切的受到学科教研组活动的影响。放下芥蒂,拆掉围墙,心向师生家长搞研究、抓教学、搞活动,才是我们的努力方向。
5、“双减”还没有从根本上引发学科教研组教研方式与实质的转变,还没有引发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
在调研中,很少有教师和教研组长能够系统回答“双减”对自己备课方式、课堂教学方式、作业设计与管理方式的影响与转变,更少有教师能够回答“双减”实施后,学生在课堂上,在学校生活中的变化与改变。“幸福培育小先生”“自主学习”“自主劳动”还是一个与我们生活方式毫不相干的概念。在这个领域,没有实践与尝试,便不会有突破与创新,没有落实与对照,便不会有“双减”的真正落地。
二、对调研课堂的再思考
本轮调研课,共涉及六个学科组的八节课(其中体音美学科提供了三节调研课)。整体来看,课堂质量较高。这几节调研课在浅表层面达成了前期课堂高质量建设的诸多指标。比如“强调目标意识,基于目标展开课堂,围绕目标提升课堂方面”几乎全部课堂都有不同行事的呈现。比如“突出学生主体意识,以“学”为中心,关注“学”的效果提升课堂”方面,郑丽娜、陈娇波、金晓芳老师的课堂,都较好的体现了这一特质。
于此同时,我们还应该情形地看到,许多问题还是要老调重弹的:
1、聚焦生态成长共同体,全面提升学科课堂质量,要凸显学生的学,展示学生的学
只有以生态成长共同体为基本组织形式的学科课堂,才会充分展示学生的学。也只有聚焦生态成长共同体,才有可能凸显学生的学,展示学生的学。凸显学生的学,展示学生的学,要真关注学生,真关注学,要着眼真学,要聚焦学的品质。凸显学生的学集中体现在勤学(意志坚强、毅力持久、日有所进、天天向上)、乐学(目标明确、动力巨大、兴趣浓厚、深入其中)、善学(方法正确、习惯良好、身心两健、效果显著)上,真正践行新生命教育理念,落实三维生态课堂基本要求的美好课堂,一定是在勤学、乐学、善学三个方向上完成了整体优化的课堂。凸显学生的学,展示学生的学,就是要完成学生在勤学、乐学、善学三个方向上的整体优化配置。
2、聚焦生态成长共同体,全面提升学科课堂质量,要指向以自主自觉为前提的有价值的脑力劳动
课堂要扎扎实实,但不能只有扎扎实实,还应当有灵光乍现、妙手偶得、巧夺天工。课堂是生命与生命的道场,聚焦生态成长共同体,全面提升学科课堂质量,要志向以自主自觉为前提的有价值的脑力劳动。其中既有教师的自主自觉,也有学生的自主自觉。
何谓自主自觉?这是每个进入课堂的生命,包括教师与学生都应该反躬自问的问题,怀揣问题进课堂,有所准备展开学习活动,这是自主自觉的开端。
什么是有价值的脑力劳动?识记、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都是有价值的脑力劳动,但层次和程度不同。课堂上教师主导组织起的学习活动在哪种层次、哪个程度上?学生作为主体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在哪种层次、哪个程度上?这些都是我们追究和体会课堂这种以自主自发为前提的有价值的脑力劳动的关键问题。
3、聚焦生态成长共同体,全面提升学科课堂质量,要以学为着眼点,关注课前、课中、课后的全领域展开
真正脚踏实地、步步为营的教育者一定会有穷究意识。李卫霞老师在数学学科课堂上,着力展开生态成长共同体建设,率先提出了课前、课中、课后的全领域展开概念。这才是真正的负责任的优秀教师的作为和担当。课前基于生态成长共同体的学习活动如何自主展开;课中合作之前、全班交流之时、合作探究过程中、小结时如何优化;课后生态成长共同体如何在订正、纠错环节发挥作用?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不断精进。
4、聚焦生态成长共同体,全面提升学科课堂质量,要落实在教师课堂主导作用的发挥上
教师课堂主导作用的发挥首先体现在教师的课堂第一意识上,体现在教师精当用心的备课上,体现在教师的师德(敬业精神)、教师的学生观上,体现在教师对业务的不断精进、精益求精上。教师课堂主导作用的发挥重点体现在课堂流程的各个要素环节上,三维生态课堂的基本流程是独学引导、合作展示、达标检测、总结提升。教师的主导作用就体现在这些流程环节的高效上,独学引导也好、合作展示也好,达标检测也好,总结提升也好,如何基于生态成长共同体来高效展开,教师的精心备课能否体现为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学得高效。这些才是值得我们关注和反躬的。
5、聚焦生态成长共同体,全面提升学科课堂质量,要落实在课程教学中心的持续抓,抓持续上
近十年的新生命教育实践,如果有些心得的话,那便是做的哲学。我们的校风是“求真、向善、尚美、立新”,这一校风的初心是希望全校师生、家长能在真善美的方向上创造立新。创造立新的本质是对现在做的事情的精益求精。所谓做的哲学便是用“做——坚持做——坚持系统地做——坚持系统地做成日生日长的生态”的逻辑在最好的培育,做最好的自己,成为最好的我们。
聚焦生态成长共同体,全面提升学科课堂质量这件事,不但课程教学中心要做——坚持做——坚持系统地做——坚持系统地做成日生日长的生态,这件事也是学校的重点工作,是学校未来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所以,学校层面也会做——坚持做——坚持系统地做——坚持系统地做成日生日长的生态。
做的哲学并不高深,只是在我们每天都在做的事情上多问了一句,我们改善了什么?
6、聚焦生态成长共同体,全面提升学科课堂质量,首先体现在对“生态成长共同体”名讳的敬重上
在教研组长、骨干教师对生态成长共同体建设经验的表述过程中,不少同志用“小组合作”、“小组建设”来代替生态成长共同体建设。客观来讲,生态成长共同体建设与小组建设在当前阶段的培育小学没有什么分别,这也是大家习以为常地将两者混为一谈的根源。
但小组就是生态成长共同体吗?创客教育展开时,生态成长共同体是“小组学生+家长志愿者+校外科技辅导员+学科辅导教师+分包教师”聚合性结构。即便是课堂上,我们也可以沿着这个思路放大小组的概念。所以,小组不等同于生态成长共同体,生态成长共同体是一个在课堂上基于小组、超越小组的概念。
由此类推,小组建设就是生态成长共同体建设吗?毋庸置疑,答案也是否定的。小组建设更像是一种方便管理的结构,而生态成长共同体则更倾向于共同体和生态成长。
客观来讲,将小组建设和生态成长共同体建设两者的内涵与策略区别开来,正是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们研究和实践生态成长共同体建设的重点。正像当初我们调整学生的座位引发课堂形式上的变化十分重要一样,从名讳上保有对生态成长共同个体建设的形式尊重也十分重要。
生态成长共同体建设从尊重这个名讳开始。
三、关于下一步课堂高质量建设的简单思考:
保障强化“课堂第一”意识,向落实要质量,抓铁留痕,步步为营抓课堂
1、抓队伍提升
一是学校层面,要建设教师发展中心,从“课堂第一”角度,推动教师系统发展,持续提升,生态成长。二是从课程教学中心层面,通过搭台子、比推进、请进来等形式,推动基于学科分包领导、学科教研组长的学科建设,展开学科教研组间的研究交流与评比,以评比促深度教研。三是从学生发展中心层面,推动深化自主学习的研究,在关注教师教的同时,以班主任队伍为龙头,做好学风建设,抓好生态成长共同间的学习竞赛,深化幸福培育小先生制、课堂观察员制等已有创新创造,以学生学方面突破,拉动课堂高质量建设。
2、抓机制升级
一方面,学科分包领导与学科之间的联系要进一步加强,发挥分包领导在推动学科建设方面的创新创造作用。另一方面,课程教学中心要巩固已有的课堂建设成果、成效;此外,抓紧建设“三六五”课堂高质量推进图谱方面的实质机制创新,是一个关键。
3、抓风气氛围
“课堂第一”就是人人比课堂,人人关注课堂创新。这个氛围还远远不够
4、抓系统生态
图谱的务虚深化要进一步加强,于此同时,图谱在现实层面的突破与成果,要稳步整理。
附件:1
幸福培育“课堂第一”质量提升工程动员会
聚焦课堂,高质量建设美好教育
一、牢固树立“课堂第一”意识,向课堂要质量,闷声埋头抓质量;
1、正视“不重视、没时间”的问题(课堂第一)
2、克服“雷声大,雨点小”的惯性(闷声埋头)
3、改变“推责任,少担当”的意识(我来担纲)
“课堂第一”质量提升工程醒目分工
分管校长:李利军
责任领导:常健伟
责任部门:课程教学中心、学生发展中心、学教服务中心、办公室
二、突出凸显“课堂第一”意识,向课改要质量,动真格,真改深改抓课堂;
1、强调目标意识,基于目标展开课堂,围绕目标提升课堂;
2、突出学生主体意识,以“学”为中心,关注“学”的效果提升课堂;
3、树立轻负高质意识,回到幸福培育的初心,紧盯效率提升课堂;
关注教的效率,学的效率、作业的效率,学业质量提升的效率
三、强化落实“课堂第一”意识,向管理要质量,出真招、动真格,一心一意抓课堂;
1、提倡幸福培育“小先生”制,在学生中倡树自主自律之风;
2、落实幸福培育“课堂观察员”制,以管理优化促课堂真改、深改;(校长室、课程教学中心)
3、开展“幸福培育百节优课献礼建党百年系列”活动,推动四史教育进课堂;
4、升级优化家长开放月活动,深度开放,树实干榜样,评公认标兵,论真心英雄;
5、系统展开生态成长共同体建设,通过学习竞赛,践行培育学风。
四、保障强化“课堂第一”意识,向落实要质量,抓铁留痕,步步为营抓课堂
1、抓队伍提升
2、抓机制升级
3、抓风气氛围
4、抓系统生态
附件2:
生态成长共同体在学科课堂领域的建设要点厘定
生态成长共同体至少包含三个方面的内涵,一是它有共通的关于成长的文化信仰,是一致文化信仰的共同体;二是它有共有的关于成长的生活方式,是相同生活方式的共同体;三是它居于相同的自然环境,是一致体验场景的共同体。
一、生态成长共同体建设的领域切割
从生态成长共同体的所包含的三个方面的内涵出发,学校内的生态成长共同体建设可以切分为三个领域。
1、生态成长共同体的组织建设领域
这是前面提到的课外应用领域与课堂应用领域的基础。一所学校整体上没有借助生态成长共同体提升育人质量的意识,或者这所学校没有借助生态成长共同体提升育人质量的集体实践,也就意味着大家没有共同的研究课题,没有共同的话语。如此一来,提升生态成长共同体成效便会成为一个不存在的假命题。
提升生态成长共同体的组织建设成效,要抓两个关键人物。一是班主任,班主任是班级生态成长共同体的第一责任人,也必须是倡导人。二是班子和教师,班子要完成要不要在全校范围内展开相应实验的决策,教师要从内心里感受生态成长共同体建设的作用。班子和教师的关键是学校要努力将学校或者年级建设成一个生态成长共同体。
说到底,学生层面生态成长共同体建设成效如何,是班主任智慧的结晶。这个舞台要交给班主任,要让班主任充分展开实验,各显神通。学校要定期展开班主任借助生态成长共同体提升班级管理效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竞赛。为班主任搭建展示自己有价值的脑力劳动和创造的机会与舞台。
2、生态成长共同体的学科课堂建设领域
学校工作方方面面,以教育教学为中心,教育教学方方面面,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教师与学生的有效交往主要是通过课堂来达成和实现的。因此,借助生态成长共同体这样一种形式,有效提升学科课堂教学质量,是每一位任课教师要面临的问题。
课程教学中心是学校教学质量的首脑,课程教学中心要重点关注这个领域。要借助十大名片课评选,借助课堂文化节,借助公开课、调研课,全面发现和总结学科教师借助生态成长共同体提升学科教学质量的经验与范例,不断用这样的经验和范例引导更多的教师关注这一问题,研究这一问题。通过这种“贴身化”的贴地飞,落实课堂第一,关注课堂教学质量。
3、生态成长共同体的课外育人建设领域
创客教育是一个领域,书香校园建设是一个领域,红色教育是一个领域。
班队会是一种主要表达场,学科综合研究性学习同样是一个表达场,创客、项目学习当然也是一个表达场。
学校之中,育人不是哪一个人的事情,而是所有人的事情。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成为学校的精神共识。学校内外的每一个人都担负起应有的育人职责,这才叫全员育人。在学生课内外生活的整个过程中育人,才叫全程育人。在学校的全部生活中育人,才算是全方位育人。
问题是,学校的物质资源、时间资源和精力资源都是有限的,只有把有效的资源集中起来办重要的事情,才能办好事、办成事。
当前能做的事,重要的事,便是我们引导学生展开课外育人建设的重点领域。这个时候,课程教学中心、学生发展中心、学教服务中心、办公室、教研组,任何一个能够调动资源的部门都有可能成为生态成长共同体课外育人建设领域的组织者。
说到底,生态成长共同体的课外育人建设领域是通过创客学校、书香校园这样的学校特色营建来展现的。反过来讲,学校的特色、品牌建设,只有借助生态成长共同体这一组织形式,才能更深入,更有教育效益。
二、生态成长共同体在学科课堂领域的建设要点厘定
生态成长共同体是以成长为中心,以生态为要义的。生态成长共同体在学科课堂领域的建设要围绕一个具体的目标:聚焦生态成长共同体 全面提升学科课堂质量。围绕这一目标,学校可以聚合骨干教师、教研组长的力量,集中围绕建设目标,展开针对性的研讨和梳理。
聚焦生态成长共同体,全面提升学科课堂质量,就是要强调以学者的“学”为中心。因此,基于生态成长共同体的学科课堂,要真关注学,要着眼真学,要聚焦学的品质。践行新生命教育的郑州市二七区培育小学对具体的建设要点进行了如下厘定:
1、聚焦生态成长共同体,全面提升学科课堂质量,要凸显学生的学,展示学生的学
只有以生态成长共同体为基本组织形式的学科课堂,才会充分展示学生的学。也只有聚焦生态成长共同体,才有可能凸显学生的学,展示学生的学。凸显学生的学,展示学生的学,要真关注学生,真关注学,要着眼真学,要聚焦学的品质。凸显学生的学集中体现在勤学(意志坚强、毅力持久、日有所进、天天向上)、乐学(目标明确、动力巨大、兴趣浓厚、深入其中)、善学(方法正确、习惯良好、身心两健、效果显著)上,真正践行新生命教育理念,落实三维生态课堂基本要求的美好课堂,一定是在勤学、乐学、善学三个方向上完成了整体优化的课堂。凸显学生的学,展示学生的学,就是要完成学生在勤学、乐学、善学三个方向上的整体优化配置。
2、聚焦生态成长共同体,全面提升学科课堂质量,要指向以自主自觉为前提的有价值的脑力劳动
课堂要扎扎实实,但不能只有扎扎实实,还应当有灵光乍现、妙手偶得、巧夺天工。课堂是生命与生命的道场,聚焦生态成长共同体,全面提升学科课堂质量,要志向以自主自觉为前提的有价值的脑力劳动。其中既有教师的自主自觉,也有学生的自主自觉。
何谓自主自觉?这是每个进入课堂的生命,包括教师与学生都应该反躬自问的问题,怀揣问题进课堂,有所准备展开学习活动,这是自主自觉的开端。
什么是有价值的脑力劳动?识记、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都是有价值的脑力劳动,但层次和程度不同。课堂上教师主导组织起的学习活动在哪种层次、哪个程度上?学生作为主体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在哪种层次、哪个程度上?这些都是我们追究和体会课堂这种以自主自发为前提的有价值的脑力劳动的关键问题。
3、聚焦生态成长共同体,全面提升学科课堂质量,要以学为着眼点,关注课前、课中、课后的全领域展开
真正脚踏实地、步步为营的教育者一定会有穷究意识。李卫霞老师在数学学科课堂上,着力展开生态成长共同体建设,率先提出了课前、课中、课后的全领域展开概念。这才是真正的负责任的优秀教师的作为和担当。课前基于生态成长共同体的学习活动如何自主展开;课中合作之前、全班交流之时、合作探究过程中、小结时如何优化;课后生态成长共同体如何在订正、纠错环节发挥作用?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不断精进。
4、聚焦生态成长共同体,全面提升学科课堂质量,要落实在教师课堂主导作用的发挥上
教师课堂主导作用的发挥首先体现在教师的课堂第一意识上,体现在教师精当用心的备课上,体现在教师的师德(敬业精神)、教师的学生观上,体现在教师对业务的不断精进、精益求精上。李卫霞老师上课前两次三次备课,对名师录像课中名师语言的的反复斟酌、体悟,都是教师课堂主导作用得以创造性发挥的前提。
教师课堂主导作用的发挥重点体现在课堂流程的各个要素环节上,三维生态课堂的基本流程是独学引导、合作展示、达标检测、总结提升。教师的主导作用就体现在这些流程环节的高效上,独学引导也好、合作展示也好,达标检测也好,总结提升也好,如何基于生态成长共同体来高效展开,教师的精心备课能否体现为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学得高效。这些才是值得我们关注和反躬的。
5、聚焦生态成长共同体,全面提升学科课堂质量,要落实在课程教学中心的持续抓,抓持续上
近十年的新生命教育实践,如果有些心得的话,那便是做的哲学。我们的校风是“求真、向善、尚美、立新”,这一校风的初心是希望全校师生、家长能在真善美的方向上创造立新。创造立新的本质是对现在做的事情的精益求精。所谓做的哲学便是用“做——坚持做——坚持系统地做——坚持系统地做成日生日长的生态”的逻辑在最好的培育,做最好的自己,成为最好的我们。
聚焦生态成长共同体,全面提升学科课堂质量这件事,不但课程教学中心要做——坚持做——坚持系统地做——坚持系统地做成日生日长的生态,这件事也是学校的重点工作,是学校未来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所以,学校层面也会做——坚持做——坚持系统地做——坚持系统地做成日生日长的生态。
做的哲学并不高深,只是在我们每天都在做的事情上多问了一句,我们改善了什么?
6、聚焦生态成长共同体,全面提升学科课堂质量,首先体现在对“生态成长共同体”名讳的敬重上
在教研组长、骨干教师对生态成长共同体建设经验的表述过程中,不少同志用“小组合作”、“小组建设”来代替生态成长共同体建设。客观来讲,生态成长共同体建设与小组建设在当前阶段的培育小学没有什么分别,这也是大家习以为常地将两者混为一谈的根源。
但小组就是生态成长共同体吗?创客教育展开时,生态成长共同体是“小组学生+家长志愿者+校外科技辅导员+学科辅导教师+分包教师”聚合性结构。即便是课堂上,我们也可以沿着这个思路放大小组的概念。所以,小组不等同于生态成长共同体,生态成长共同体是一个在课堂上基于小组、超越小组的概念。
由此类推,小组建设就是生态成长共同体建设吗?毋庸置疑,答案也是否定的。小组建设更像是一种方便管理的结构,而生态成长共同体则更倾向于共同体和生态成长。
客观来讲,将小组建设和生态成长共同体建设两者的内涵与策略区别开来,正是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们研究和实践生态成长共同体建设的重点。正像当初我们调整学生的座位引发课堂形式上的变化十分重要一样,从名讳上保有对生态成长共同个体建设的形式尊重也十分重要。
生态成长共同体建设从尊重这个名讳开始。
(特别感谢:课程教学中心促成了这次以“聚焦生态成长共同体,全面提升学科课堂质量”为主题的研讨活动。特别感谢刘胡垌小学同仁的参与和贡献。当然,特别感谢陈伟红老师的研讨课,感谢王浩汝、陈茹、孙文婷、李卫霞等教研组长的智慧分享,感谢马喜玲校长的集中概括。)
王浩汝:
小组建设的经验与做法:合理组建小组、培养组长发挥小组作用、小组内人人参与、
李卫霞:
小组合作存在的问题
孙文婷:
关于小组建设问题的自我反思
附件3:
以课堂建设撬动学校深度变革
行将到来的2020年,是《“新生命教育”品牌发展报告(2016—2020)》的收官之年,也是学校变革由行政推动到专业驱动的转轨、提速元年。2019年,学校通过多方调研,睿智的师生、家长群体,共同选择课堂作为学校深度开放和变革的突破口,选择将课堂建设作为未来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来培养、涵育。
今天,读了成都市金沙小学校长写就的以课堂撬动教研的文章,深以为然。并且深深为新生命教育的选择感到宽慰。2019年,课程教学中心组织了“基于小组合作的三维生态课堂建设推进研讨”活动,活动的主会场后布置了一条标语——课堂不变,教师不会变;教师不变,儿童便不会变!
回顾这次紧扣课堂的研讨活动,半天的时光里,我们共生成了以下几项主要成果:
1、成果一:
形成了三向三层的小组建设优化策略:三向指学科教学向度(指向学科质量的学科教学向度),学生发展向度(指向班级管理的效能提升向度)和学习力向度(指向学习力的优化提升向度);三层指的是:第一层,问题研究层,即通过三个向度上实际问题的征集与研究解决,形成《基于小组合作的三维生态课堂建设成果一——小组合作百问》;第二层,经验总结层,在三个向度上实际展开经验总结与梳理,形成《基于小组合作的三维生态课堂成果二——小组合作经验谈》;第三层,课题研究层,在前两层的基础上,展开文献研究、国内外经验研究,学校经验传承与发展研究、学校实际状况研究,在此基础上,形成《基于小组合作的三维生态课堂成果三——小组合作研究成果集》
2、成果二:
聚焦小组合作的课堂研究,一定程度上是学校从行政驱动的课堂建设到专业驱动的课堂建设迈出的第一步。此次研讨活动,我们形成了以下共识:
A、坚定不移地将“轻负担,高质量”作为学校课堂建设的根本目标和任务;
B、坚定不移地落实“名片课常态化,常态课名片化”的求真之风;
C、坚定不移地将生态成长共同体这一组织形式作为学校基本的文化生活方式;
D、坚定不移地将深度开放进行到底,推动学校课堂“轻负担,高质量”;
E、坚定不移地以课堂建设为中心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3、成果三:
为长期以来,在学校层面已经有了较好发展,学校专业指导力量已无力指导提升的教师找到新的高端朋友圈和增长点。
4、成果四:
成立学校学术发展委员会,推动学校发展从行政驱动到专业驱动。
5、成果五:
积累了基本的专题研究经验,做了必要的材料梳理与搜集。
基于小组合作的推进会成果清单:
A、活动前期计划安排:
推进会活动议程;
推进会具体工作安排;
小组建设课堂安排表。
B、11位课堂展示教师的教学资料:
一份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教学课件;
课后反思;
一份指导教师对自己的课堂指导建议;
执教精彩瞬间照片3张(建议包含一张板书照片,特别是要有一张小组合作的照片)。
C、专家点评资料:
点评课堂教学的电子音频;
音频转化成文字;
点评课堂教学时的照片;
拜师照片。
D、学校课堂建设成果汇报资料:
发言稿;
课件;
发言时照片。
E、资深专家王小翠报告资料:
课件;
报告音频;
音频转化成文字;
作报告时的照片。
F、此次活动的新闻宣传及其相关链接等资料
或许,未来我们回头观想的时候,会意识到这些成果的琐碎。然而,我们今天依然会惊诧于课堂与学校生态之间的深度关联。课堂一丝一毫的变化,都在推动者学校本身的进步、进化。
2020年,学校的发展主题词是——我们的学校
我们的学校,首先要学会将我们每一个人的视角和注意力,聚焦到课堂建设和课堂变革上来。共睹,共建、公治、共享,非如此,学校难以有深度的进步和进化!
附件4:
课堂不变,教师不会变;教师不变,儿童不会变。
为深入落实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扎实践行新生命教育的办学理念,使三维生态课堂成为基于新生命教育,基于学校已有文化传统的“道德课堂”有效形态,特制定本指导纲要如下:
一、三维生态课堂建设与生成的背景
1、新时代倡导的“核心素养”意味着知识观与教学观的转型——学校教学本质上不是知识传递,而是知识建构。
1、全市道德课堂理念下有效课堂形态建设的大背景;
2、二七区多彩课堂的“四生”核心理念;
3、学校新生命教育的文化内核;
4、学校的办学目标——让校园里的每个人都得到发展;
5、学校课堂形态建设行动——多彩教师课堂名片的汇集与整合。
二、三维生态课堂的基本内涵
什么是生态课堂,生态课堂应该顺应自然,顺应学生的各自的天性。强调学生是一个个具有思想、意识、情感、欲望、需求以及各种能力的活生生的人。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和谐温馨的课堂教学气氛中,让“小树” 快乐地学习 、自由地成长;
什么是三维生态课堂,所谓“三维”,是对于构成课堂的三个要素的全维度发展。是指教师的持续提升、学生的生态发展、资源的绿色生成。三维生态课堂即实现了三维和谐、生态发展的课堂。 结合郑州市区域教育改革的实际,三维生态课堂也就是实现了三维和谐、生态发展的“道德课堂”。
1、基本定义: 三维生态课堂是基于新生命教育理念,指向教师持续提升、学生生态发展、资源绿色生成三个维度的生态、和谐的道德课堂呈现样态。
“三维生态课堂”实际上是培育小学“新生命教育”办学理念的课堂化表述和要求,它在本质上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目标“让校园里的每个人都得到发展”,体现了学校的价值追求——办学愿景“幸福培育,培育幸福”。 “三维生态课堂”建设的本质是区域教育课堂形态建设的校本化实施。因此,关于“三维生态课堂”构建的理论与实践应符合郑州市“道德课堂”的相关要求,遵守二七区“多彩课堂”的具体要求。
2、构成要件:
A、关注教师、学生、资源三个课堂构成主体;
B、指向生态、和谐、可持续发展;
C、立足道德课堂的校本化实施;
三、三维生态课堂的具体特征:
1、教师持续提升;
教师持续提升点 (1)教学理念(进一步系统、完备);(2)教学风格、特色(进一步成熟、凸显;(3)组织、引导、激励和评价能力(进一步提升)。 只要我们能长期坚持研究学生,研究教材,研究课堂,研究评价……我们一定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有所成就。 通过建立系统的教师课堂梯级攀升机制,通过建立教师课堂提升档案实现上述目标。
2、学生生态发展;
学生生态发展点 (1)生态发展: ①指向“乐学”,具体表现为:目标明确、动力巨大、兴趣浓厚、深入其中;②指向“善学”,具体表现为:方法正确、习惯良好、身心两健、效果显著;③指向“勤学”,具体表现为:意志坚强、毅力持久、日有所进、天天向上。 (2)学以致用: 坚持教学活动的多样化,通过说一说、做一做、写一写、听一听、看一看、议一议、试一试、尝一尝、练一练、摸一摸、想一想、演一演等方式,坚持做中学,做中悟,坚持学以致用、学用结合。
3、资源绿色生成;
资源的绿色生成点 (1)生活是良田,课堂资源是良种,良种植入良田,才会有丰收的希望。 2、做中学。课堂最终成为师生共同“做事”的过程,“做事”是第一位的,“做成事”是课堂的关键。
4、发展生态、和谐、可持续;
5、符合道德课堂的基本理念要求 。
四、三维生态课堂建设的总体目标: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风景,让教师成为背景。”这是二七区教与学行为文化变革的行动指南。在实践研究中,我们充分尊重并且发挥学生学习主人公的地位,还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趣味要求及创新欲。学生能讲的让学生动口,学生能做的让学生动手。学生会的不教,学生能学会的不教,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能学会的不教,想方设法把课堂还于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亮丽的风景线。
1、克服并消灭以下与“道德课堂”不符的课堂现象
A、随意用视频或低效甚至无效活动填充的松散课堂;
B、充斥着发脾气、冷暴力、变相体罚现象的暴力课堂;
C、无视上课铃和时间,无视课堂纪律和要求,无视学生学习状态的“三无视”课堂;
D、目标不明,思路不清,不计效果,随意拖堂的低效课堂;
E、眼中没有生活、没有环境、没有学生的梦游式课堂;
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成就“乐学、勤学、会学”的新学生,通过基于生态成长共同体的课堂形态建设,形成“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良好学风;
3、探索并形成与“新生命教育”核心文化相匹配的富有生命力的培育小学课堂形态——三维生态课堂,建设三维生态课堂的基本内核,完成学科化建设,形成具有标识性的学校、学科课堂特色;
4、形成完备的教师课堂艺术提升机制。
五、三维生态课堂的基本流程:
第一步:独学组评。依照学科、课程类型完成前置性学习。
前置性学习的主要内容:1、预习作业的完成;2、疑难、困惑点的归纳;3、学习方法的归纳与体悟。 小组评价:以小组为单位,评出自主学习标兵和进步之星等。评价旨在促进前置性学习质量的提高。同时教师梳理共性疑难、困惑。
第二步:群学共评。围绕疑难、困惑及教师提出的关键问题完成组内学习,解决上述问题,并商定展示方案,后3—5分钟3组长组织完成预展。(突出强调群体参与性)。 小组评价:以小组为单位,评出特别贡献之星。
第三步:共学展示。学习成果。教师可依照举手先后安排展示,展示后及时对之做出评价,并对相应问题予以点评,并指导学生做好记录。 师生共评:评选出展示效果较好的小组。
第四步:自学自评。学生归位,整理“听课记录”; 自我评价:评价自己在课堂上表现。
第五步:对学测评。教师利用对子检测学习效果,抽查、批阅部分学生的“听课记录”。 对子评价:本节课对方掌握的情况。完成对原有自我评价的补充。
六、“三维生态课堂”建设的路线图
1、设立三维生态课堂形态建设领导小组,对“三维生态课堂”理念、流程等进行再完善、再优化、再提升。由学校班子、教师代表、教研室及其他专家共同构成经常性的课堂建设领导小组,推动课堂形态建设工作。
2、借助高效课堂的三个抓手(小组建设、导学案、“五步三查”教学模式),完善三维生态课堂的三个特质(目标、小组、反馈),通过校本化实施丰富和完善“三维生态课堂”体系。
3、学习道德课堂的相关要求,并进行道德课堂的校本化实施。落实多彩课堂理念“尊重生命、以生为本、基于生活、生态发展”,就校本化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予以集中诊断和梳理。
4、解决课堂形态建设中存在问题:
A、小组作用发挥得不好,有教师讲课几乎忽略了“小组”,“合作、探究”效果不佳,缺乏深度、缺乏体验。
B、关于“导学案”,区、中心校、学校不一致,区教研室不提倡运用导学案。甚至是反对运用导学案。
5、对所存在问题的个体解读: 导学案:简化导学案,导学案是为教学服务的,不能让“导学案”束缚教师,束缚学生,个人认为导学案中“合作探究、展示提升”环节只要突出学习方法的指导,特别是针对本节课具体问题的个性方法的指导即可。去年臧喜荣老师田园杯比赛中,运用了“学习任务卡”此卡实际上就是导学案中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内容。 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可以“长效”,我们应该更注重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体验的强化。这样,学生不仅能在小学阶段学好各门课程,还可以把这些方法、能力和素养带到初中、高中、大学,甚至带到工作、生活中去,受用一辈子。
6、对“五步三查”教学模式的校本化、学科化建设 从导学案的设计上可以看出,老师们对“五步三查”的教学模式运用得还算可以。现在导学案上的流程已达成共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提升——达标检测。这是最基本的三个环节。
7、探讨并发挥好“小组”的作用,建设好“生态成长共同体”。 结语: “三维生态课堂”是充满活力与智慧的教与学的统一体,学生幸福,老师幸福,学生发展,教师提升。
七、三维生态课堂的评价量表
评价量表的制作应该紧扣三维生态课堂的具体特征:
1、教师持续提升;
2、学生生态发展;
3、资源绿色生成;
4、发展生态、和谐、可持续;
5、符合道德课堂的基本理念要求
八、三维生态课堂相关课题研究
(一)三维生态课堂建设的支持生态研究
1、化简
听课所能影响的是什么?是师生参与课堂的态度,而态度的优化是有限度的。
2、聚焦
课堂建设的:
A、抓手;(以什么为抓手:核心素养、资源、管理机制)
B、核心;
C、影响要素(分析:什么和课堂质量是有关系的?)
(二)基于三维生态课堂建设的减负实践研究
1、以课堂高质量为对象的轻负担研究?
A、不能预设学情(如何预设学情)
B、课堂观察不够(忘了全体,忘了分层,忘了好学生是资源,忘了后进生在保底)
C、练习设计不够
学习本身是不可控的,只有讲思路时,学习本身才可控
2、以作业为对象的轻负担研究
对作业布置的分析研究。定期评,布置的好,好在哪里
3、以教师专业成长为落脚点的轻负担研究
教师成长的根本问题是——动力问题。(人不害怕别人对你不好,怕的是别人对你好。)
从课堂管理的轻负担入手:不一定要通过搬凳子听课的方式来改变课堂。(通过减轻课堂管理者的负担来减轻教师的课堂负担)
要素:A、基于信任的课堂管理(从不推门听课入手)(任何管理都基于一定程度的不信任,要尽量淡化这种不足,弱化这种不信任。);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当下层需要被满足后,自然会进入到对上层需要的追求。学校要做的就是点燃教师的内在驱动力,一个教师的成长无外乎施加压力、规范行为、搭设平台。让教师代入到读书、研究、成长的世界之中。
任何管理都需要一个缓冲地带,不必太清晰。
B、赋予教师专业自主权;
C、实现教师课堂责权利的一致;
D、营建高质量课堂的评价体系。(全校层面的质量分析)
E、信息化建设的初衷(技术是为了方便人,而不是为了防范人)
F、求新也是为了求真,繁华落尽见真淳。
把能做的事情,做对、做好,往对处做,做到极致。
和求真不背离的是花花招式。
锦上添花,基础在锦,没有锦,则有花也没处可添。
任何一种美,都是有来处的,任何一种创新,都是有出处,有根基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