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需求是预期与现实之间的落差
一个人预期和现实世界里的状态,这两者的差距,构成了全部的内心活动。
- 第一种,当预期等于现状时,人们很容易产生“安于现状”的心态。对目前拥有的条件感到满足,对生活没有太多的要求。
这部分用户,在我们的产品工作中也很常见,他们不关心你的产品更新了什么功能,不希望经常更新产品,最好就是一直保持现在的模样。如果因为产品迭代,改变了布局或者是原有的使用习惯,他们反而会觉得很恼火。 - 第二种,当预期低于现状时,人们很容易产生“知足常乐”的心态。这群人对物质的追求远没有精神追求重要。
这部分用户,通常出现在内容属性或工具属性比较重的产品。只要有他们需要的内容,或者这个产品能够帮助他们完成某些事情就足够了,相比之下,他们不太看重这个产品是不是难用、体验差。当然不是说这部分用户完全没有任何想法,没有需求,只是他们觉得“现在已经很好”,如果能够进一步就是锦上添花,如果没有的话也没有关系。 - 第三种,当预期高于现状时,也就是用户不满于现状,人们很容易产生“不悦”的心态。这群人迫切希望找到改善现状,以达到预期的方法。这时候就产生了需求,需求是生理或心理上的不满足,是预期与现实之间的落差。
这部分用户,由于不满足现状,通常会比较热衷发表自己的意见,积极配合需求调研的工作。当你给他们一个拍照更清晰的手机时,他们希望在拍照时有更多像单反一样的设定;当你给他们一个智能音响时,他们希望最好能连接全家的电子设备,通过语音操控。
总结下来,需求其实是对目前的现状的不满,需要改变现状,尽量缩小预期和现实之间的差距。它源于生理或心理上的欠缺与不满足,“不满足”也会让我们成为一个永不满足的引擎。
而产品经理要做的,就是找到预期和现状之间的落差,并且去满足这个落差。
方案级需求
用户直接告诉你他想要什么。
当得到方案级需求的时候,别被方案的表述所迷惑,用户提供的解决方案一定存在某些问题,因为用户往往只能站在自身利益的角度去分析问题,解决方案多是片面的。需要进一步分析
- 用户在使用场景下到底遇到了什么问题?
- 用户为什么想要这样的功能?
- 这类用户提的解决方案对其他用户群会产生什么影响?
- 还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
问题级需求
用户告诉你他遇到了什么问题。
人性级需求
根据用户遇到的问题、内心的需要,对人性进行深入的剖析,说白了就是分析用户心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