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孟子·梁惠王下》19:十五的病初一医

《孟子·梁惠王下》19:十五的病初一医

作者: 花石冈 | 来源:发表于2022-07-02 22:56 被阅读0次

    《孟子·梁惠王下》19:十五的病初一医

    邹与鲁鬨,穆公问曰:“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魔之死也。诛之则不可胜诛,不诛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则可也?”

    孟子对曰:“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残下也。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君无尤焉,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

    诸侯国中的“邹”,实际上是孟子的家乡。邹穆公之问,实际上是宗国之主向自己国家出的贤能之人咨询。孔子被人称作是“鄹人之子”,这个“鄹”是鲁国的一个地名,在山东曲阜附近。孟子的家乡“邹”,即便和孔子所在的“鄹”不是同一个地方,估计也不会差得太远。否则,后人也不会有“孔孟之乡”的成语。

    老家的诸侯王问政,孟子自然不能不如实正面回答。

    邹穆公所问,是对已经发生过的事情该如何处理。在邹国与鲁国的一次冲突中,邹国有关部门挂掉了三十三人,但当地的民众没有为此起而助力的。邹穆公想要惩罚、诛杀这些民众,因为涉及的人太多,没办法诛杀。不惩罚和诛杀的话,又害怕国内形成不救长上的风气。邹穆公为此陷入了两难,向智者孟子讨教。

    孟子的回答可谓拨云见日:

    一、十五的病,初一上医

    孟子没有就事论事,而是进一步向前追溯,找到了民众没有在此次冲突中奋力救助的缘由。

    “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残下也。”也就是说,民众之所以在这场邹鲁冲突中,对官府人冷漠,是因为在“凶年饥岁”时,官府人对民众不管不问——“上慢而残下”。

    换句话说,邹穆公所问,是“十五”的病,问题是——初一、十五紧相连,正是先有了凶年饥岁官府人对民众的冷漠,致使老弱饥饿辗转而死,壮者四散逃荒。才有了邹鲁冲突时,民众对官府人的冷漠。

    二、种下前因,便受后果

    邹穆公问——“如之何则可也?”

    孟子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前因已经种下,便要承受相应的后果。换言之,在孟子看来,民众对“有司”的冷漠,是情有可原的,是“有司”先前在“凶年饥岁”对民众冷漠的结果。

    曾子讲“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孟子讲“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君无尤焉”,都是一样的意思——坦然承担和接受应有的后果。

    三、欲求善果,需行仁政

    要想得到一个好的结果该如何做呢?

    首先是敬重曾子话中蕴含的天道——“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一定要警惕天道,天道轮回,你所施诸于人的,别人也会施诸于你。其次是要“行仁政”,这样才会有“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的结果。也就是说,只有对民众实施仁政,民众才会敬爱他们的父母官,才会为父母官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孟子·梁惠王下》19:十五的病初一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kgkb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