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海外北经
这一章的关键知识点,在于“钟山之神,名曰烛阴”、“共工之臣曰相柳氏”、“夸父逐日”等几条文字。
“夸父逐日”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神话,但据一些学者考证,它的真正含义是古人对太阳进行观测,从而来更好地指导农业生产和农耕生活。
而“相柳氏”等篇,则有关于天文学,它们分别代表着天空“苍龙星”的运行规律。人们观测并记录它们,也是为了更好地生产和生活。
无(qǐ)(1)之国在长股东,为人无。
【注释】
(1):同“启”,无嗣。传说这个国家的人住在洞穴中,平常吃泥土,不分男女,死掉了就埋,但他们的心不腐烂,死后一百二十年能重新变成人。
【译文】
无国在长股国的东面,那里的人不生育子孙后代。
钟山之神,名曰烛阴。视为昼,瞑(1)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饮,不食,不息(2),息为风。身长千里,在无之东。其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钟山下。
【注释】
(1)瞑:闭眼睛。(2)息:呼吸。
【译文】
钟山的山神,名叫烛阴。烛阴睁开眼睛就是白昼,闭上眼睛便为黑夜;他一吹气就是寒冬,一呼气便为炎夏。他不喝水,不吃食物,不呼吸,一呼吸就生成风。他的身子有一千里长。这位烛阴神活动在无国的东面。他长着人一样的面孔和蛇一样的身子,全身呈现赤红色,住在钟山脚下。
共工之臣曰相柳氏,九首,以食于九山。相柳之所抵,厥(1)为泽溪。禹杀相柳,其血腥,不可以树(2)五谷(3)种。禹厥之,三仞(rèn)三沮(jǔ)(4),乃以为众帝(5)之台。在昆仑之北,柔利之东。相柳者,九首人面,蛇身而面青。不敢北射,畏共工之台。台在其东。台四方,隅(yú)(6)有一蛇,虎色(7),首冲南方。
【注释】
(1)厥:通“撅”,挖、掘。(2)树:种植。(3)五谷:五种谷物,泛指庄稼。(4)三:表示多数。仞:通“牣”,充满。沮:败坏,这里是陷落的意思。(5)众帝:指帝尧、帝喾、帝丹朱、帝舜等传说中的上古帝王。(6)隅:角落。(7)虎色:虎文,即老虎皮毛的颜色纹理。色:毛色纹理。
【译文】
天神共工有个臣子叫相柳氏,他长着九个头,这九个头分别从九座山上取得食物。相柳氏所触动的地方,逐渐被掘成沼泽和溪流。后来,大禹杀死了相柳氏,相柳氏的血流过的地方散发着腥臭味,以致那里不能种植五谷。大禹挖填了这些地方,填塞了多次,可那里又多次塌陷下去。大禹把挖掘出来的那些泥土用来修造了帝台。这些帝台在昆仑山的北面、柔利国的东面。这个相柳氏,长着九个脑袋和人的面孔,还生着一副青色的蛇身。射箭的人不敢向北方射,因为他们敬畏共工威灵所在的共工台。共工台在相柳的东面,台子是四方形的。共工台的每个角上都有一条蛇,蛇身上的斑纹与老虎相似,蛇头一般向着南方。
无肠之国在深目东。其为人(1)长而无肠。
【注释】
(1)为人:生成的样子,人的外形特征。
【译文】
无肠国在深目国的东面,那里的人身体高大而肚子里却没有肠子。
聂(shè)耳之国(1)在无肠国东。使两文虎(2),为人两手聂其耳。县(xuán)(3)居海水中,及(4)水所出入奇物。两虎(5)在其东。
【注释】
(1)聂:通“摄”,牵、引。(2)文虎:即雕虎,老虎身上的花纹如同雕画出似的。(3)县:同“悬”,无所依倚。这里指孤单的意思。也有人认为它的词义为“漂浮”,表明这个国家的人生活在海上。(4)及:抓住、赶得上。(5)两虎:即指上文的两文虎,原来图上的画像就是如此。这种说明图画上的物像、人形、山状、方向、位置等的文字,自《海外南经》以下比比皆是。因为原画已失,仅剩说明文字,图画与文字不能配合着视读,所以,文中所指所述往往有不甚了了之感。
【译文】
聂耳部族在无肠部族的东面,那里的人们驯服、使唤着两只花斑大虎。他们正用手牵拉着自己的耳朵。聂耳部族的人们住在海水环绕的孤岛上,能抓到出入海水的各种各样的怪物。有两只老虎在它的东面。
【阅读延伸】
晋朝的《山海经》专家郭璞认为,“聂耳之国”应该是讲这个国家的人耳朵长,他们走路时要用手提着自己的耳朵。
但学者张春生考证说:这个“聂耳”之国也就是下文所讲的“离耳国”,都是指这个国家的人要把耳朵割去或割成某种形状。他认为这里的“两手聂其耳”,其实是表示正要实施割术。
张先生从刑罚的角度出发,推算这个部族大约为被实施割耳刑罚的人所发展、衍生而来。这个推断很有见地。因为从这个角度出发,可以引导我们去认识《山海经》中的很多奇怪的部族。比如一目国,比如雕题国,比如一臂国,等等。这些部族的形成也许就与刑罚和被流放的犯人密切相关。
按照文意考察,这个部族应该处在今天的海南岛。海南岛是中国古代流放犯人的偏僻之地。若提其中最为人称道的被流放者,当属北宋的苏东坡了。明成祖朱棣时逃亡的建文小皇帝,也曾在海南岛上驻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