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闲暇,偷得浮生半日闲,游玩醉白池,观赏古代园林美景。无论是苏州拙政园,还是上海豫园、醉白池、北京大观园,我去过的这些中国古代园林,给人的感受无不是一处一景、处处风情。每一次转角都会邂逅不同的美景,有曲径通幽,有假山重叠,有临池采莲,有竹林听风,有九曲回廊,如同中国山水画秉持的理念,可望、可行、可游、可居。
园林游览第一重体验是景致的美。园林如同一幅幅山水画,园林中模拟自然山林流水。风光,山光、云树、帆影、江波,无一处不可纳入园林的布局,远方的美景尽收眼下。看到这人文建筑与山水有机结合,我仿佛从这里看到了生活的世俗与远离世俗外山水间悠远旷达的矛盾与统一,这背后是否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们对于出世入世两种人生选择的矛盾呢?不可取舍时,就让我们在审美层面上寄情。凡俗庸扰中,我也可以远离凡俗;山水孤寂时,我也可以回到人烟中。
第二重体验是园林的空间美感。这一次去醉白池,又一次感受到了园林的大,但园林占地面积再广,也没有空旷之感,反而有浓厚的纵深感,“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平铺直述的背后,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理念。不同于西方,中国古代建筑很少表达超越现实的宗教神秘,总在渲染现实世间的生活意绪。具体来说,西方主要建筑多半是供养神的庙堂,如希腊神殿、伊斯兰建筑、峨特式教堂等。中国主要建筑却是宫殿建筑,如故宫,即君主居住的场所,我们更世俗、更远离神秘。中国建筑从来表达的不是髙耸入云、指向神秘的上苍观念,而是平面铺开、引向现实的人间联想。神可以凌驾于人,但必然有用于人,是的,我们从未真正的超凡,也从未真正的超我,我们一直在人间,一直现实的自我。
园林游览还有第三重体验,变换的美。园林平面纵深的空间让我们慢慢游历,复杂的平台楼阁景致一处处慢慢展开,空间有畅通,有阻隔,变化无常,“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出人意料,可以引动更多的想象和情感,这无疑增添了更多审美的意趣。而之所以我们有这种美的感受,是因为山水园林建筑打破了古代宫殿建筑严格的对称性,所以可以迂回、可以曲折。游园林,告诉我们,中国文化的审美不仅仅有红墙黄瓦,也有白墙灰瓦;不仅仅有气势恢宏,也有悠然诗意;不仅仅有庄严肃穆,也有逍遥洒脱。
回到现实,回到钢筋铁泥的森林,我们已经把实用主义、世俗和自我发挥到了极致,只有“可居和可行”,只有闲暇方悄悄回头看看历史,去看看那些“可望、可游”,有点小失落,却也只能失落了。
网友评论