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设计头脑“卡壳”怎么破?

作者: 不沉睡的小武郎 | 来源:发表于2017-06-17 09:35 被阅读123次

    前几天一个做手机端界面设计的小伙伴来跟我聊天,表示很苦恼,熬夜加班赶不完的设计,假如熬夜吧,有些时候能力有限,最后也不一定完成,也担心长久下去很伤身体,假如不熬夜吧,又怕拉下进度被公司淘汰。一开始我们关于熬夜与否的问题陷入死胡同,后来我想了想觉得,我们真笨,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是怎么调整工作模式以提高效率,尽量减少熬夜的可能性。后来小伙伴也认可我的观点,就告诉我他现阶段的工作方法:模块化练习、工作为导向重点突破、模仿学习、培训班提高短板等方法。于是我开始分析思路:

    香港的作词大师黄霑说过,创意是旧元素的重新排列跟组合。就具体案例的小伙伴,则是,以满足产品设计的需求为目的,以图片形式呈现,旧元素重新排列跟组合。其中有四个落脚点:

    1)满足产品设计的需求,所以要求小伙伴设计的时候不仅要按照自己的设计理念出发,还要兼顾最终的目的——运用在产品上,以实现商业价值,我将在下文第一节,展开说明。

    2)呈现,为了最终更好呈现设计成果,则要进行“刻意练习”以提高自己的各项设计技能,上文小伙伴提到的“模块化练习”等方法都属于此范畴,而且都是非常科学的方法,我将在下文第二节,以“反馈机制”的角度加以补充。

    3)旧元素,为了给重新排列组合提供更多的素材及选择性,我们不仅要有足够多的旧元素储备,还要能将旧元素储存于长期记忆中,并能够随时调用。所以在第三节,我将以模式化压缩、构建神经链接两个角度加以补充。

    4)重新排列跟组合,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精神层面的,即要有找到这种方法的灵感;二是执行层面的,懂得怎么重新排列的操作方法,这个是设计技术层面的问题,我们不加以讨论,下文第四节我只讨论精神层面的“灵感问题”。

    主要分析思路

    一、满足产品设计的需求

    小伙伴的工作性质决定,他不是一个纯粹的设计师,而是互联网产品设计流程的一个环节,因此,设计的艺术性不是主要追求,而是为了更好地展示产品,吸引用户,实现某种商业目的。这就要求小伙伴在设计之前要很好的解读产品部提出的设计需求,加强沟通,另外还可以从以下角度切入:

    1)可以涉猎产品设计、消费心理学、游戏设计的书籍:

    为了更好地理解产品部提出的需求,我们则要通过学习去了解他们的产品设计思路、思维模式,更好地换位思考,毕竟最终使用设计稿的是他们,而不是我们自己。

    2)成为典型用户

    将自己“浸泡”在众多的用户场景中,参与进去,久而久之,让自己成为最典型的用户,就能以用户的角度去辨别什么才是理想的设计。所以小伙伴要多去使用市面的同类APP,以一个用户的角度,有意识去收集“让你怦然心动的”的设计界面跟元素。

    满足产品设计需求

    二、反馈机制时为成长提供持续动力

    小伙伴有一套很科学的练习方法,他也在“刻意学习”的路上不停前进着,为了更好的明白自己跟最终目标的差距,我们需要引入反馈机制,才能及时调整方向跟前进的节奏。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

    1)自我反馈:

    可以通过自己历史作品的对比,找出自己进步的地方,通过自己作品与大神的作品对比,找出自己跟大神的差距,进行有针对性的模仿学习;做好工作日志的记录,记录下设计的类型、设计思路、主要问题、自我评价、设计所花时间这个想法的灵感来自于“番茄钟时间管理法”,番茄钟是为了提高专注度,要求自己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某一件事情,并记录下被打扰的次数跟情况,可以作为下一次安排此项工作时间安排的参考数据。同样的道理,假如我们做好工作日志,下一次则在做同类设计的时候,有一个历史数据的参考,减少一些重复思考,当然前提时有足够多的记录数据。

    2)他人反馈:

    今天我问小伙伴,昨天那幅设计稿呢,他说,交了,我问有什么评价吗?他说,没有,正常交工作吧,等周末的后台数据吧。因为毕竟不是学生时代,工作也繁忙,领导不一定会像老师一样主动帮你“点评作业”,但是为了更好地发现自己的缺陷,小伙伴要更主动地去请求领导的点评作品,以进行有针对的加强。而且由于小伙伴是一个很优秀、有上进心的宝宝,他的主管也愿意下班开车载他回家,我就问,亲,这么宝贵的私人请教时间,你怎么可以浪费?

    另外,加入有沟通爱好、学习目标的互联网社区,互相激励,互相点评,交流想法,共同进步。

    3)奖励机制:

    刻意练习是一个很枯燥的、持续反复打磨细节的漫长过程,很多人可能坚持不下来,因为很多时候我们不能马上看到成效,所以为了加强自己的持续动力,请记得在自己取得阶段性的小成绩的时候进行自我奖励。只有你不断尝到进步甜头的时候,你才有前进的动力,这也是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沉迷网络游戏的原因,因为在虚拟的游戏世界里,有很迅速的成长回馈,打到一定数量的怪兽,你可以马上收获经验升级、获得装备等奖励。所以,建立自己的奖励机制,让自己在刻意练习的路上尽情打怪升级吧!

    反馈机制为成长提供持续动力

    三、建立可以随时调用的素材库

    俗话说的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同样的道理,假如你没有足够丰富的素材,有再好的创意也美没办法形成优秀的作品。但是,搜集只是第一步,将其形成长久记忆,并且在想用的时候,能够随时调用才是建立素材库的最终目的,可以从以下角度考虑:

    1)模式化压缩

    美国神话学家坎贝尔通过研究各个古文明的神话故事,最终总结出一个“英雄之旅”的模式:正常的生活世界、冒险的召唤、抵触召唤、导师出现、越过第一头道门槛、遇到小伙伴跟敌人、慢慢深入虎穴。。等等步骤,而美国好莱坞众多神话大片则是套用这个模式,以不同的世界观、主题人物加以改编的。同样的道理,小伙伴在收集优秀作品的时候,不要只停留在“哎哟,不错哦,那我就把你收藏了”的阶段,更要对其“解码”——什么要素构成?这种效果要怎么实现?只有通过分析足够数量的元单位,才能找到它们之所有是优秀作品的共同原理,简化压缩后,形成一套此类型设计思路的通用模式。很显然,这种方法也需要时间去分析、提炼,但至少我们看事物要有“追求本质”的意识。

    2)建立神经链接

    最近我在练习阅读,有一个技巧——与书对话,即阅读不是单向地听作者讲故事,我们也可以通过了解作者观点后,与自己的现实生活经验、现实需要相关联,只有将新知识与现有知识、现实需要建立神经链接,才能更好的讲书本知识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同样的道理,当你收集到好的素材后,可以跟已有素材相对比,或者再往后延伸,假如以后我要用它,是在什么主题、什么项目可能会用到它,于是,你就可以给这个素材贴标签了,等下次需要用到的时候,则可以通过此标签快速检索出来。

    随时调用的素材库

    四、让灵感来得更猛烈些吧!

    我非常理解没有灵感的痛苦,之所有我停更两天,不纯粹是因为这两天有事情忙碌,更重要的是我对这个方案还没有灵感,真是可遇不可求的存在。所以当有足够质量的素材积累后,假如没有灵感加以转化排列,那也是百搭,我们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1)卡壳先搁置处理

    当我们长时间钻研某问题时,可能会出现“卡壳”的情况,有可能是因为思维被限制在旧的思维框架里面了,与其浪费时间在那里钻牛角尖,不断焦虑,还不如暂时搁置处理,起来喝喝水,随意走动,稍微放松一下,暂时先做其他事情说不定在某个不经意瞬间,灵感就来了。就好像我们那天晚上讨论“加班还是不加班”的问题,我们就被陷入二选一这个左右为难的思维框架里面,最后也没有讨论出个所以然来,等到第二天,我才找到解题新思路的灵感。

    2)让灵感叫醒我们

    15日晚上我跟小伙伴除了讨论这个方案以外,还具体讨论了他的父亲节海报设计,同样的,我们也陷入了死胡同,并没有讨论出结果,因为16日清晨我得早起办事,所以我就先休息了,而小伙伴继续赶稿子。到16日清晨,我迷迷糊糊地按下闹钟后,脑袋就浮现一个画面了,于是我就随手画了一个草图发给小伙伴,最后事实证明,我们两个人的稿子大的设计方向基本吻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因为经过一晚上的睡眠,我的大脑处在一个很放松的状态,另外,因为是刚刚苏醒的阶段,主观意识还没有完全清醒,所以这个时候更容易激发我们潜意识的灵感。而由于我们性格相似,平日交流想法也比较多,所以比较有默契,最后就出现这样神奇的巧合了。所以,小伙伴是不是在一些非紧急任务出现卡壳的情况,与其熬夜苦思冥想,不如早睡早起迎接灵感的到来。

    3)随机与混乱,反而会激发灵感

    由于我们社会、工作生活都会按照一定的秩序去进行,日复一日地重复进行相类似的工作、生活模式,慢慢地我们的思维模式也会趋向模式化、固定化,所以我们要有意识的引入一些混乱、随机的成分,这样看似不合理的行为,反而会打破我们的常规,更可能会激发我们的灵感。我之前在学习“主题阅读”的时候,课程老师给我们举了一个例子,国外有个设计师,准备设计一个百货商场,于是他买了商场设计类书籍,并买了一本另外主题的书籍,最后他成功地建成商场,而很多的灵感却是来自这本混入的书籍——一本教人们赶羊的书。因为商场要有很好的疏导功能,而这跟“如何赶羊群”有微妙的相似之处。

    我们不知道当事人是随机选的题材,还是有意的混入,但正是这种随机与混乱,才打破了常规的思路,不单纯从设计美感出发,还激发了灵感,提高了方案的实用性。这也是在第一节的时候,我建议要多涉猎提领域的书籍的另一个原因了。而具体的操作方法则是“不按原有的套路出牌”,打个比方当你灵感卡壳了,你的习惯时先分析A再考虑B,接下来是C,那么你是不是也可以先从C出发去设想,让自己不再以习惯性的思路去思考,这种对习惯思维的小混乱,或许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激活灵感的方法

    五、不忘初心

    大兄弟,不得不说你是我很佩服的一个小伙伴了,在我们大学毕业之际,我们纷纷在求职的路上奔波,而本不是设计专业的你却顶着一切压力,自己去报了封闭式的设计培训班,因为感兴趣,所以去追求,因为不专业,所以去学习。真的很佩服你的执着与勇气,后来你在广州找到了设计的工作,再后来觉得发展空间有限,又毅然地选择辞职,因为你新的目标是一家知名的互联网游戏公司,虽然是在二线城市,但是你还是选择了放弃现有的成绩,重新出发,并且更让我佩服的是,当时你广州的房租到期,而那家公司的offer并还没有最终确定,你还是毅然决然地选择的离开广州,搬到那座城市去。所以,现在我也真的很恭喜你,你又遇到瓶颈期了,你又在自己的舒适区边缘徘徊了,这意味着你既有可能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了,当你困惑焦虑时,请静下心来,好好想一下当初你为什么走这条路,你会发现,真的是:因为热爱,所以坚持!那么,还有什么坎熬不过去呢?

    六、总结

    汇总思维导图

    以满足产品设计的需求为目的,以图片形式呈现,旧元素的重新排列跟组合。要先用科学的“刻意练习”的方法,提高自己各项技能,并有良好的“反馈机制”给漫长乏味的练习时光添加动力;养成收集素材的习惯,更重要地实现长久记忆和随时调用,可以通过模式化、建立神经链接,将素材更牢固地纳入我们的体系;一个具体的案例,则要先以产品经理、用户的角度去审视出发,再结合自己的设计理念;灵感可遇不可求,但是我们可以营造条件去迎接它的到来:暂时搁置、清晨思考、随机与混乱。最后,当你工作遇到困难,感觉到痛苦的时候,请回想当初为什么选择这条路,与你当时面对的压力,现在的小挫折真的不算什么,所以咬咬牙,奔跑吧!兄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平面设计头脑“卡壳”怎么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kgmq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