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聪明的人会做蠢事?
最能解释颠覆式创新的,是认知心理学。
没有BAT,只有AT
双系统理论
系统一、直觉非理性,自动化启动,运算速度极快,大脑能量消耗极低
系统二、理性,默认关闭的,运算速度慢,需要特意调用,对资源调动消耗大
认知的目的是为了求存,而不是求真(王东岳),也是最小作用力原则,人人都是认知吝啬鬼。
大脑是一个生存器官,为了的是求存而不是求知。认知吝啬鬼只会根据给定的信息去构建解决问题的框架,而不是自动地从另一个视角去思考问题。
大脑遵循两条基本原则:
原则一,能不用脑就不用脑
原则二,默认连续性
极重要:并不是我们先聪明了,后来怎么样,而是因为我们生存环境恶劣了,你不得不变聪明。
人类的智力,大脑的演变,不是在先,而是被逼出来的。“认知革命开启了一条‘文化演化’的快速路,而不再停留于‘基因进化’这条总是堵车的道路之上。”
在理性工具的发生之前,任何人类发生的重大变化,需要我们基因的迭代,而有了理性工具之后,人类发生重大变化的时候,只要我们理性工具发生重大变化,人类就进化了。
形成了理性思维模型决定论
- 重大决策,用系统二,用系统一会害了你。
- 说服别人用系统一
现在的环境越来越复杂,生存越来越难。
框架效应
1、禀赋效应,人对拥有的东西,估值很高。
你一旦拥有了一件东西以后,你就会赋予它价值,而且你赋予的价值往往比真实价值高。
一旦拥有一个东西以后,你的思维就被这个东西所束缚住了。
你以为你拥有了一件东西,事实上是你被它束缚了,你被它驯化了。
甚至你有了一个观念,这个观念也会成为你的障碍。
2、锚定效应
“控制锚点的人,就控制了一切”。招聘时的薪资、谈判时的报价、政治中的提案
3、框架效应
问题,定义了答案。
你回答任何问题,其实已经被这个问题给定了。
你在日常生活当中,你解决什么问题,已经被那个问题所束缚住了
人们喜欢收益,厌恶损失。人们损失的感受程度是收益的感受程度的2.75倍,这就是人类的本性。
面度损失的时候,人性是冒险的;面对收益的时候,人性是保守的。损失规避
人生两大悲剧:
1、顺利时落袋为安,理性决策应该是All
2、失利时以命相搏,理性决策应该是止损
人们需要从多个视角,正反面等,思考问题,才能更好地做出正确地决策。
对抗这些效应的方式是证伪思维,但这是一种理性思考,需要学习才能掌握
反向思维抵制框架效应,列出对立面。
做任何决策和选择的时候,列出正反面,特别是反面,你才能看清从而做出更正确的答案。
个案的证据,毫无价值的。
唯一有效的方式是提供对照组实验。
证实证据太容易获得了,大把特例个案。
我有一条“铁律”,它帮助我在偏向于支持某种强烈的意识形态时保持清醒。我觉得我没资格拥有一种观点,除非我能比我的对手更好地反驳我的立场。我认为我只有在达到这个境界时才有资格发表意见。——查理·芒格
一定要反过来想,换个角度来看这个世界。
认知边界
我一定要创业,否则就永远活在别人设置的边界里。(程伟)
人要打破自己的认知边界,要在系统之外来找一个东西,当你有系动之外东西的时候,你才能把内在的边界打碎。
“开天眼”学习系统,找到上帝视角打开自己的世界,更高的系统,是用思想给自己开天眼。
混沌大学,是面向未来的创新大学,一起创造一场新文艺复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