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网时,看到一个自媒体博主说他长租了一个五星级酒店的房间,在里面写书。我顿时觉得自己的小书桌和电脑都不香了。
还看过一篇文章,说某个富家女儿写一本旅行的书,人家还请了个管家作陪,去全球各地旅行采访,然后写书。啧啧啧,我流下了羡慕的泪水。
为了能写出作品,作家们也是想尽办法,各显神通:有人在家附近租公寓写作,有人去酒店里开钟点房写作,有人去山中度假村写作。
看着人家在高大上的环境写作,还不用为钱发愁,我心想:哪天等我有了这些条件,我保证能写出一本长篇巨著。现在我之所以写不好,就是因为我没这些条件,这不能怪我。
大多数写作者或者想要写作的人,都在为自己的写作设置条件,我也不例外,这应该是我们共同的想法吧:等有钱了再写,等资料全部搜集完了再写,等有一个好用的键盘再写,等买一把好用的椅子再写,等心情好了再写……等啊等,新建的文档打开了很久,还是只有一个标题。
如果你说我们对写作不重视,那我们可是不同意的。
就是因为我们对写作很重视,所以想等一切条件都完美了再写:在舒适的环境里,焚香沐浴,以朝拜的心情,拜一拜文曲星,然后开始写作。
可我们设想的完美条件很难实现,于是很多人一拖再拖,也没写几个字。
当我们拖延的时候,有人在不完美条件下,写出了优秀的作品。
之前看过南风窗发的公号文章,有位叫尹晓炜的七零后家政工,在北京做家政之余,写了一部18万字的长篇小说《北漂》。她有时在杂物间写,有时在厨房写,而且有的雇主还不允许她写作,她是见缝插针地写。她不会用电脑,也没有干净明亮的书桌,平时写在用完的药盒上或者手机上。
看了她的写作经历,我对自己感到羞愧。我的写作条件比她好多了,我有独立的房间,也有电脑,可我还经常偷懒,为自己找各种不写作的借口。
诗人王计兵,喜欢写作,曾经住在他老家的桃园小屋里写作,写了二十万字的小说手稿。可他父亲却把他的手稿烧了。之后他为了生计,到处奔波流浪,一边送外卖,一边写作,写了近4000首诗歌,出版了诗集《赶时间的人:一个外卖员的诗》。在自序中,他说:文学拯救了我。
这首火遍全网的诗《赶时间的人》,就是王计兵在送外卖结束后,在回家的路上写的:
从空气里赶出风
从风里赶出刀子
从骨头里赶出火
从火里赶出水
赶时间的人没有四季
只有一站和下一站
世界是一个地名
王庄村也是
每天我都能遇到
一个个飞奔的外卖员
用双脚锤击大地
在这个人间不断地淬火
我更喜欢他写的这首《月光下》,因为他在不完美的条件下,写出了美好的诗歌:
阳光太拥挤了
只有月光
才容得下我的歌声
那么美好
大把大把的月光洒下来
我在光线里奔跑
就像奔跑在银子里
就像一个有钱人
那么美好
夜晚为我让出空间来
所有的夜色都是我的衬托
我听到有人说
看,那个外乡人
我并不是赞美苦难,也不是让大家必须吃苦,必须像尹晓炜和王计兵那样,在艰苦的条件下写作。那是不得已,没有更好的选择,只能咬着牙前行。
如果你有舒适的写作条件,那当然再好不过了。如果没有,我们也不要绝望。去看看别人在艰苦的条件是怎么做到的,也许能改变我们固有的观念。
我也尝试过在不同的地方写作:公园里,酒店里,自习室,咖啡厅。后来发现躺在床上用手机写最轻松,写完再去电脑上修改,这是适合我的“懒人写作法”。
现在,当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在深圳的一个自习室里。我很清楚自己不是一个有毅力的人。我躺在家里只想玩手机刷视频,那就换个适合写作的环境,还能有点效果。
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在他的书《持续的幸福》里面,谈到狙击手的训练方法:
一名狙击手大约要用24个小时才能进入位置,然后又要花36个小时才会开枪。要让他们保持清醒,连续熬三天,然后当他们累到极点时再练习射击。也就是说,要教狙击手应对他们所处的不利状态——即便是在极度疲劳时也能运转良好。
作为写作者,当我们感到写作阻碍太大、想要放弃时,不妨像狙击手一样训练自己:哪怕当下充满艰难险阻,哪怕千万人阻拦我,我也不能轻易放弃写作。我要像狙击手射击一样,敲击我的键盘,写出属于我的文字。
网上有这样一个图片,看得我捧腹大笑。
写作时,我们也可以发扬一下“写货精神”:
心情不好,写点吧
心情好,写点吧
太累了,少写一点吧
不累了,多写一点吧
还有,我们也可以发扬“写小纸条”的精神。上学的时候,没有手机,不能发短信和微信,我们和同学之间聊八卦,可以克服一切障碍。
那时候,老师在台上讲课,我们在下面顶风作案:随便撕一张纸就开始写,写完了也不管写得好不好,就以最快的速度把纸条团起来,捏成一个小疙瘩,扔给目标同学。
那时候没人管条件是否完美,大家都写得不亦乐乎,停不下来。就算被老师逮住了,知错也不改,还要继续写。
用汉字写,容易被别的同学拆开发现,就发明特殊文字,或者用数字表情达意。
我曾经收到过一张纸条,上面写着:5845211314。是谁写的不记得了,但破译出数字代表的含义后,我觉得很好玩,也开始尝试用阿拉伯数字去写小纸条。
这种“无论如何都要写”的宝贵精神,写作者应该发扬传承,可别丢了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