炊烟袅袅,在儿时的记忆里,这是乡村最美的时刻,放学回家,远远望着从家的烟囱里升起的炊烟,那家的温馨便涌上心头,特别是白雪皑皑的冬天,一想到进家门后那火炕里的柴火,一下子赶走了在教室里冷得跺脚的“凄苦”,后来才知道,也只是我放寒假在家时才有这样的柴火可以温暖着冬日的寒夜。

除了农忙季节外,家里做饭都是父亲,从小我就为他往灶里加柴,看着他做,队里哪家有喜事时,也会喊父亲去主厨,父亲的饭菜味道成了我对家味的一部分。
寄宿之后,只有假期能继续享受这样的味道,走进社会之后,一年之中便很难再有这样的机会了,大多以盒饭快餐来解决,偶尔打打牙祭。

岳父也是做饭的人,小点出生后,岳父母和我们同住六、七年,慢慢的在长沙找到了家之烟火,家味才浓了起来,当小点上小学后,岳父母回到澧县去了,我们又进入了大多在外面就餐的状态,一晃而过三、四年,直到2014年的冬天里的某一天,在外面就餐的小点对我说,要是爷爷和我们住就好了,每天都可以在家里吃饭……

听了小点的话,我半天未做声,我们这代人以能在街上餐馆吃饭为乐事,为体面,小时候父母能带我们到镇上吃碗饺子,那会记得十几天,即使是成了家,家里的厨具齐备,也很少在家做饭,觉得麻烦,请客也是找个酒店,觉得体面,家成了睡觉的宾馆。

2015年看完新年贺岁电影,一起商议从2015年起,每个周末在家由我做饭,从煎鸡蛋、辣椒炒肉、炒青菜、肉炖萝卜开始,每个周末,家里的烟火味升起,并不太好吃的味道,小点却喜欢极了,她的喜欢,我的动力,一步步改善,花样也多了起来。
2016年,我们把计划再进一步,每天晚餐在家吃,周末三餐大多在家吃,小点还主动承担周末的早餐和日常的煮饭工作,三口之家的烟火就这样一步步在小点的期望中成为了家的味道,每一个新菜上桌,无论味道咋样,都能得到小点的表扬,于是我也就不断的进步,从很差变得比较差,但家味却就如此这般愈来愈浓。

2017年春节,我们三口之家第一次安排在长沙过年,把老家的长辈们接到长沙欢度在这个城市里的春节,这一大家子的团圆饭,浓郁了家味。

烟火常态,家味长绵,锅碗瓢盆声中,才有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