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焦虑”简直成了一个流行词。加上一些自媒体文章的渲染,比如什么同龄人抛弃你的时候连一声再见都不会说,什么年薪百万被裁10分钟,更是让不少人人心惶惶。
看着网上的红人一个个年薪百万,早早实现了财务自由,我们不由得开始焦虑,开始着急,担心30岁时还没买上房,担心35岁时还没年薪百万,担心40岁时还没实现财务自由……
可是,正如过度的压力并不会成为动力一样,盲目的焦虑着急也并没有用。
与其焦虑着急,不如踏实努力,因为毕竟功不唐捐,我们走过的一步都算数。
来到美景前,他们都经历了一路泥泞
四年前,有幸参加小马哥的《品味书香》节目。因为小马哥的丰富经验,加上自己的充分准备,一小时的直播进行得很顺利。
记忆特别深的是每结束一段,小马哥都会及时给出反馈,比如“上半段非常不错,就这样,保持下去”,“妹子,你这样不行,不能想半天才说,不确定的可以说个虚数”,“有听众说你的声音很优雅,给节目增色不少”……
直播结束后,我跟小马哥说自己一直很喜欢广播,没想到有一天能来电台录节目。小马哥很开心,说:“相信你以后一定还会有机会再来这里的。” 借他吉言,后来果然又去录了一次节目,虽然不是他的节目。
因为仅有一面之缘,私下没有来往,在读到他的书《我走了很远的路,才来到你的面前》之前,我完全没有想到著名央广主持人小马哥竟然有着那样艰难的追梦经历。
在成为广播主持人之前,他做了整整10年的汽车修理工。从26岁开始的追梦之旅也并非一帆风顺,他在书中这么写道:“生活的残酷和严峻,远比余华小说《在细雨中呼喊》的开头更具狰狞的张力。”
最初,他住的是没有窗户、终日不见阳光、阴暗潮湿的地下室。为了避免生病,每天入睡时他都用双手垫在身体最脆弱的腰部,这个习惯直到搬进楼房很久后才改掉。
30岁这年,他才终于成为央广的一名主持人。那时做一档早间节目,每天早上需要5点到岗。为了避免迟到,他每天定三个闹钟;最常做的梦就是迟到,每次从梦中惊醒都是大汗淋漓。
他在后记中写道:“你可知道,我走了很远的路,才来到你的面前。”现在,我知道了,不仅是他,还有很多人,都是走了很远的路,才抵达心里的那个梦。
岳云鹏在成为相声演员前,给工厂看过大门,学过电焊工,在餐馆刷过碗当过服务员。
贾玲曾经没钱交房租,被房东赶出来流落街头;也曾经为了省钱,吃了一周的咸菜面条。
所谓的一举成名,都不过是厚积薄发
很多人,包括我,可能都是从《盗墓笔记》才知道作者南派三叔的,以为他是凭这一套书成名的,简直是个传奇。
可实际上,哪有什么一举成名、一夜暴富的传奇啊?!在成名、暴富之前,他已经积累得足够多,只不过,现在量变终于发生质变。
他在《盗墓笔记》的后记中提到自己曾经嗜书如命的经历,讲到在写《盗墓笔记》之前,他已经写了一千万字,甚至这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写在纸上。写作题材也各种各样,包括前些年很流行的穿越小说。
不只是南派三叔,很多畅销书作者在出畅销书之前,都已经默默地写了很多年,写了很多万字,有的甚至已经出过三两本不那么畅销的书。
头条的一些写作者,微头条动辄几十万的阅读量,让很多小伙伴艳羡不已。有人问她怎么做到的,她说自己从事纸媒,已有10年的积累。
追求梦想,从来没有太晚的开始
小马哥在书中讲到了姜淑梅老人的写作故事。
姜奶奶是一位地道的农民,当了一辈子的家庭主妇,在60岁之前大字不识一个。60岁那年,她的老伴去世。为了转移悲伤情绪,姜奶奶在女儿的建议下,开始跟着上一年级的小孙子一起学写字。
学会简单的读写后,姜奶奶又开始看童书。那些充满想象力的故事激起了她的写作欲望。她想把自己听过、看过的许多故事写下来,让现在的年轻人看到。
75岁这年,姜奶奶正式开始写故事。当然,那时,几乎没有人相信曾经目不识丁的姜奶奶能够写成一本书。幸运的是,在女儿的不断鼓励下,姜奶奶在2013年出版了第一本书《乱时候,穷时候》。
这本书一出版,即受到很多好评,还获得了新浪好书榜2013年度30大好书、豆瓣读书2013年度最受关注图书等荣誉。
在一般人眼里,六七十岁的人该安享晚年了,还追什么梦啊。姜奶奶的经历却告诉我们:追求梦想,从来没有太晚的开始。
此刻,你也许20出头,正值迷茫青春;你也许30出头,正为生计而奔波、焦虑;你也许40出头,正为是否要去追寻心中的梦想而犹豫。
不管此刻的我们处于什么年龄段,我希望我们都能不焦虑,不着急,只管踏实努力;不去想着胜过他人,只想超越过去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