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往往会有这样一个现象,比如当他用积木搭一座房子,他费了很大的努力,终于把房子给搭成了,然而,他却立刻把已经搭成的房子推倒,然后从头再来一次,就这样反反复复地又搭又推。拼拼图也是这样,好不容易拼成的一幅图,小孩子总是要去破坏它,然后自己再拼;玩魔方也是如此,非要一次又一次地去打乱,然后一次又一次地去还原。这也许会让我们感到不解,我们的习惯总是一件事情一旦完成就满足了,成功了就结束了,怎么还要从头再来呢?对于我们看重的东西,我们得到了它就会舍不得扔掉它,实现了它就会让自己好好珍惜它,毕竟它们来之不易,自己为了得到它们付出了太多。但是小孩子往往没有珍惜这个概念,小孩子也不懂得享受拥有的满足,而是要一次又一次地寻找刺激,把得到的东西给丢掉,把取得的结果给毁掉,故意搞破坏。然而事实是我们不懂他们,在他们的潜意识里,渴望的并不是最后的结果,而是一次又一次的过程,小孩子需要的是用过程来证明一些东西,比如自己很聪明、很厉害,然而我们已经习惯了,要用结果才能证明自己很聪明、很厉害——这就是小孩子与我们的区别。小孩子可以接受一些结果只是暂时的,因为他知道自己可以怎样得到这些结果,从而不太容易焦虑;我们却总是接受不了可能会失去一些东西,哪怕我们知道失去过后应该怎么办,我们还是会因此而焦虑。我们以为得到某些东西就可以不焦虑了,然而没想到,我们得到过后依然焦虑——之前焦虑的是得不到,现在焦虑的是会失去,我们总是患得患失——这就是把结果看得太重而导致的结果——我们为什么要入这个坑呢?我们要用结果来证明什么呢?自己一定就要得到这个结果吗?当然,有时候我们必须要得到,但,我们也要做好心理准备,那就是得到了也并不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得到了也就那样,得到了也不是永久的,没准有一天自己就不想要了。因此,我们要对结果祛魅,对一些表面上美好的东西祛魅。这意味着我们要觉察到自己内心的幻想,想得到它是一种幻想,失去了它也是一种幻想——为什么失去也是一种幻想?因为我们总认为过去某些东西是自己的,但实际上并不是,这就是幻想。而我们与它们归根结底上是分离的,正如你和你最亲密的人本质上也是不同的两个人。所以,从根本上讲,我们自始至终都没有得到过什么,形形色色的事物都只是我们生命中的过客,生命只是一个流动着的旅程。也许我们要像孩子一样体验这个旅程,准备好重新开始,准备好继续出发——能够重新开始就意味着我们能够面对一些失去。不过在每一个人那里,总有一些关于我们自己的、独特的东西能够穿越生命的时空,在如今依然延续着,它们会陪伴我们的这一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