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资者最大的敌人是他自己。 ”
—— 本杰明·格雷厄姆
这是屠夫的第 295 篇原创,全文 2200 字
阅读时间 5 分钟,读完别忘了【点赞】哦
金钱永不眠,屠夫问候各位晚上好。
很喜欢王家卫的《一代宗师》,每看一遍都会有新的想法。
宫二和马三都说过:宁可一思进,莫在一思停。
早些年对这句话没什么感觉,最近重温才发现它的分量。
进,停,一思间。
可多数人只是停着。
01 成长,不是打仗
《孙子兵法》说“胜兵先胜而后求战”,大意是大胜仗的军队,总是先创造胜利的条件,然后才寻求机会展开作战。
往浅了说:先准备,后行动。
我们从小到大都在遵守这种行为模式:
考试前,一定要花大量时间复习;
演出前,一定要花大量时间排练;
比赛前,一定要花大量时间练习。
这一招挺灵的,在十几年校园生活里,大多数人坚持这种模式。
走出校门我们才发现,这一招不再万能:
即便花了许多时间,读了许多书,
听了许多故事,懂了许多道理,
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因为总有些事,你是没法准备的。
成长,不是打仗。
02 完美主义是一个烂借口
有个朋友以前玩《文明5》,总是追求“完美开局”。
这款游戏的出生地是随机的,他总是反复地重开,直到物产丰饶、远离竞争对手,才肯开始一局游戏。
他的工作风格也如此:一切准备就绪,才敢开始。
你身边有这样的朋友吗?
以“完美主义”为借口迟迟不去开始,你会错过很多。
喜欢一个人,担心自己不够好,鼓起勇气才发现对方早已牵手;
新工作任务,担心自己做不来,苦学一周才发现任务给了别人;
想理财投资,担心自己会赔钱,错过了低估时期,最后追高被套。
这些例子和上一节的区别在哪里呢?
考试、演出、比赛,大多在离开校园前;
恋爱、工作、投资,大多在步入社会后。
校园里培养的学生思维,出校园后水土不服
—— 这便是许多人“过不好这一生”的真相。
总想要完美开局,却迎来遗憾结局。
03 完美主义可以是好方向
巴菲特长期保持年化20%的投资收益,很多人知道;
巴菲特从几岁开始自己的投资生涯,很多人不知道。
答案是:11岁。
11岁的巴菲特,以每股38美元的价格,买了3股城市服务公司的股票。
这是股神的第一只股票。
一轮“过山车”后,以每股40美元的价格抛售,累计收益是5美元。
这是股神的第一笔收益。
几年后,这只股票的价格飞涨到每股200美元。
这是股神的第一次卖飞。
经此一役,巴菲特明白了何谓股市波动,学会了自信和忍耐。
还不够。
师从格雷厄姆,将「价值投资」这套系统安装到头脑,完成了一次投资理念升级。
还不够!
结识查理·芒格,意识到“捡烟蒂”的局限性,开始融汇「成长股投资」之所长。
还!不!够!
主动买入苹果“自我打脸”(曾断言不碰科技股),抄底航空股失败迅速认错止损……
90岁的股神以“完美主义”要求自己,所以我们能看到,他仍在完善自己的投资体系,仍然不断进行自我进化。
对他而言,「完美」是一个方向,不是一个开局。
只要还在成长,何愁不完美?
04 先尝试,后回顾,再优化
屠夫曾讲过「迭代思维」,其实这也是一种方法。
工作也好,生活也好,投资也好,允许自己不断迭代,将事情越做越好,而不是苛求完美开局。
更具体地说,可以采取“先尝试,后回顾,再优化”的三角循环模式,推进我们的迭代。
第一,先尝试。
“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当然对,但局限性也很明显。
考前复习,因为考的是你【学过的知识】;
赛前练习,因为比的是你【已有的技能】。
但是,新事物往往是“小马过河,深浅自知”,没有「尝试」就没有发言权。
在尝试之前,最重要的是考虑风险控制。
只要控制好试错的损失,开局不妨“鲁莽”一点。
第二,后回顾。
鲁莽开局,不是“干就完事儿”了。
尝试过后,一定会有效果: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
我们应当把这些效果视为反馈,及时「回顾」,指导下一步动作。
如果效果好,是方法用得对,还是大环境造就?
如果效果不好,是时机有问题,还是步骤有问题?
回顾这一步承上启下,是迭代中的关键环节。
第三,再优化。
先尝试,后回顾,最后别忘了「优化」。
以大家熟悉的资产配置组合「半天候」为例。
早在2018年6月,屠夫已经设计出第1版的半天候策略。
这个融合海外资产配置精髓,又结合国内投资实际的策略,在7月就进入实战,12月完成了初步建仓。
持续至今的每周净值回顾,不但加深了我对各大类资产的理解,也提醒我留意基金动向。
在此基础上,我才能通过「资产比例调整」和「成分基金置换」不断优化这个策略,让它更加强大。
细心的同学不难发现,2020版的《配置篇》和《实操篇》对比2019版已经有了很大改进,这就是回顾和优化的作用。
先尝试,后回顾,再优化,你能抓住更多机会。
05 莫在一思停
写到这,屠夫不禁回想起这两年多的创作历程:
2018年,我开启雪球专栏,公开分享自己的投资思考;
2019年,我开设公众号「基业长红」,陪伴各位至今;
2020年,我创办「资产配置研究院」,尝试付费社群。
作为MBA毕业的“科班生”,我很清楚「调研」的重要性。
有趣的是,每一次尝试,我都没有做任何调研:
写专栏,是有观点想表达,如果没有众多球友点赞支持,可能写个三两篇就停吧?
公众号,是因为雪球误删误锁很多文章,在大家热情支持之下反而成了核心平台。
研究院,是读英文研报时灵光一闪,不到1个月就有众多同学付费,更加坚定了我的想法。
宁可一思进,莫在一思停。
“虽然还有不确定性,
但是以过去两年多的表现来看,
屠夫值得信任。”
—— 付费加入「资产配置研究院」的同学,大概也是这么想的吧?
屠夫当竭尽所能,不让你们失望。
临近双十一,今年最后一次优惠,大家莫在一思停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