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雅韵诗词散文
大家笔下的黄鹤楼、庐山

大家笔下的黄鹤楼、庐山

作者: 孟氏後裔 | 来源:发表于2024-03-05 12:42 被阅读0次

黄鹤楼、庐山是文人墨客必去的地方。

今天收集了毛泽东主席、崔颢、李白、苏轼四人所作“黄鹤楼、庐山”的诗或词。让我们去领略他们的经典力作,领略他们的诗风,感受他们的内心世界,陶冶自己的情操,也便于我们学习。

黄鹤楼·崔颢(唐)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唐)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第一次去到黄鹤楼,看见崔颢的诗后,传说就在黄鹤楼停留了七八天时间写诗,自觉不比崔颢,就写到“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打油诗一解内心的不快和发泄“委屈”。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李白是一位热爱自然、喜欢交友的诗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在漫游和飘泊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足迹遍布中原内外,留下了许多歌咏自然美、歌颂友情的作品。

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李白东游归来,至湖北安陆,年已二十七岁。他在安陆住了有十年之久,不过很多时候都是以诗酒会友,在外游历,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酒隐安陆,蹉跎十年”。也就是寓居安陆期间,李白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孟浩然对李白非常赞赏,两人很快成了挚友。开元十八年(730)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区)相会。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送别时写下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说此诗约作于开元十六年(728)。

菩萨蛮《登黄鹤楼》毛泽东·1927年作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登庐山五老峰》李白(唐)

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

这首诗据记载作于公元726年。

《登庐山》苏轼(宋)

读书庐山中,作郡庐山下。平湖浸山脚,云峰对虚榭。红蕖纷欲落,白鸟时来下。犹思隐居胜,乱石惊湍泻。

《登庐山》七律·毛泽东·1957年作

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

我也来一首打油诗:

曾几黄鹤尽风骚,五峰童颜今未老。文人墨客赋诗对,妙手巧织穿新袄。

再来一首七言绝句:

黄鹤扶摇八万里,庐山亘古正当年。依瑰丽载千秋颂,日月同辉万古传。

相关文章

  • 石涛笔下的庐山

    廬山自古有名,引天下名士駐足。 我細細端詳石濤的《廬山觀景圖》,力圖尋找畫面中的細節流露——錦繡谷里...

  • 我们的庐山恋

    说起庐山我想起了唐朝的李白,宋朝的苏轼。初次听说庐山也是从他们笔下对山水的赞叹而得知。我知道庐山,一定很美。 去过...

  • 我与唐诗三百首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曾在楼檐躲烟雨, 浮沉浪迹马已瘦。 望庐山...

  • 《远眺庐山――念仲丘》

    春来朝别黄鹤楼 庐山遥寄笑虚舟 德贯古今恩泽海 教垂万世仁齐天

  • 古风之修道篇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

  • 大家笔下的夏天

    ❤️夏天的早晨真舒服。空气很凉爽,草上还挂着露水(蜘蛛网上也挂着露水),写大字一张,读古文一篇。夏天的早晨真舒服。...

  • 大家笔下的春日

    如果留心细看,那向阳山坡的枯草间,已经冒出了一些青草的嫩芽。同时,还有些别的树木的枝条也开始泛出鲜亮的活色,鼓起了...

  • 诗仙的“仙诗”(一)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李白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

  • 全唐诗选录-47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

  • 读古诗词打卡第72天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大家笔下的黄鹤楼、庐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jkdz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