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车回故乡有200公里的路程,我拉着老妈,一路上听老妈讲她小时候的故事。老妈的生母在她四个月大的时候就去世了,老妈由近九十岁的奶奶用面糊糊一口一口喂大,少不了亲戚邻居们帮衬着带,几个月大的孩子,就没了妈,大家看着可怜,听说谁家有刚生了孩子的产妇,就赶紧来抱这个没妈没奶吃的孩子去寻口奶吃,由此,老妈对故乡的情节更浓烈。七大姑八大姨,拐着弯的一个什么样的亲戚关系,我向来搞不清楚,但是老妈每次操着乡音,给这些亲戚打电话,都要聊得那么热络,讲话的声音比平时会提高好多个分倍,不知道有什么兴奋不已的事情要沟通似的。
上小学时,老妈跟着后母到了现在住的城市,所受的苦老妈从不提,只一件事,经常会反复提起。后母是典型的吝啬鬼,晚上天黑之后,是不让孩子点灯的,可老妈又是个爱读书的孩子,只得搬上小板凳,到院子外面的路灯下温习功课,如此年复一年,路灯下学习的小姑娘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考上了外省的一所名校,终于可以摆脱后母的吝啬。
那个年代我外公在外做生意,经济条件很好,每次从外地回来,都会给孩子带不少稀罕的吃食,那个年代细粮特别缺乏,外公也断不了往家送精米精面,但她的孩子很少吃得着,这些稀罕食物统统被后母送回了娘家。
老妈讲这些故事的时候从没有一丝的怨气,可旁人听着却要来气,也越发觉着这个没娘的孩子可怜,跟着后娘更加可怜。
一路开车,老妈又帮我温习了一遍众多亲戚们之间的关系。她总会不厌其烦的讲,对每个亲戚都要赞扬一番,众人各有特色,老妈拿捏得稳稳的。
200公里,一个半小时,一路聊着,就快要到了,我抬头看时,距离下高速剩下12公里,真想调侃一下老妈,此时有没有近乡情更怯了?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