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想法简友广场
不要憎恨和内疚,感受三心不可得

不要憎恨和内疚,感受三心不可得

作者: 黑诗人 | 来源:发表于2023-11-18 18:32 被阅读0次

在人类文明里,因为有以繁衍生息为第一要务的共识,很多文化都认同宽恕原谅,不提倡复仇行为。

所以在平时的各种宣传里,在民间传说神话中,无不透露着谅解放下的主题。因此,在复仇这种情绪被压抑的氛围里,许多夹缝里以复仇为主题的娱乐产品得以滋润。

不提倡复仇,我是认可的。复仇固然能带来一时的情绪释放,但放在长远视线上,并不能合理解决更多的问题。

但不知你有没有发现,整个人类社会虽然有着反对复仇的基调,却又同时宣传另一种声音:要愧疚、要忏悔。

愧疚感有其价值,帮助人自我反省、自我成长。忏悔是一种补救手段,可以挽回一些破损的人类关系。

可是,这两者都具有维稳意义,但并不应该被广泛应用。

愧疚与忏悔的导向,是应该针对某些冥顽不灵,自私自利到极点的人,修正他们不适应社会生活的人格特点,重新融入集体。

但如果过度告诉一些本就老实木讷的寻常人,愧疚和忏悔就更像一种精神洗脑工具,目的是为了矮化人格,打压自主性,让对象听话,成为奴隶。

所以,我们逐渐观察到这样的事实:都是一些犯了小错误小毛病的人,哭天喊地,拼命内疚忏悔,好像自己做了天地不容的事。

而一些真正剥削大众,欺压百姓,做了许多天理不容、伤天害理之事的人,却反而引以为豪,心里没有泛起半点内疚的浪花。

这就是概念被滥用的后果。

我们没必要嫉恶如仇,去责怪不公平的事实。管不了某些逍遥法外的人,我们至少可以从自己做起,不要被无意义的内疚和忏悔伤害内心。

改变世界的第一步,先停止内耗。

我们可以先分析不要仇恨的原理。

从了义层面看,所谓的仇恨和厌恶,仅仅是一种情绪。

事件过后,一切都情景都消失了,当事双方都不存在那个时刻,也没人再关心这件事。

仇恨,只是其中一方当事人,陷入情绪的漩涡,不停将自己置身于某个虚假的时刻,产生了扭曲痛苦的认知。

在他无比愤恨,把对方想象成不死不休的敌人时,可能对方早就忘了这件事,甚至这个人,正优哉游哉过日子。

痛苦的,被折磨的,终是自己。

在《金刚经》里,有一句话诠释了这个真相: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这句话收摄全局,境界超然,简称为三心不可得原理。

从这个角度一看,你就会发现一件事很奇怪。

复仇,忏悔,这两件事情本质上其实是一样的,一个把别人伤害自己当真了,一个是把自己对别人造成伤害当真了。

那为什么不提倡复仇,却要提倡内疚忏悔呢?复仇会伤人,内疚忏悔不会伤人吗?这显然是说不通的。

所以一定要有清醒的认知。内疚感,是为了帮我们更好地处理事情,改善自己,而不是让我们纠结于自己曾经的行为,持续自我伤害。

相关文章

  • 三心不可得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 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叫三心不可得。过去已经过去 了,就不要再去讲了;未来还没有到,也不...

  • 安住当下,自浄其心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金刚经》里如是说。 佛陀明确的告诉我们三心皆不可得。不要去抓取恒常...

  • 观自心观自在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三心息二也断。心寂灭法身见。心寂静常安乐。淡世情薄名利。于世缘而不染。绝...

  • 当下的力量

    最近对当下越来越有了一些体会和感悟。《金刚经》上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三心皆不可得。能够把...

  • 觉知2

    我们现在所能感受到的一切感觉,都来自我们在三维世界的呈现状态。 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 只有当...

  • 你在和谁生气

    在面对父母时,有时会有莫名的感受萦绕心间,有内疚、生气、愤怒、憎恨、理解、同情、自卑、不满、失望、爱、自责、甚至有...

  • 你是个人,而不是一把椅子

    当你觉得自己的表现不完美时,你有没有自我憎恨过。“你这个笨蛋,总是把事情搞得一团糟!” 自我憎恨,内疚,和羞愧。都...

  • 不要憎恨

    所有的憎恨都是源于我们过去不愉快的记忆。我们之所以要记住过去的痛点,就是要努力防止自己再度受到伤害。但是一旦硬将过...

  • 路边野餐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这是一部以诗歌贯穿其中的电影,在平淡、无奈的生活中能感受...

  • 做自己的朋友

    自我憎恨羞愧是自我憎恨的一种形式,出于羞愧的行为不是自由和喜悦的行为。出于羞愧或者内疚的动机做出的改变,很难让人欣...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要憎恨和内疚,感受三心不可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jkpw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